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傅里叶拟合的多种季节划分法及相似度量

2020-10-24 07:10
关键词:太阳辐射平均气温节气

戴 婷

(湖南工程学院 计算科学与电子学院,湘潭411104)

0 引言

古时《黄帝内经》描述“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天气最小的周期单位谓之“侯”,一年有72 侯,24 节气,4 季.以24 节气为基础划分四季是传统方法[1].24 节气主要以一年之内太阳的辐射状态变化为基础制定,属于对地球这个系统的能量输入,每年大致是相同的.而地球本身随着时间时刻在变化,自身的运行规律无法与太阳辐射状态完全同频,因此考虑在24 节气的基础上改进四季划分的方法.

现代关于四季划分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例如张宝堃[1]提出的侯平均气温法:候平均气温小于等于10 ℃为冬季,10~22 ℃之间为春季,大于等于22 ℃为夏季,22~10 ℃之间为秋季.孙树鹏等[2]和侯威等[3]提出了利用相似性度量的方法,用多要素构造了描述气候状态的变量.薛峰等[4]利用相似性度量函数构造了投影角,根据投影角的范围对四季进行划分.王正等[5]构造了三种典型场进行气候的季节划分,研究大气的变化情况.

本文基于地面气温单变量讨论四季的划分方法,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从24 节气划分法出发,时间点保持相对不变,采用小波去噪傅里叶拟合法建模,写出温度函数,构造温度波动投影角的计算,划分四季,确定四季的温度波动区间与分布,作为地球响应的标准形态.另一方面人们感受到的季节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当地生态环境等,仿照侯平均气温划分法,讨论四季特征,以傅里叶拟合的标准形态对比,构造季节偏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1 资料和季节划分方法

本文采用的资料是西安泾河站近十年(Ω:2005.01.01~2014.12.31)的逐日平均气温序列{q wt;t ∈Ω} 、最 低 气 温{L qwt;t ∈Ω} 、最 高 气 温{H qwt;t ∈Ω} 等指标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data.cma.cn).

1.1 24节气划分法

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 节气定为历法,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共经历24 个节气.节气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制定的,每年时间基本固定,不根据地球自身变化而变化.把地球看成一个系统,24 节气指明了系统的能量输入状态和时间,并不能实时反应地球本身的周期变化,具有超前性.

24 节气表达为圆周图像,圆周代表循环往复的周期运动,可用参数方程来表达:

θ 每走过15°则为一个节气,全年360 天,太阳一日运行1°,共计24 个节气.即θ 既代表方位,又代表时间,是典型的时空一体的表述模式.为了和地球的逐日气温进行对比分析,将θ 表述为时间,故太阳的运行按时间轴来描述,即为余弦函数,如图1中表达节气的各个位置.而四分四至代表了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中的典型状态,标明θ 的方位取值.

图1 24节气余弦表述图

1.2 傅里叶拟合投影法

对气温序列{q wt;t ∈Ω} 进行小波低通滤波去噪[6],得到主频序列{Ft;t ∈Ω} 与短期扰动序列{It;t ∈Ω} .主频序列代表地球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是太阳辐射的周期反应,而短期扰动序列则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相关.采用文献[6]的加法模型:

考虑太阳辐射属于周期运动,符合余弦波的运行规律,故对{ }Ft;t ∈Ω 进行傅氏拟合,如下形式:

k ≥1 表示存在一种以上的周期,在大循环中又有小周期,可以是多个周期并存的形态.k=1 得到波形的主频,结合拟合优度Adj.R2进行拟合,一般定为Adj.R2≥85%确认可行;k 的取值上限n 选取拟合优度上升速度显著变缓的节点.

主频中初相φ1的位置可以看成整个系统的响应延迟程度,将其换算成延迟时间YT:

将余弦波投影并变换至[-π,π]区间:

这个模型是对太阳辐射地球的能量的直接反应,看成系统的标准响应形态.它的运行规律与太阳辐射的规律一致,不同的纬度会造成不同的时间延迟;亦可将辐射能量转化为直接观察的温度对象[7].

1.3 基于傅氏拟合的气温划分法

基于傅氏拟合的标准响应{ }Ft;t ∈Ω ,根据地面的物候特征采用气温分割法(分割点为10 ℃,22 ℃)重新进行四季划分.太阳辐射输入的是能量,气温是能量在系统中的直观响应.投影角划分法是从太阳辐射运行规律的角度进行考虑的,是从系统输入角度考量;侯平均气温法是从地球地面温度来考量,属于系统输出角度的考量.

按气温划分四季是从地球系统本身出发,既考虑系统输入(傅氏拟合标准响应),又考虑系统本身运行规律对输入信号的修正.

1.4 基于地面气温的四季划分法

地面气温包括日均气温{q wt;t ∈Ω} 序列,五日平滑气温序列{Jt;t ∈Ω} 等.按照侯平均气温法和投影角两种方法对地面气温进行季节的划分[8].地面气温序列与傅里叶拟合序列相比包含了更多方面的信息,包括主频,包括短期的随机扰动,亦包括当地的物候和其他各反面的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不同的经纬度、地形等因素作用下响应不尽相同[9].

2 季节相似性的度量

对标四季划分的标准模型,考虑其他划分方法与之的差异性度量:

同一地区的四季划分不同方法之间的偏离率若相差过大,说明该方法存在改进空间,或未能正确描述四季;也可对比四季之间的偏离率差异大小,描述四季的季节差异;亦可将气温逐年与标准形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年份的偏离率显著不同,那么提示发生了极端气温事件.

3 四季标准态与实际差异的相似性

3.1 傅氏拟合投影法

余弦波振幅为13.39 ℃,全年气温的波动范围是[1.31 ℃,28.09 ℃];周期T1=365.5 天,与目前的一回归年365.2422 日相比,误差0.2578 天;初相φ1=-0.15,表示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响应时间延迟9.2 天.

3.2 傅氏拟合序列侯平均气温划分法与24节气的比较

依照侯平均气温对四季的划分方法,在傅氏拟合的图像中添加10 ℃和22 ℃的参考线对比.

图2 侯平均气温与傅里叶拟合温度对比

图2 为侯平均气温序列{Jt;t ∈T} 与傅氏拟合序列{Ft;t ∈T} 的对比(气温刻度为0.1 ℃),可以观察到拟合序列在夏冬季的高低温部分拟合效果略差,不能完全反应气温的剧烈波动,较侯平均气温更为平滑,能反映气温的长期主趋势.

表1 傅氏拟合法划分四季时间表

从时间上看,每年入春的时间在春分左右;入夏的时间基本在立夏与小满之间;入秋的时间在白露前一两天;入冬时间霜降之后立冬之前.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的冬季最长,入冬时间对比立冬节气提前8 天,其他季节均为滞后,夏季滞后9 天左右,春天滞后三个节气,秋天滞后两个节气.从每个季节的时长来看,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季时间短且成对称形态.

3.3 五日平滑序列侯平均气温划分法与24 节气的比较

首先对{q wt;t ∈T} 进行五日平滑,得到逐日的侯平均气温序列{Jt;t ∈T} ,以2005 年的气温示例两者的趋势对比:

图3 日均气温与五日平滑气温序列对比

从图3 可以看到,气温序列的主趋势符合余弦函数的图像,五日平滑气温与日均气温序列保持一致,其余年份亦是如此.按照10 ℃和22 ℃的划分可 以得到以下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侯平均气温法划分四季时间表

图4 侯平均气温法划分四季时长(天)与四立节气的时间差(天)

从时间上看,每年入春的时间在3 月份,波动程度在25 天之内;入夏的时间基本在5 月中下旬,其中2010 年较迟,在6 月11 日;入秋的时间在九月上中旬,波动程度在20 天之内;最为稳定的是入冬时间,基本在11 月中旬,除了2012 年入冬较早,在11月2 号.总的来看,春夏波动大,秋冬波动小.

从每个季节的时长来看,冬夏季节较长,冬季约为120 天左右,远超过一年的四分之一90 天,夏季基本维持100 天略多,秋季时间最短,从50 天到70 天不等,春季变动较大,最短53 天,最长90 天.根据平均时长来看四个季节在全年的占比,从春季至冬季分别为:18.7%、31%、17.7%、40%.这种四季时长的差异与地点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太阳输入能量至地球系统,地表的响应各地不同.响应时长的规律亦与不同气候类型,不同的地貌特征等因素相关.

与四立相距的时间代表当地对系统输入的响应时间,入冬时间基本与立冬保持一致,平均相距4天,其次是入夏时间比立夏推迟18.3 天,最长的是入春的时间,相距立春平均推迟40.5 天,且波动较大.其他季节波动较春季平稳.但2010 年入夏与入秋的时间比往年更加推迟,当年春天的时间达到90天,夏天与秋天的时间均有不同幅度的缩短.

3.4 四种季节划分法的比较

从对四季的划分时间点、季节的时长、温度的波动范围看这两种方法相似度较高,但仍有各自的特点,存在差异.

图5 左上为基于傅氏拟合的气温序列{Ft;t ∈Ω} 按投影法划分四季,春秋形态一致,分布一致,冬夏形态类似,方向相反,夏季温度左偏,高温区四分位距小,而冬季右偏,低温区四分位距小.

图5 傅氏拟合温度、日均气温、侯平均气温的两种四季划分形态

图5 右上为基于实际日均气温序列{q wt;t ∈Ω}按投影法划分四季,可以看到,经过地球系统的变换,冬夏两季的有偏分布得到纠正,均表现为对称形态,与春秋相比较,分布区间较短,数据表现更集中,但是容易出现异常值,即极端事件.

图5 左下为基于傅氏拟合的气温序列{Ft;t ∈Ω}按气温法划分四季,四季的分布形态上更接近左上的情况,冬夏表现有偏不对称形态.即按照投影法划分或气温法划分四季没有太大差异.

图5 右下为基于五日平滑的气温序列{Jt;t ∈Ω}按气温法划分四季,分布形态与右上比较接近.

综上所述,影响四季划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序列采用的不同计算方法,{Ft;t ∈Ω} 序列主要反 映 的 是 太 阳 辐 射 的 周 期 变 化,{q wt;t ∈Ω} 与{Jt;t ∈Ω} 均是地球系统的完全响应序列,与拟合序列最大的差异在于系统自身的运行因素影响.那么根据公式(3),可以得知{It;t ∈Ω} 序列反映了地球系统自身的运行规律.

以基于傅氏拟合气温的投影法为基准,根据公式(7),(8)计算三种方法的季节温度均值偏离率与温差偏离率如表3 所示.

表3 三种四季划分法的偏离率表

温度的偏离主要发生在冬季,这与量纲有关,偏离率的计算采用的是相对值计算,冬季的气温低,温度数值小,因此相对误差被放大,绝对误差为1.74 ℃.与其他季节的绝对误差值持平.夏季和冬季的温差偏离较大,地球自身运行对太阳辐射的响应以这两季更为明显,则这两季更易发生极端气温事件.

猜你喜欢
太阳辐射平均气温节气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季节异常与主要大气环流指数的关联分析
提孜那甫河流域地表太阳辐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立春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巨型射电望远镜结构日照非均匀温度场特性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