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楷技法(十七)

2020-10-22 13:14刘小晴
老年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笔力小楷点画

□刘小晴

(二)力度是表现质感的物质基础

书写小楷,最要讲究笔力。笔力充沛、沉劲入骨,才能给人一种沉着端庄、精神内敛的形质之美。清傅山《霜红龛集》中谓:“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纸着笔,如以千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试观东晋顾恺之人物画上的小楷题字(如图),笔力沉厚,字势俊美,绝无飘忽之态。笔力并不是一种剑拔弩张、倔强刚的蛮力,而是作者十分成功地驾驭和控制一支毛笔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说明他在笔墨技巧上已达到一种心手相忘的圆熟境界。一个书家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他书写的一点一画之中便会凝聚一种富有生命的力量,并流露出内心的情感,从而体现出自身的功力和学养。因此,历代书家无不以“力”作为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去追求更深刻更隽永的风格之美。

力,在书法中不外乎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刚劲之力,谓之“骨力”;另一种是含忍之力,谓之“筋力”。筋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腱,它具有刚中带柔的特点。因此,历代书家认为筋力要比骨力高出一筹,所谓“多力丰筋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向太后挽词》(局部) 北宋·米芾

骨力在书法术语中谓之“劲”,筋力谓之“遒”。劲出于方笔折法,遒出于圆笔篆法。刚劲之力,为壮美之书,其用笔挺拔、峻利、结实、丰厚,锋芒外露,骨气雄强,给人一种沉雄泼辣、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柔和之力,为优美之书,其用笔凝练、婀娜、轻灵、圆浑,筋骨内含,蕴藉含蓄,给人一种浑穆雅逸、平和简静的艺术感受。

初学小楷,当先讲骨力,务求挺拔,每字皆须骨气雄强,及至沉劲入骨,方可入柔和之门。刚极乃柔,则百炼精刚化作绕指柔,虽柔却极刚。元赵孟的小楷《汲黯传》点画沉劲挺拔,结字于规矩中富有变化,又为墨迹,是初学者的极好范本。王羲之的小楷,刚柔相济、平和简静,最为难学,若不能沉劲,但求柔美,未有不滑入佻巧一路。

书写小楷,用笔贵于沉着。所谓沉着,即用笔精到,点画妥帖,浑深而不坠佻,从容而不草率,力透纸背,笔无游移,处处能留得住笔,压得住纸,使其点画如刻成、结构如铸就。古人作小楷,无不脚踏实地,以沉着为本。此不仅关系到用笔,亦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和治学精神。

用笔要沉着,点画又贵乎灵动。所谓灵动,即静中有动,笔笔有开合、有起承、有转合、有生发,则笔笔有活趣,笔笔提得起、兜得转,则字字有爽然飞动之态。试观米芾小楷《向太后挽词》便知古人小楷其血脉极细处而富有笔意,其中偶然不经意带出一根牵丝或偶于发笔处露出的一毫锋芒,其用笔的灵动之趣,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受。

小楷用笔,画之中段,又贵于结实。所谓结实,即提笔中锋,沉着有力,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自然气格高古、笔力沉劲。晋人小楷,画之中段兼用篆法,无甚粗细之强烈变化,显得十分圆浑丰美。

小楷用笔,贵于沉静。要达到简静,就必须要态度平和、风度潇洒、格调淡雅、笔调自然。清曾国藩《曾文正公日记》中说:“作书之道,寓沉雄于静穆之中,乃有深味。”这是一种虚和之力,于古劲浑朴之中得冲和淡穆之致,是小楷中的高尚境界。晋人小楷,其得力处全在一个“静”字,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抛弃功利的得失,脱尽纵横的习气。大凡朴厚淳雅之作,皆由性情学养中出。

初学之际,以姿媚为尚,及至绚烂之极,愈老愈熟,复归于平淡,平中寓奇,十分耐人寻味。平淡的小楷最难学,其原因就在于平淡与浮浅只有毫厘之差,故这种小楷不适宜于初学者。试观唐人《临王羲之东方朔画像赞》墨迹,古淡真淳,不着一点色相,神恬气静,不事一毫雕琢,似正非正,似欹非欹,有意无意之间彰显一种极其微妙的境界。把玩之际,令人平矜释躁;赏玩之余,使人味之无穷。正是这种境界,才形成了晋人小楷以韵相胜、以和相标的时代风格,为后人所钟爱,其道理亦在于此。

猜你喜欢
笔力小楷点画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谈风骨
七绝·春雪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
加点笔力,你的书法会更美
——齐鲁书社《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