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

2020-10-26 06:46李照红唐凡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森林康养旅游发展

李照红 唐凡茗

[提要] 随着亚健康群体增加、社会老龄化等问题凸显,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森林康养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国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背景出发,阐述森林康养旅游在国内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梳理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脉络,一是对森林康养旅游内涵进行辨析;二是对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效果、适宜性评价、发展路径等三个主要领域进行国内外研究对比论述。在归纳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建议:(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2)引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充实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理论基础;(3)以交叉学科为背景,引入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4)结合地方特色研究,增强研究的可实现性和特色化。

关键词: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态势

基金项目:桂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体验价值理论的桂林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LSKGH002)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28日

一、引言

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健康保养意识不断提升,休闲康养旅游需求急速增加,人们开始由传统大众旅游方式向个性、健康、休闲养生转变,以康养为主题的旅游正成为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此趋势下,2015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各部委、各部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号召,出台了系列推进健康、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纲要及建设康养旅游基地的标准。康养旅游即通过营养食品、享受环境、医疗康体等方式,来使旅游者达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状态的综合,国家旅游局也正式将康养旅游确立为新的旅游方式。

二、森林康养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4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却带来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巴登·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在日本和韩国实现本土化发展,森林康养业态相对成熟。1982年,日本森林管理厅将“森林浴”纳入民众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在2006年提出“森林疗法”,并建立了首个森林疗法基地认证体系。1982年,韩国提出建设自然康养林,2005年通过制定《森林文化·休养法》将森林康养、森林保护纳入法律规范中,并建立了森林讲解员和理疗师森林康养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培训体系。

2000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森林的养生功能,受到“森林疗法”、“森林浴”的影响,2012年北京首次提出森林康养理念。近年来,森林康养在国家政策上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国家旅游局发布康养基地的建设标准、林业局通过“十三五”规划推进旅游与林业、休闲、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国家卫健委、重要管理局等部门,发挥我国中药医疗特色,整合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加快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表1)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森林康養旅游内涵。Ross认为保健旅游是人们出于健康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大自然中进行疗愈身心的活动。日本学者指出森林浴是指人置身在森林为代表的自然环境中,以森林对改善人体机能的特殊功效为基础,依托森林景观、环境、食品以及整体生态文化等资源,通过林间休憩、徒步等方式达到放松身心、调试机能、改善身体、养生养老等为目的而开展的活动。从国外学者对森林康养旅游的定义来看,森林康养旅游立足于森林资源,以生态养生文化为导向,以养身膳食、体验环境、林间徒步等健康游憩活动为载体的生态旅游形式。

2016年后,我国虽然出台各类政策加快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进程,但理论支撑稍显薄弱——学界对森林康养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学者从多角度阐述了森林康养的内涵。较早的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康养旅游是依托于自然环境、生态文化环境,借助观赏、游憩、康体等方式,来起到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医疗修养等作用的旅游新形式。随着林学、医学、旅游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多种角度出发对森林康养资源的内涵进行阐释,对其的认知与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回归森林康养旅游研究中,孙抱朴、周亦波、刘朝望、李济任等学者分别对森林康养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概括与定义,归纳起来,认为森林康养旅游主要依托于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优质的自然环境,发挥森林环境中有益身心健康的因素的作用,并配备养生休闲的游憩服务设施及措施,开展修身养性、康体复健、调试机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的总称,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的旅游形式。

(二)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效果。从实证研究来看,国外的森林康养效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环境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的反应、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精神系统影响等系列医学研究。从生理的角度出发,森林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能够提高人的身体免疫力,并对一些血液、呼吸系统等疾病具有减缓、治疗的作用。心理体验的研究表明,森林康养活动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起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医学学者通过对比研究,证明人体进行森林康养活动可以对人的身体机能有改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森林康养范畴的森林疗养、森林浴、森林游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机能、心理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内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主要是林业、医学方面学者从森林环境中的植物精气、温度、水质、空气中负离子等因素对人体产生的作用进行论证研究。也有部分学者立足中国传统中医养生视角,研究了在森林环境下进行康养运动对疾病疗愈和修身养性的养生效果;李博等对军事飞行员睡眠质量的监测,通过对比在森林浴下能否提高睡眠质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检测结果表明森林浴对提升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三)森林康养旅游适宜性评价。国外以德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森林康养旅游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比较成熟,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森林康养基地的评价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韩国山林厅的森林康养发展以建立养生保健林为依托,指定用于改善人类免疫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森林环境,建立了从景观、面积、位置、水系、开发条件和休养诱因六个方面的评估体系,并通过立法引入人类健康森林及用于改善人类健康森林设施的认定工作。日本从自然社会、管理服务条件两个层面出发,构建了自然环境、环境设施、可进入性、管理状况、森林浴菜单、居民、发展和特色八个评价维度的森林康养评价体系,并成立专门机构按照标准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标准的审查和评选,促进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规范化发展。

国内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刘朝望从森林康养资源和森林康养基地利用条件两大方向构建了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李秀云构建了以资源环境、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旅游经济、专门人才、市政设施、交通条件、医疗卫生八要素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模型。李济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森林康养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体系。宋子健等根据森林康养产品分类,对森林康养基地主导功能进行汇总,形成森林康养资源功能性适宜性横向等级评价和纵向性类别评价。

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德菲尔法、波特钻石模型等质性分析方法为主,定量的分析主要运用的是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从评价指标体系来看,森林康养的评价主要围绕森林资源禀赋、配套设施、区域经济条件、可达性等几个方面展开。

(四)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我国各大省区市依托各地森林资源探索森林康养发展的路径,总体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实证类研究比较少。结合森林康养旅游的起源、当前我国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凸显出的问题,国内学者分别从全国宏观层面和特定区域提出了发展路径和对策。

从全国层面来看,学者通过梳理、借鉴国外的森林康养经验,提出从创新森林康养发展新模式、突出主题特色、优化功能设置、打造产品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打造森林康养品牌的角度出发来布局全国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立足于区域发展来看,许多学者提出了结合当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并从地理区位、产业融合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建立生态保护和资源良性开发互动机制,提出了从完善顶层设计、产业级群构建、产品打造、品牌塑造、产业融合,创新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业的发展。

四、研究述评

通过分析归纳国内外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有关文献,国外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较为成熟,有较丰富的理论支撑、实践研究成果突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森林康养旅游模式。而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产业链,相关理论支撑还相对薄弱,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

(一)研究内容较广泛,但理论基础薄弱。相关研究主要以林学、医学背景的学者的研究为主,分析了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脉络、内涵、评价体系、发展路径和对策等,从开发森林环境与康体医疗、休闲游憩等行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森林康养旅游+”的新发展理念,但研究内容侧重于森林康养发展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的研究,实证研究内容比较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比较局限。国外森林康养从多角度出发,对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丰硕,其中在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效用研究、森林康养旅游基地规范化建设、审查评估政策等方面的研究特别突出,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完整的认证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通过对比实验、田野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国内的研究以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特定区域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进行定性描述为主,只有少数研究运用了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定性、定量研究的结合不够,缺乏落地的指导性意见。

(三)对于特定区域发展森林康养条件的宏观描述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区域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资源禀赋、人才资源缺乏、区域政策支撑、森林康养发展条件比较分析,发展森林康养设施设备支持等方面对某一特定区域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条件进行分析。

(四)忽视游客的体验价值感知。旅游体验价值研究强调从游客角度出发,具有尊重人性、关注个性、强调旅游者参与的特点,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能有效促进旅游者对森林康养基地的满意度、重游率、推荐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因此不管是乡村旅游、遗产地、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都围绕旅游体验进行拓展,然而,目前我国在森林康养旅游体验价值方面的相关研究尚处于空白。

(五)产业融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森林康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林业学者关于疗养方面研究,对于森林康养延伸的研究范围局限还比较缺乏。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潜力指标探索还比较少。

五、研究方向

(一)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相关评价指标。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完善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森林康养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二)关注学科交叉,立足区域发展。结合区域森林环境资源特点,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体系,推进农业、林业等与森林康养旅游的深度融合,如森林游憩、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养生食品,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

(三)引入相关理论,强化理论支撑。如消费者行为、满意度、重游度等理论和概念,结合森林康养旅游的特点,丰富森林康养的研究内涵和理论依据,探索森林康养旅游受众消费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运行机制、提升路径,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康养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森林康养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研究森林康养旅游受众的行为奠定理论基础。

(四)丰富研究方法,探索更多应用型成果。目前,我国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还处在区域性的宏观描述,并未真正从某一地案例去分析森林康养发展的实际可行性,每个区域、每个森林、每个时段蕴含的森林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如何结合当地制定具有实操性的发展对策是接下来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Ross.Recreational tourism injuries among visitors to New Zealand:an exploratory analysis using hospital discharge data[J].Tourism Management,2001.

[2]林政ニュ—ス.インバウンドを睨み「癒しの森」を進化させる信濃町[J].日本《林政ニュ—ス》,2017.549(1).

[3]王赵.国际旅游岛:海南要开好康养游这个“方子”[J].今日海南,2009(12).

[4]孙抱朴.“森林康养”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J].商業文化,2015(22).

[5]周亦波.森林康养旅游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5).

[6]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2).

[7]李济任,许东.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2018.40(3).

[8]Kasentani T.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recreation in a young conifer forest in Hinokage Town,Japan[J].Silva Fennica,2009.43(2).

[9]Li Q,Kawada T.Effect of forest theraphyonthe huaman psychoneuro endorino im munenet work[J].Nihonseigaku Zasshi Japanese Joural of Hygiene,2011.66(4).

[10]Li Q.Effect of forest bathing trips on human immune function[J].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10.15(1).

[11]吴登梅.旅游也可养生[J].粮食问题研究,2006(1).

[12]李博,聂欣.疗养期间森林浴对军事飞行员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

[13]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2).

[14]李秀云,李俊杰,康丽滢.基于八要素模型的京津冀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及承德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7(47).

[15]李济任,许东.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辽东山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8).

[16]宋子健,温全平.森林康养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蔡家川森林康养区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

[17]霍岳飞.全域旅游背景下太行山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地理区位优势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9(5).

[18]张慧琴,翟绪军,何丹.基于产业共融的森林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9.41(8).

猜你喜欢
森林康养旅游发展
国有林场珍贵树种培育展望
隆回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
安化县芙蓉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