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文化产业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成效与对策研究
——以扬州玉雕为例

2020-10-27 10:55李茂芬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玉雕传统工艺产教

李茂芬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概念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专业建设中把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在人才培养上形成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培养企业所需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地方传统文化产业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都传统文化产业传承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职业院校推动文化传承的独特优势。

一、地方传统文化产业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传统手工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与中国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先进,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被冷落忽视,如扬州的玉雕、漆器、剪纸、绒花、八刻等,以至出现后继无人的趋向,甚至有些传统工艺开始失传。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对于地方产业支撑也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玉雕行业从业技艺人员的现状

从业人员年龄老化严重。国家和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年龄都接近五到六旬,后继人才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扬州正高玉雕行业的发展突。由于传统的师徒制和家族传承的习艺方式,使得很多从业者缺乏系统的技法教育和训练,艺术理论研究水平相对不高。过于实用的学艺目的和过于功利的生产目的,使得制玉艺人与时代新兴文化结合不紧密。艺术视野相对狭窄,艺术文化素养不高也影响了扬州玉器工艺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传统技艺受经济市场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影响失去优势,玉雕技艺的烦琐,工序的单一枯燥,成熟技艺人员5-7年的培养周期,都使得对受当代互联网高速发展影响成长的青年一代,无法潜心创作,更加缺乏投身传统手工技艺恒心和毅力。

2.高校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人员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工匠精神”“非遗传承”和“现代学徒制”趋于对地方非遗文化的大力弘扬。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诸如宝玉石加工与鉴定、陶艺、漆器等传统工艺专业,在专业教师的选择方面还是受到体制、学历、专业等诸多方面因数的影响,例如从事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的专任高校教师多是从艺术类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偏向艺术理论型或艺术设计型,但是在传统玉雕工艺技能方面缺少长期实践的技能训练,还远远达不到传承示范、培养人才的要求。

3.地方传统文化产业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

(1)扬州职业院校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上与地方企业在培养需求、岗位设定、技能要求等方面实质性的融合不深。

(2)课程特色不显著。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一般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没有区分开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没有与扬州玉雕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相结合。

(3)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结合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与产业、行业、企业的结合系统度不高,只是停留兼职代课或者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期间进入企业实习的单一模式,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与企业生产流程紧密度结合不够。

二、地方传统文化产业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成效与对策

1.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共建校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企业人才培养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面向社会扩招,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合作,坚持协作联动,促进开放共享。面向玉雕行业招收企业员工为全日制大专生,以提升传统工艺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有计划地培养具有文化素养、技术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新一代的传承人。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开展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培训,有预案、有规模、有提高地培养传统工艺人才。专业学生即企业准员工,打造招生即招工、入厂即入校的双元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1]。

(2)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创新能

通过大师工作室将企业生产线直接搬进教室,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在高职院校内启动教学工厂项目的建设,邀请优秀扬州玉雕企业入驻校园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能手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下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进入项目现场。通过校企名师工作室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以专业教师为核心带领学生实践操作[2]。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提高师资队伍理论与技能的综合水平。

(3)结合企业运行机制在教学体系中前置生产流程

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地方非遗旅游市场开发,通过工作室的引领,将企业员工岗位运行机制结合到教学环节当中,将玉雕设计教学课程与生产对接,开拓带领学生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根据企业订单要求设计创作产品样稿,打磨制作玉雕作品,将教学中的设计作品转化为智力投资产品。结合互联网+销售模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推向市场,产生经济回报。培养新时代懂设计、会制作、能营销全面新型玉雕人才。

2.产教融合课程内涵的开发与建设

(1)着力开发具有时代气息同时兼具扬州特色的城市游礼

扬州玉雕工艺历史悠久,“和田玉,扬州工”享誉海内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转变,国际知名珠宝首饰品牌的“入侵”,扬州玉雕企业在作品创新、宣传手段、营销渠道等竞争力不强,瓶颈逐渐体现出来。结合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与非遗旅游市场结合,开发适应当代年轻人时尚审美需求有时代气息同时兼具扬州特色的城市游礼成了市场的迫切需要,这也是传统手工艺在继承的基础上获得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为弘扬地方文化,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

(2)拓展时尚潮流提升艺术研发水平

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针对传统玉器企业生产设计中缺乏的首饰和文创设计时尚潮流的把握,在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课程体系中拓展相应专业艺术思潮课程,嵌入到学生的设计课程中帮助企业把握时尚潮流,提升研发设计水平。以差异性的课程安排为特色, 弥补企业技法深厚,创意不足的弱势,将地方特色艺术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培养工艺美术人才创新计能力。

(3)加强现代数字化设计能力的提升

高校玉雕(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除了沿袭了传统玉雕技法课程外,还应结合新型设计软件课程如JEWELCAD、3D打印技术、电脑雕刻、VR虚拟现实等,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数字化信息浓厚的学习热设计软件的学习,寓教于乐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数字化设计的能力,为传统玉雕产业插上现代设计腾飞的翅膀。

3.政、企、校三方联动推动校企融合开展

(1)政府对于校企融合企业给予政策的支持

地方传统文化企业区别于其他经济支柱企业,一般肩负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使命。特别是玉雕企业本身收受到原材价格高昂、工艺技法繁杂、批量化生产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在自身生存发展中存在一定的瓶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给予为产教融合发挥实质作用的企业资质的认定,在企业当年教育附加和当地教育附加税收比例减免等政策上的支持。政府与学校共同为大师进校园,开绿色通道,必须要打破学校原有机制引进大师,开通相关互通政策的渠道。

(2)对于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设立专项津贴的资助

玉器制作生产属于轻工业,前期学徒工人收入也不高。要熟练掌握一门手工艺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的勤学苦练。高校毕业生经过实习之后很多宁愿改行放弃兴趣理想也不愿到企业中去再花2-3年时间来锻炼技能,政府可以为高校毕业从事传统工艺文化产业的优秀学生提供1-2年的地方传统工艺文化产业传承人才专项培养津贴,鼓励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家乡的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建设当中去。

(3)建设校企融合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深度合作优势互补,重视合作办学成果。政府及主管部门要积极扶持校企融合成果展示交流平台的建立,整合各方资源,让师生参与到展示交流平台的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校企双方在文创、展览、科研等项目课题中加强合作[3]。教学成果要注意过程性的记录,并进行积累和展示,另外合作中产生部分费用可以用于支持贫困生、支持设备改造,支持师资培养等。

三、结语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地方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专项人才培养为传承地方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石。与旅游体验项目融合转型发展的本质也是为了解决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承创意与创新发展。以扬州玉雕为例展开扬州产教深度融合改革成效及对策研究,可以辐射到扬州古琴、丝绸、餐饮等其他传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储备。

猜你喜欢
玉雕传统工艺产教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