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运用

2020-10-22 10:06魏伟
报刊精萃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农耕精神历史

魏伟

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

1 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教育精神

一是农具发展的探索精神。从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到曲辕犁、到运输工具的发展,引申出的还包括我国农业种植之间的文化交流,如黄道婆棉花种植技术的学习、传播,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唐朝的谷物种子与种植技术等,但是从农业本身的发展来说,为了得到更高的粮食产量,古人对种植技术、种植工具农具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改良,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不断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男耕女织的协作精神。我国农业发展,不是单一的种植业,而是与之相关的手工业、制造业、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的全部推广,而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手工业经济的相互依存,千百年的文件传承,需要很强的男女协作精神,才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形成社会阶层的固化,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是安土重迁的坚持不懈精神。随着交通与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类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速度加快,虽然对故乡的概念依然以怀念、温馨、难忘为主,但是像古人那样的安土重迁思想已经在淡化,“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随着农村与城市经济差距的加大、东西部地区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再一次受到挑战,很多人选择在异国他乡打拼工作,坚守家乡故土的现象已经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慢慢改变。但是在古代鸿雁传书、安土重迁的年代,村落与村落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交通不发达,离开家乡在古人思想中约等于“此生再难相见”,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送别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土重迁更注重于坚持不懈,在仅有的土地上不断耕种,在传统手工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更多的人安土重迁,坚持民以食为天的小农经济理论,才有了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种植工具的发展、种植技术的发展、种植作物的改良,促进我国传统社会的整体发展,才会有不断的技术创新。

四是顺应农时的人与自然和谐精神。中华民族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最基本的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作息习惯,流传至今的还有二十四节气,都是我国古代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农时规律,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俗语,更是农业发展顺应天时的重要表现,而在顺应天时的背后,就是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发展理念。

2 当前历史教育工作重点

其一,提升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前的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以课程为主,而历史课教育目前还以理论教育为主,理论教育缺乏生动性,有些晦涩难懂,在学生现阶段学习过程中接受度低,有些学生及家长将历史教育列为非专业课程行列,对思政教育重视度低,而在传统历史的熏陶方面以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黄香温席”为主,虽然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就对此有所了解,但是也正是因为对其内容耳熟能详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新鲜感与兴趣,由此可见,当前社会状况下提升历史教育学习形式的创新很有必要。

其二,加快历史工作者角色转换。传统的历史工作者习惯于以老师、长辈的身份来要求学生,容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要求学生接受历史教育内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内涵领会、外延探索能力缺乏足够的培养,以简单的教育形式灌输历史内容,缺乏对各类学生群体的学习针对性。

3 如何将传统农耕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历史教育工作中

第一,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加快角色转换。传统历史教育一般是以理论教授为主的,而当下学生受网络环境影响较大,枯燥的理论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新教学方法培训、教学内容培训确有必要。全校教师通过专题培训、嵌入学习、建言献策、沙龙交流、论坛研讨等形式,积极学习与研讨,增进认知与认同,进一步内化农耕文化课程理念。

第二,转变历史教育模式。传统历史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主的,教师占道德上风,学生是被教授者,可以说,很多时候,教师的话是“圣旨”,对学生的人生影响不可忽视,但是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教学误区,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习惯开展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个性化要求及思想的重视。建立科学教学模式,以传统农耕文化为基础,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探讨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历史道理及其对现实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探索农耕文化对道德建设的认识。

第三,通过农耕文化精神的渗透加强课堂吸引力。农耕文化作为我国古代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之一,对社会的发展及道德的建树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蕴含着许多立德树人的重要历史思想,而在课堂上插入传统农耕文化历史内容,可以通过讲授内容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从而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

第四,从科技角度出发,增强农耕文化精神对学生吸引力。农耕的发展,不是单单靠教师的讲授来完成的,将农耕文化讲解与课件、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从科技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农耕文化有更立体、更科学的认识,农耕促进历史教学的效果就更明显,课堂更具吸引力。

4 结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农耕文化发展的历史,通过农耕文化学习加强农耕历史对学生的历史教育,既做到发展不忘本,又对学生进行了更加科学、更具吸引力的历史教育。

猜你喜欢
农耕精神历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农耕旧事十二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老圃作品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