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激趣策略

2020-10-26 06:43刘新文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激趣教学策略

摘要: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应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激趣的策略,从名家点评、图片标本、影视媒介、问题设疑、背景经历等方面分析利用名著导读激趣的方法,进而实現统编教材让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名著)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名著导读;激趣;教学策略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名著,使其近距离接触大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名著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理念。但据笔者调查和统计本校学生近几年名著阅读的情况显示,很多学生不能按教材要求完成对相关书籍的阅读。在教材要求必读的12部作品中,九年级学生能完整阅读其中8至10部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65%,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完全不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必读的名著作品大都远离当今时代,没有引起其共鸣的内容,且阅读量大、课业负担重,学生没兴趣进行阅读。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一个关键途径就是开展名著导读活动。

名著导读的教学是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大门的敲门砖。学生的阅读活动通常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广泛的,教师不能仅仅通过少量活动或教授一节课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即将阅读的名著进行导读,生动有效地导读课能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名著导读课的激趣策略。

一、名家点评激趣

作为名著必定在传播过程中被无数人反复阅读。在读者中不乏名家。名家阅读名著后留下的评论对学生阅读名著有许多有益的指导和启发。教师在设计名著导读课教学时可以运用名家的阅读点评来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例如,导读《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时,笔者先引用鲁迅先生点评《西游记》的名句“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来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三打白骨精》的相关内容,讨论其中的白骨精是否“近于人情”,最后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体悟读者为什么喜欢看。这节导读课笔者运用名家对《西游记》的点评资料导入,既提升了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名著内容的理解。所以,有效利用名家阅读点评资料来进行导读激趣是开展名著导读课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片标本激趣

现在许多初中学生喜欢读图、看漫画。这种阅读习惯使学生惧怕阅读名著。教师在名著导读时可以投其所好,把名著中的一些内容制作成图片等,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导读《朝花夕拾》之前,笔者制作了七张图片:《山海经》封面、三味书屋照片、《鉴略》封面、无常的图片、卧冰求鲤图片、墨猴的图片、藤野先生的图片。导读时,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组织了一次竞答活动,内容是看上述七幅图说出相应的篇目名称或简述故事内容,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参与其中,具有很好的导读效果。

同样,在导读《昆虫记》时,笔者从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借来许多昆虫标本让学生来竞猜,以此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影视媒介激趣

名著一般都篇幅较长,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影视作品感兴趣的特点,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经典名著很多已拍成影视作品,而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的初中学生对精彩的视频更乐于接受。对此,在名著导读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影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例如,在《水浒传》导读课上,笔者播放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精彩视频片段。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原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该部名著时,学生都饶有兴致。因此,对于一些名著导读笔者认为都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问题设疑激趣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乐于探究新鲜事物,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名著导读时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问题该如何设置呢?其基本原则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阅读兴趣并主动完成。问题来源可以是课本中“名著导读”的“专题探究”部分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的问题等。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时,笔者根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针对文章中比较精彩的部分设计问题。例如,书中讲述周恩来的经历,就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有趣的问题:“周恩来有好的家庭和教育,但是他被监禁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仔细阅读名著,从中找到问题地答案。然后,笔者还利用《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一篇斯诺对共产党的疑问设疑激趣:“红军和苏维埃是否存在?共产党人是不是‘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是怎样吃饭和穿衣的?他们有娱乐吗?他们会谈恋爱吗?……”由此来揭开共产党神秘的面纱,从而让学生有兴趣阅读这部名著。

五、背景经历激趣

任何一部名著都是在其时代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而经典总是伴随着作者的相似经历,以及有关的背景和人物故事。教师可通过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作品背景的介绍等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亲身经历过小说中所描述的共产党人的斗争生活,他们曾被关押在敌人的“中美特种合作研究所”里,见证了敌人残酷野蛮的屠杀,并幸存下来。在导读《红岩》这本书时,笔者根据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开展导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导读《创业史》时,笔者先介绍了作者柳青的生平故事:一个团中央高级干部于1951年离开北京到达陕西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如同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样,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住了14年。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创业史》“梁生宝买稻种”章节,点明该故事就是柳青在皇甫乡的真实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作品。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了解名著、理解名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紧扣名著文本的特点,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与名著导读的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主动捧起书津津有味地去阅读,从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常规课题“初中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XB1357)】

作者简介:刘新文(1970—),男,福建省武平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激趣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