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关系

2020-10-27 10:27郭刘治牛千玉杨喜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郭刘治,牛千玉,杨喜山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临床冠脉综合征[1],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炎性不稳定斑块所致,属于冠心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需尽早治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中性粒细胞数目与淋巴细胞数目的比值。中性粒细胞可以分泌炎症介质,导致血管壁变性,而淋巴细胞调节炎症反应,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NLR被作为炎症生物标志物并且可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预后[2]。有研究表明,心血管风险与NL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另有研究提示,NLR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冠心病的临床结果有关[4,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UAP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有学者认为PCI治疗对中重度缺血患者有益,但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0%甚至正常的UAP患者,考虑主要由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不推荐行PCI治疗[6]。因此,若能利用NLR指导UAP患者是否需行PCI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术,减少资源浪费。笔者旨在探讨NLR与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中判断UAP患者是否需行PCI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UAP患者2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需行PCI组167例和无需行PCI组93例。纳入标准:(1)UAP的诊断参照《内科学》第9版诊断标准[7];(2)患者是否需行PCI治疗参考《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8]。排除标准:(1)已明确诊断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除外);(2)肝肾疾病病史;(3)严重的其他脏器功能衰退;(4)使用影响白细胞水平的药物,近3个月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5)既往行支架植入术或心脏手术;(6)临床信息资料缺失。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检查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资料采集 调取入选患者病历。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记录患者入院第一次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禁食 8 h后采集静脉血),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计算NLR。

1.2.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采用Gensini评分[9]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TC、HDL-C、LDL-C、NL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P需行PCI治疗与男性性别(r=0.177)、年龄(r=0.199)、糖尿病史(r=0.258)、中性粒细胞(r=0.333)、NLR(r= 0.353)、Gensini评分(r=0.785)呈正相关,与TC(r=-0.182)、HDL-C(r=-0.237)、LDL-C(r=-0.179)呈负相关(均P<0.01)。

2.3 logistic 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NLR 是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危险因素(均P<0.001;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TC、HDL-C、LDL-C后显示,男性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NLR 是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表3)。

表2 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ROC曲线分析

NLR 对UAP患者需行PCI治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 0.713(95%CI0.651~0.776),最佳截断点为2.257,灵敏度为 61.7%,特异度为72.0%(图1)。

图1 NLR预测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 ROC 曲线

3 讨 论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化中起重要作用,NLR综合了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平衡状态,是一种测量简单、稳定性高的炎症标志物[10]。UAP为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UAP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的标准之一。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或血管内皮严重损伤时,会使耗氧量增加、促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NLR可通过反映交感神经活跃程度进一步反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11-13]。多项研究发现,NLR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且对其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14,15]。本研究显示,NLR与UAP患者需行PCI治疗呈正相关,NLR(OR=1.982,95%CI1.168~3.362)是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0.651~0.776),提示NLR对UAP患者需行PCI治疗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

此外,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处于轻度慢性炎症状态,可诱导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过度分泌,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不断升高,而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有关[16]。因此,糖尿病患者NLR相对偏高。本研究显示,糖尿病史与UAP患者需行PCI治疗呈正相关,且为UAP患者需PC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NLR 是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与UAP患者需PCI治疗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UAP患者需行PCI治疗的初步筛查因素,预测疾病风险。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除了是小样本、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外,没有联合C-反应蛋白等其他炎症因子进行探讨。今后仍需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结论。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内涵及塑造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