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耐高温性分析

2020-10-24 00:46袁小燕吴和生胡维东薛辉琴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东台市杂交稻结实率

袁小燕 吴和生 胡维东 薛辉琴

(1东台市黄海原种场,江苏省盐城市 224239;2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盐城市 224200;3东台市农业干部学校,江苏省盐城市 224200)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特别是高温天气,给水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引起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在2018年7月—8月,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江苏省东台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据东台市气象局观察资料统计,2018年8月1日—15日,日均气温达29.51 ℃,较常年同期高1.64 ℃,其中日最高气温高于33 ℃的天数达11 d),对正处于抽穗扬花的水稻产生了明显的危害。为摸清高温天气对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影响,进而为杂交稻抗逆育种和品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8年进行了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耐高温性分析。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杂交稻组合为由广亲和籼稻恢复系、早熟大穗粳稻分别与粳型二系不育系杂交制成的6个籼粳交组合(分别是T162、T181、T300、T303、T443、T35)和6个粳粳交组合(分别是D162、D181、D300、D303、D443、D35)。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东台市五烈镇东里村的品比田中进行,各杂交稻组合均于5月13日播种,6月13日移栽,株行距为16.67 cm×30.00 cm。试验设1个杂交稻组合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3 m2。试验小区统一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1.3 调查项目

试验期间调查各杂交稻组合的主要生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各杂交稻组合的成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结实率、百颖籽粒重(把结实率与千粒重的相互影响校正在同一标准上)、理论产量;收获时分小区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对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粳粳交组合的始穗期均略早于籼粳交组合,其中,D181和D303的始穗期均是8月5日,其余4个粳粳交组合的始穗期在8月7日和8日;而在籼粳交组合中,T303的始穗期最早,为8月6日,其余5个组合的始穗期在8月7日—9日。粳粳交组合的齐穗期与籼粳交组合差异不大,且始穗早的组合齐穗也早,如D181和D303的齐穗期均在8月10日。

表1 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生育期对比

2.2 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抽穗扬花期与高温天气的重合度

由表2可知,籼粳杂交组合的抽穗扬花时段为8月7日—12日,粳粳杂交组合的抽穗扬花时段为8月5日—12日。据东台市气象局观测,8月4日—12日期间,东台市日平均气温为30.00 ℃,日平均最低气温为26.67 ℃,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4.33 ℃,这表明2018年各杂交稻组合的抽穗扬花期均处在东台市的高温时段,且日平均气温达30.00 ℃,明显超过了水稻扬花受精适温的上限(29 ℃),这势必对水稻受精结实造成不利影响。

表2 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抽穗扬花期与高温天气的重合度分析(8月)

2.3 高温对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受精不良、结实籽粒减少。而结实率与粒重之间有相互作用,通常相同品种的结实率下降后,粒重会有所提高,反之亦然。故笔者用结实率与千粒重的乘积值,把两者统一在一个水平上来考量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且这样还可排除栽插密度对产量作用的误差。

2.3.1 结实率

由表3可知,在6个籼粳交组合中,结实率最低的是T181,仅为70.45%,其他5个组合的结实率在82.45%~89.90%之间,平均结实率为85.05%;在6个粳粳交组合中,结实率最低的是D35,仅为54.07%,结实率最高的是D443,为81.37%,平均结实率为69.21%,比籼粳交组合的平均结实率低15.84%。以上结果表明,在高温天气影响下,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但籼粳交组合的结实率要高于粳粳交组合,故籼粳交组合的耐高温能力更强。

2.3.2 百颖籽粒重

由表3可知,在6个籼粳交组合中,百颖籽粒重最低的是T181,为1.54 g,百颖籽粒重最高的是T35,为1.91 g,平均百颖籽粒重为1.72 g;在6个粳粳交组合中,百颖籽粒重最低的是D35,为1.33 g,百颖籽粒重最高的是D303,为1.92 g,平均百颖籽粒重为1.60 g,比籼粳交组合的平均百颖籽粒重低0.12 g。以上结果表明,在杂交稻中,籼粳交组合的百颖籽粒重普遍高于粳粳交组合,且结实率的高低与百颖籽粒重密切相关。

2.3.3 产 量

由表3可知,在6个籼粳交组合中,实收产量最高的是T443,每667 m2为783.75 kg,实收产量最低的是T181,每667 m2为606.25 kg,6个籼粳交组合的平均每667 m2实收产量为685.63 kg;在6个粳粳交组合中,实收产量最高的是D181,每667 m2为566.25 kg,实收产量最低的是D443,每667 m2为313.75 kg,6个粳粳组合平均每667 m2

实收产量为476.53 kg,比籼粳交组合的平均每667 m2实收产量低209.1 kg,降幅3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在高温影响下,籼粳交组合的抗逆性相对较好,而粳粳交组合的抗逆性较差,产量损失也更大。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籼粳交组合比粳粳交组合更能耐高温气候,早熟粳粳交组合存在穗期遇高温导致结实率大幅下降、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通过多个组合比较,籼粳交组合比粳粳交组合平均结实率高15.84%、平均百颖籽粒重高1.31 g、平均每667 m2实产高209.1 kg。这是因为籼粳交组合实现了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能更大限度地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生产率。因此,在确定育种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和区域特点,科学确定水稻种植类型,以确保所选育的品种适应性更强,抗逆性更好。

随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长期遇到高温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本试验结果也启示我们,水稻生产必须尊重科学,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盲目引种易受高温影响的粳稻品种,以免造成不应发生的损失。

猜你喜欢
东台市杂交稻结实率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看妈妈烧菜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洗书记
藏书记
练琴记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