翻译美学视角下对许渊冲英译唐诗《长恨歌》文本的赏析

2020-10-21 22:11吴瑶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美许渊冲长恨歌

吴瑶

摘 要: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由于唐诗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如何用英文展现唐诗的韵味,成了诗歌翻译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目标。《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乘之作。该诗讲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情节跌宕起伏,感情饱满真挚,被誉为千古绝唱。本文从我国杰出的翻译家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出发,赏析其《长恨歌》英译文本中的“意美,音美,形美”,彰显“三美”思想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价值和贡献。

关键词:“三美”;唐诗英译;许渊冲;《长恨歌》

一、中国古典诗歌和翻译美学理论

许渊冲先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打破了诗不可译的神话,其独树一帜的“三美论”主要借鉴鲁迅的思想:“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他在《翻译的艺术》中曾说“翻译是使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主要解决原文内容和译文形式之间的矛盾。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内容,还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形式和音韵。”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化结晶,许渊冲认为译文应充分表现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其中,“意美”最重要,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关于诗歌的意境美,译者在传达原文意义时要兼顾表层与深层含义,尽量选择译入语文化意境中的词汇来传达原诗的意蕴。关于诗歌的音韵美,译者可以选取目的语读者喜欢的旋律,使用和原诗相似的韵脚,借助叠韵、重复等方式,给译诗增添几分和谐的美感。关于诗歌的形式美,中国古典诗歌对平仄、韵律、节奏和字数的要求很严格,译者要尽量使诗句的长短、对仗尽量和原诗保持统一。

二、对许渊冲英译《长恨歌》文本的赏析

1.意美。意境美是诗歌翻译的基础和根本,正确理解原诗的含义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传达意境美。如“云鬓花颜金步摇”形容杨贵妃的姿容和华饰。“云鬓”指妇女的秀发乌黑亮丽,“花颜”指女子的容貌美丽如花。“步摇”是古代妇女插在发髻上的一种饰物,与簪、钗一样。许渊冲将此句译为“Flower-like face and cloud-like hair, golden-head dressed”,既忠实于原文,又还原了意境。如“芙蓉帐暖度春宵”中的“春宵”本指春天的夜晚,后用于形容欢愉难忘的美好时刻。许渊冲将其译为“blessed night”,因为“blessed”有“enjoyable”之意,比直译“spring night”更准确生动,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极高的英文造诣。有些译者将原诗的“恨”译为“sorrow”或“grief”,但原诗既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又为她们的爱情悲剧而哀叹,因此许渊冲译成“regret”更贴切,传达了悲痛遗憾的意境。2.音美。节奏和谐、悦耳动听即诗歌的音韵美。中文是单音节的,同音词汇非常多,更易作出有相同尾韵的诗歌,而英文是多音节的,翻译起来相对困难。许渊冲不求严格的押韵和传统的格律,却在翻译时每两行押韵,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如“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译文句尾的hide、side、grace、face为AABB的押韵模式,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译文句尾的long、late、strong、mate是ABAB的交错韵,两者都创造性地传递了原诗的音韵美。3.形美。适当的形式有助于表达内容和探索意义的内在美。诗的形美体现在长短和对仗上,一般很难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似或音似,只能保证大体相近。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Or when in vernal breeze were peach and plum full-blown Or when in autumn rain parasol leaves were shed?”表達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无论四季变换。许渊冲把“or when” 置于译文句首,既保留了原文的形美,也歌颂了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On high, wed be two lovebir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这两句在形式上状语对状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形成了一种平行结构的对称美。许渊冲将原诗中的“在天”和“在地”分别译为“on high”,“on earth”,并在末尾分别加上“wing to wing”,“spring to spring” 使之对仗工整,兼具意美、音美、形美,抒发了二人长相厮守的信念。

三、总结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唐诗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许渊冲深谙中西文化,精通中西语言,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遵循以诗译诗,力求译作在意美,音美和形美上的统一,创作出一首荡气回肠的英文版《长恨歌》,向世界展示了唐诗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代玉华.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诗坛翻译的奇葩[J].价值工程,2012(03).

[2]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3]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三美许渊冲长恨歌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