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石刻:神化與煙火氣之間

2020-10-26 02:09
澳门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藝術石窟石刻

石窟藝術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北方誕生了敦煌、龍門、雲岡、麥積山石窟,後逐漸由西北向東南延伸,古蜀道骨幹金牛道成了最重要的一條路線,串聯起了四川廣元、安嶽和重慶大足的石刻文化。與北方四大石窟和毗鄰的大足石刻相比,散落在川中丘陵的安嶽石刻顯得略為安靜與低調,但學界認為它的重要價值是“上承龍門、雲岡,下啟大足”。

歷史上,安嶽縣以“石秀”著稱,逶迤的山巒與天然的巖壁為歷代能工巧匠們從事藝術創作提供了基礎。全縣69個鄉鎮無一沒有石窟,如果將安嶽所有石刻造像首尾相連,足足有大約5公里長。

初唐、盛唐時期的臥佛院、千佛寨等佛教寺院和摩崖石刻,多集中在安嶽西北部。中晚唐到五代的圓覺洞、淨慧岩等逐漸向縣中部、南部發展。兩宋石窟如毗盧洞、華嚴洞等,集中在與重慶大足接壤的東南部地區。石窟由今縣域西北向東南延伸,基本構成一條線上的3個區域。這裡的石刻與北方大規模集中造像不同,多以一山、一壑、一石為單元。或倚崖取勢,大窟大像雄偉壯觀;或小龕小像密如蜂房,星羅棋佈於各個鄉鎮。這些造像凝聚了古代石刻技藝的精華,工藝水準頗高,造像世俗化,從中可以窺見古人的審美風格。

猜你喜欢
藝術石窟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努力創作鮮明的個性書法藝術作品
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
欢迎订阅2019年藝術品鑒证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