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0-10-26 02:31陈梅琼
教师·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思考

陈梅琼

摘 要:文章阐述了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意义,接着通过教学案例分析,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的几点做法,探索融入的三大教学策略,为后期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65-02

一、问题提出

教社科〔2014〕3号文《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第四点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其中第13条特别指出:“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我们在前期的调研和走访中发现,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中有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地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然而,现在的国家课程或小学数学教材都没涉及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因此,将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教育资源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有独到之处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基于以上的几点思考,我们提出了“‘闽南传统建筑中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行动研究”的课题,已于2019年9月成功立项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二、实践探索

那么,如何把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以下三条教学策略。

(一)把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改编成数学故事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挖掘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中的数学资源,将其改编成数学故事,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符合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原理,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融入“门钉的故事”,让学生在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这个教学情境中探索新知。

【教学片段一】播放故事传说动画,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红砖厝图片,介绍红砖厝“皇宫起”的传说:相传五代時期,惠安县黄田人黄小厥被闽王王审知立为王妃。她成为王妃后,仍挂念着家乡人民。一年春天,家乡连续下了几天的倾盆大雨,茅飞屋塌,人民苦不堪言。她很忧伤。闽王看了,问其原因。王妃如实说了。闽王就赏赐她,在她府上建皇宫式房屋。于是整个泉州府纷纷造起了像宫殿一样的房子,出现了很多皇宫式的民居。

师:听完这个故事传说,你对我们闽南的红砖厝有什么感想?(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效果反思】课伊始,播放“皇宫起”的传说动画,让学生了解闽南传统建筑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教学片段二】播放数学故事“门钉的故事”,探究9的乘法口诀。

1.先扶后放,编制乘法口诀

用课件展示皇宫大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行有9颗门钉,一共有9行。

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一行一共有多少颗门钉?用乘法计算:9×1=9或1×9=9。

师:用哪句乘法口诀?(一九得九)

师:还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生:两行一共有多少颗门钉?用加法计算:9+9=18;用乘法计算:9×2=18或2×9=18。

师:用哪句乘法口诀?(二九十八)

2.学生独立总结9的乘法口诀

师:根据门钉的数量,你能自己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总结后,小组合作进行汇报梳理。全班交流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

3.通过门钉的故事,记忆口诀

师:门钉里藏着9的乘法口诀,其实它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呢!

用课件播放“门钉的故事”:

古时候,大门上的门钉是很有讲究的。古人认为9是最大的数,所以用它象征天。在皇宫的大门上,每扇门上都有9排门钉,每排门钉有9颗,所以门钉共有“九九八十一”颗。当时的东华门是文武百官上朝经过的地方,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将东华门的门钉减少了一排,剩下8排,所以东华门的门钉就有“八九七十二”颗,到了王府就剩下“七九六十三”颗门钉,到了公侯家只剩“五九四十五”颗门钉,而到了咱们老百姓家就一颗门钉也没有了。这就是“白丁”的由来。

师:看来这个“门钉的故事”能帮助我们学习9的乘法口诀呢!

4.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师:9的乘法口诀藏着很多规律,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面一句的得数总比前面一句的多9;得数的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等于9;得数18与81相反,27与72相反,36与63相反,45与54相反。

师:其实在这个“门钉的故事”中,还藏着一条特殊的规律呢。请看课件。(引导学生发现9乘几就等于几十减几)

师:看来,“门钉的故事”可以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呢!

【效果反思】依托“门钉的故事”这样的学习素材来探究9的乘法口诀,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子提高了。学生更自主地投入到创编9的乘法口诀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把闽南传统建筑习俗融入“门钉的故事”里,既让学生巩固了9的乘法口诀这个新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学生无不感叹数学知识的神奇,同时也被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深深折服!

(二)把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编制成数学阅读文本进行拓展练习

对新课的练习,教师也可以融入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将其编制成数学阅读文本进行拓展练习。这样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练习更具有效性。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我们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一课后的数学阅读《闽南传统建筑中的比》可以这样设计:

在闽南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比,不同的建筑运用的比是有讲究的。例如,在民居建筑中,脊桁到挑檐桁高与跨度的比是1∶0.4;而在庙宇建筑中,脊桁到挑檐桁高与跨度的比则为1∶0.6;桷木的高与宽的比为1∶4等。

在闽南传统建筑建造中,经常用到一种建筑工具——篙尺。篙尺是通过精密的数学计算,以等比关系记录下建筑构架的尺寸。这里的等比关系就是1∶1,比值为1。

在闽南建筑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常数是0.618,数学中也叫黄金分割比。闽南建筑大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他们把闽南传统建筑中的门窗的宽长之比都做成0.618,这样的设计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又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余数的应用”课后拓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1)闽南传统建筑在布置桷木时,按“天地人富贵贫”的顺序,第一根桷代表天,第二根桷代表地,依此类推,第七根桷又代表天,但最后一根桷木不能落在“贫”字上。问:第13根桷木代表什么?

(2)在閩南传统建筑中,墙面、地板都是用红砖砌成的,连窗户的各种雕刻也是使用的红砖。红砖的造型很多,有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有钱人家铺的红地砖是厚度为5~6cm的,而普通人家铺的红地砖只能是2~3cm的。现在用红绳围红砖一圈之后,还多出2厘米,请问这条红绳有多长?

(三)以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可见,教师根据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数学元素设计活动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是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教完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教师可设计以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①参观当地古厝,小组合作绘制古厝的示意图。②根据示意图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并解答。③设计一条导游线路图,介绍给同学。④收集与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有关的资料。

学生在明确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后,分小组活动,给村里的红砖厝拍照,获取相关的图片资料,请教当地老百姓,并作详细记录。各小组完成自己的作业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到闽南民居的空间布局及整体构成,都是依“礼”布置的。北为尊,南为卑,东为主,西为宾。闽南民居空间的构成沿中轴线对称,院落多为三、五、七开间的主厝,中间为厅堂。这不仅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激发了学生弘扬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的热情。

三、结语

由此可见,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能够为数学课程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深度挖掘闽南传统建筑习俗文化,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二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思考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