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班班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2020-10-26 02:28占黎莉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班班通小学数学

占黎莉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走进了课堂。运用班班通设备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游戏,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恰当的运用班班通,关注课堂生成,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能超越预设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新《课标》指出: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班班通的出现,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班班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导入环节播放《厉害了,我的国》关于讲解“长江大桥”的片段,以恢弘的桥梁建筑,吸引学生的眼球,及时进行爱国教育,同时引入教学例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投入到学习中。又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可将复习导入的题目通过希沃白板5制作成闯关游戏,再借助班班通平台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由此,瞬间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班班通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氛围,借助开放性的网络和虚拟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活泼轻松且符合教学主题的情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落实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通过播放相关微课,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声、像、图、文于一体的视频形式,并将众多知识点融合,通过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形成知识表象,落实教学重点。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里,学生在画直角这一环节中频频出现画出的角顶点是圆圆的、两条边不相连、角的大小不是90度等问题。教学时可利用班班通播放微课,演示如何正确的画一个直角,一步一步带着学生操作。当学生出现操作困难时,还可以重复播放,方便及时纠错和巩固。

数学课堂教学有了班班通的点缀,把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形象的、直观的方式呈现,使得学生很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突破重难点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化静为动,呈现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通过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

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顶点、棱长、面的特点,棱长与棱长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可以在班班通上操作,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移一移,得到以下结论:长方体有8各顶点、12条棱、6各面;在12条棱中,有些是相等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再次追问:12条棱中,哪几条棱相等?如果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又有什么特点?学生提出各种猜测,再次在班班通上操作加以证实。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运用班班通把教学素材动态化,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发展。

四、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生成资源,焕发课堂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机智地运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因势利导,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实现课堂的精彩、灵动和高效。

二年级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中,教授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时,让学生根据摆草莓的过程自己尝试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再通过“希沃教学助手”将学生的算式传送到班班通平台上,清晰地展示学生资源,如7÷2=3、7÷2=3剩1、7÷2=3多1,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一个表示方法。

还可以通过“希沃教学助手”中的“与手机同步”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还是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中,教授主题图时,让学生用11根小棒摆出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边形,利用“与手机同步”这一功能,在班班通上展示学生摆的过程,质疑小棒为什么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丰富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健全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有效教学为终极目标。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数学史,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健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2],还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班班通以其开放的网络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结束后,通过班班通平台展示“乘号的由来”这一数学历史知识,帮助孩子理解乘法是加数相同的加法得来的,从数学史的角度发现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及区别。既达到了教学目标,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又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 月 日》时,可利用班班通平台适当介绍地球公转和自转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年月日规定的由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恰当地融入数学史,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人类认识提升的关键节点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思考、探索、交流,从而生成深度的数学理解,提升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班通提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生机,革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思维。[3]但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要注意其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劉端文.学校体育教学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黄育萍.如何将数学史适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16(7):109.

[3]翟玉平 葛成理.班班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7(38).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班班通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