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教出诗歌原有的韵味

2020-10-26 06:43邵新妹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情感美语言美

摘要:诗歌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诗歌的本质特点,促使学生体会诗歌本味。通过诵读体会音韵,通过对比整合了解意象,结合生活体会情感,通过读写结合的活动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诗歌的文体特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语言美

在诗歌教学中要体现诗歌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和语言美的特点。但是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没有凸显出诗歌教学和其他文体教学的不同,过分强调对于思想、主旨等方面的理解,忽略了诗歌韵律、意象等诗歌本质特点。在教学中要避免这种问题,结合诗歌的本真特点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之美,体会诗歌的独特之处。

一、吟诵涵咏,体验音韵

学者曾祥芹强调:“语文能力,‘读占鳌头。”诗歌具有韵律美的文体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然后采用配乐诵读的方法,促使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在多种方式的诵读中,学生不仅能发现平仄、押韵等诗歌音韵特点,更能激发情感,体会诗人的心境。这样避免了学生“有口无心”地诵读,能让学生将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体会诗歌之美。

鼓励学生诵读《望岳》一诗,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韵脚。学生发现“了、晓、鸟、小”等都有相同的韵母。鼓励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体会押韵给人带来的阅读体验。学生认为:“押韵让人觉得读起来很顺,朗朗上口。”在诵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要用怎样的节奏来诵读,使学生尝试感受蕴藏在诗歌中的情感。学生发现:“在诵读的时候遇到押韵的字自然而然会拖长音,这样就让诵读者产生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这种感觉和诗歌的整体风格很匹配。”教学中鼓励学生具体说说《望岳》一诗的整体风格。学生认为:“这首诗歌的格局很宽阔,展现了天地之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作者希望自己未来也能登顶人生的高峰。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在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在读哪些字的时候加重了语气,这些字在整首诗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特殊的意味。如引导学生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割”字展现出了怎样的自然奇景。

在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的时候还要鼓励学生重点涵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词句,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对于把握诗意有一定的好处。

二、对比整合,理解意象

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丰富的意象。意象的组合体现了诗歌的意境,感受意象是了解诗歌意境的好方法。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对比整合的方法理解诗歌的意象。首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此后引导学生对比相同意象,看看它们在不同的诗歌中代表什么不同的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整合意象,看看哪些意象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体会意象之美。

引导学生诵读《天净沙·秋思》,并尝试找出其中的意象。学生发现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很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几乎全诗都是意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的组合方式:“作者只是堆叠了这些意象吗?这些意象的组合有没有给人特别的感觉呢?”学生认为:“作者所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展现寂寞、孤独、凄凉之情的意象。它们组合在一起,这种情感就更加强烈了。”那么,作者为何要营造出这样强烈的凄凉感受呢?学生思考后认为:“这样可以促使读者思考,到底是什么人有这样强烈的凄凉感。最后作者揭晓,原来是漂泊天涯的旅人,一下子就让读者加深了印象。”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样是‘流水这个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展现的意思相同吗?”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中的“流水”意象主要展示的是“不得志的情绪”,而不是“思乡之情”,这样学生就借助对比认识到了意象的多义性。

运用对比整合的方法,学生不仅能通过感性认知体会意象之美,更能通过理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意象的来源,了解意象的组合方法。这对学生掌握意象,理解古诗词的意蕴有很大的帮助。

三、联系生活,感悟情感

意味深厚、富有情感,这也是诗歌的特点之一。在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尝试体会诗歌中承载的情感。学生会发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些看似普通的景物描写可能蕴藏着作者深刻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和作者形成共鸣,进而陶冶情操,提升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学习《登飞来峰》一诗,引导学生思考:“在诗歌中有不少展现登高望远的作品,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情感,你还读到过哪些此类诗歌呢?它们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學生提出:“有《登鹳雀楼》,其寓意与《登飞来峰》有相似之处,都表示要登上人生的高峰,才能看得更远。”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是否有表现不同情感的作品呢?”学生提出:“杜甫的《登高》同样是表达登高望远,杜甫的诗展现的就是悲伤凄凉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才会有不同情感的流露,那么,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感呢?能否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将自己想象成诗人,融入自己的体会,感受诗歌的情感呢?”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深入体会《登飞来峰》后获得的感悟。有学生提出:“我将自己想象成了作者,在登高的时候我正值壮年,对于未来有自己的渴望,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改革梦想,所以我登高的时候不畏惧一切险阻,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和内心的宽广。”深入体会文本之后,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体会诗歌情感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唤醒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情感。若学生能以第一人称来想象作者当时的感受,那么学生就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这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思想和主旨。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作者创作诗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展现生活,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时候若能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将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结合在一起,则能让学生试着了解诗韵,体会意象,用诗歌的语言展现生活,有学以致用的效果。

《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一首经典的现代诗。引导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围绕“思念”这个主题展开创作。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诗歌的韵律特点,了解如何运用重复、押韵等手法创造出一唱三叹的感觉。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尝试寻找可供创作的主题。作者因为思念祖国,所以创作了这首诗歌,那么,大家又有什么思念的对象呢?思念的对象可以是一个许久不见的人,一个长久没去的地方,甚至也可以是一件许久未做的事情。这促使学生拓展了思路,如有学生便写下了自己对春天的思念:“春天的露水一点,就击破了冬日寒冰的羁绊,春花突破了封锁线,这样的场景,好想看见。”该生通过这样的诗句表现出自己的渴望,表现了其希望冬天快点过去,花草快点生长,迎来美好的春天。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将掌握的诗歌知识有效整合起来,进行自主建构。此后又通过创作活动将其外化展现。这样学生的知识就更为扎实,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本真。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设计各种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亲密地接触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学生学习诗歌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简介:邵新妹(1981—),女,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情感美语言美
声乐演唱中对歌词情感美的发掘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引领学生踏上优美旅程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