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有知音 心灵共唱和
——从《中秋诗意图》看王翚与恽寿平的情谊

2020-10-22 13:14□斓
老年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恽寿平南田题跋

□斓 葙

王翚(1632—1717)和恽寿平(1633—1690),同为清代六家之列,两人年龄相差一岁,可谓同代人。其交谊之深厚,世人皆知。恽寿平《南田画跋》不足两万字的著作中,“石谷(王翚,字石谷)”二字竟然出现了56次之多,便是对两人情谊之深的最有力佐证。清顺治十三年,25岁的王翚与恽寿平结识,从此两人共同写诗作画、研究学问、携手出游,形如一人。恽寿平此后的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也都深受王翚的影响。

在王翚与恽寿平所处的时代,前辈画家们已将笔墨推上高峰,笔墨丘壑已难有更精进的突破和发展空间。相反,花卉则为前人相对之弱项。最终,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王氏选择了在前人山水画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并成功挤入“清初四王”的行列;而恽氏则选择了在花鸟画的道路上有所突破,并力求开创一高雅之路,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沉寂长久的没骨画枯木逢春,并引领了有清一代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及海派画家张熊、周闲、赵之谦、任伯年等人的崛起,乃至当今花鸟画坛依然承其风规遗韵。同时,恽寿平一生亦未停止过山水画的创作,35~45岁是其山水画创作的旺盛期,晚年也有不少代表作,如《灵岩山图卷》。据传,恽寿平初画山水,自认为不能“超过”王翚,便说出“是道让兄独步矣,恪妄耻为天下第二手”的话语,方才“舍山水而攻花卉”。不过笔者以为,即使真有此事,那所谓“天下第二手”的说辞也只不过是恽寿平的自谦罢了。再观王翚的山水画,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并在汇集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不被成法所囿,且注重写生。

观此幅《中秋诗意图》,画面以丘壑为主,山石、坡面交互,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近、中、远三组树木形成呼应之势;近景茅屋与中景房舍增添了画面的烟火气息;中景处巨大山石的画法犹如丘壑的放大形态,这是四王山水画图式的典型特征。通幅看来,画面清朗空阔,笔墨简淡苍润,一片“古木渐疏”、萧疏寂寥之象,充满秋天的悲凉气息。但是,看完图中两人的题跋再品之,却又因彼时情景和两人的真挚情谊而洋溢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图中,有恽寿平款曰:“开尽秋云夜景新,青天碧海一闲身。清宵半为离家好,快友能忌作客贫。古木渐疏侵北叶,蟾光未满向西轮。诗成收尽林园趣,风月知谁是主人。今秋无月,惟九月十四夜千里无纤云,最为皎洁,与石谷子对月吟赏,甚相娱乐。觉此时玉峰园池为吾所独有,支公买山而隐,笑为多事,坡公云江山风月闲者便是主人,书与汉老以志一时兴趣,弟寿平。”王翚随后跋曰:“丙寅九月望前一日,同南田玉峰看月因忆。汉瞻先生南田有诗纪事,余为补图,共博一笑,虞山弟王翚。”文中所言蟾光,即月光,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蟾蜍来代表月亮。对中秋景象的描述,古人曾用“银蟾光满”来形容月亮的圆满。从题跋可以看出,时年秋天只有九月十四这日秋云开尽、月光皎洁,恽氏在这难得的“青天”之夜与“快友”石谷子吟赏相娱而忘我,并赋诗一首。王翚的题跋对恽氏所跋文字的缘由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记叙了此图是对两人赏月的回忆,并根据恽氏的诗句补画而来,以博一笑。

恽王合作、恽画王题、王画恽题类的作品,传世者亦多。恽寿平也是在王翚画作中题跋最多的人,其数量甚至超过了王翚的老师王时敏。恽寿平曾自言:“先生(王翚)之珍图,不可无南田生之题跋,敢云合则双美,庶非糠秕播扬耳。”恽氏在《南田画跋》中所载的明确为王翚题画的作品就达46幅之多。另外,在王氏画作中仅有恽题而不见王自署者,亦非孤例。

在充分了解两人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这幅王画恽题的《中秋诗意图》,便会感觉亲切许多。带着对两人关系的熟知及从题跋中了解的彼时情景再去品读画作,我们犹如亲历者一般,为当时二人赏月时的全身心投入所陶醉。可谓,管他谁是“主人”呢,释放性情,尽情诗文书画便好!

猜你喜欢
恽寿平南田题跋
浅析恽寿平花鸟画风格的受众群体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恽寿平书画艺术
李 明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珍惜手中瑰宝——南田石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