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反射功能对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准确性的影响

2020-10-28 07:18张蒙蒙孙洁陈伟徐新平
中国康复 2020年10期
关键词:灵敏度气道筛查

张蒙蒙,孙洁,陈伟,徐新平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调查报道,约有8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2]。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脑卒中后可疑吞咽障碍患者显得十分必要。如今,国际公认的评估吞咽障碍的金标准是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但由于受卫生技术条件及病人一般情况等影响,VFSS的早期应用及推广受一定限制。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简单易行、无创安全,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初步筛查方法。而近年来,在大量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部分咽反射异常的患者,尽管WST筛查结果阴性,但在完善VFSS时仍能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关于咽反射功能对WST评估吞咽障碍准确性的影响,国内外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以VFSS为“金标准”[3],探讨WST在咽反射正常及异常患者中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差异性,以期明确咽反射检查在临床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碍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经头颅CT或MR证实存在脑出血或脑梗死;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完成相关检查;无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17分;存在吞咽障碍临床症状,如流涎、呛咳、吞咽阻塞、食物滞留、口唇闭合不全等。排除标准:脑卒中外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如食管肿瘤、脑外伤等;有咳嗽咳痰、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者。患者在入组1周内完善咽反射、WST及VFSS检查。根据咽反射检查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咽反射正常组59例,咽反射异常组4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评定方法

1.2.1 咽反射检查 检查方法:用压舌板刺激患者舌根、咽后壁等触发区,引起软腭上抬,腭弓缩紧,舌根紧张等恶心反应,即咽反射[4];检查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损伤,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判断:触觉刺激单侧或双侧咽后壁等部位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则为异常。

1.2.2 WST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准备30ml温开水,嘱其尽量一次性饮下。观察饮水时间、次数及呛咳情况。WST评定分为 5种简况:①可一次喝完,无呛咳(a.5 s以内;b.5 s以上);②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③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④分2次以上喝完,并有呛咳;⑤频繁呛咳,难以全部喝完。吞咽障碍阳性判断:WST评为①b或②~⑤,可记为阳性。误吸判断:饮水过程中,出现呛咳者,可视为存在误吸风险,即WST评为③~⑤。

1.2.3 VFSS检查 患者入组后一周内完善VFSS检查。①仪器设备:数字化多功能胃肠造影机。②造影剂制作:应用350mg/ml 的碘海醇50ml、增稠剂(奥特顺咽凝固粉)。按照比例调制成流质、半流质(碘海醇50ml+增稠剂 0.75g)、糊状(碘海醇50ml+增稠剂1.5g)。③检查方法:嘱患者取端坐位,从半流质开始,依次吞咽3种不同性状的造影剂。根据半流质吞咽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其他两种造影剂检查。在正侧位下观察患者在吞咽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吸、呛咳、渗透及残留等临床表现。若患者出现误吸,则立即停止检查。④误吸结果判断: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判断病人误吸情况[5]。共分为8级:1级,造影剂未进入气道;2级,进入气道,位于声襞以上且可通过咳嗽清除;3级,进入声襞以上气道,无法自主清除;4级,附着于声襞,能够清除;5级,附着于声襞,但无法通过咳嗽清除;6级,进入声襞以下气道,可从气道清出或进入喉部;7级,进人声襞以下气道,虽可诱发保护性咳嗽反射,但无法清除;8级,进入声襞以下气道,无咳嗽等表现。等级≥6级记为误吸阳性。⑥吞咽障碍判断:采用VFSS吞咽困难评定量表进行评估[6]。该评估量表包括口腔期(食物能否顺利进入咽喉部)、咽期(会厌谷及梨状窝残留情况)及误吸程度3个具体评分内容。总共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好。评分<10分记为吞咽障碍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VFSS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ST在咽反射正常、异常患者中诊断吞咽障碍和筛查误吸的灵敏度、特异度。应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WST对2组患者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检出效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WST评估咽反射正常组、异常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 以VFSS为“金标准”,WST诊断正常组患者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98.15%,特异度为40.00%;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60.47%,特异度为68.75%。WST诊断异常组患者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42.86%;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36.67%,特异度为72.73%。见表2。

2.2 WST对2组患者评估吞咽障碍准确性的比较 在诊断吞咽障碍方面,2组间的灵敏度(P=0.071)、特异度(P=0.6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筛查误吸方面,WST对咽反射正常组患者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优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组间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见表3。

表2 WST和VFSS对2组患者评估吞咽障碍的比较 例

表3 WST在2组人群中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准确性对比 %,例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7],可引起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误吸即声门下误入异物,是导致卒中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8]。临床中将误吸分为显性、隐性两种误吸模式。显性误吸是指异物进入声门下,刺激气道,引起气道保护性反射,从而出现呛、咳等症状。隐性误吸是指声门下渗入异物时未引起咳嗽反射。早期诊断吞咽障碍和预测误吸风险,对可疑人群实施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率[9]。

VFSS是国际公认的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它能够通过点片录像及慢回放,直观展示吞咽的全过程,从而明确吞咽障碍发生的部位、残留及误吸等情况[10]。因其可以清晰地反映造影剂进入呼吸道的过程、发现隐性误吸,弥补了单纯通过临床症状预测误吸的空白[11]。但是,VFSS检查在临床早期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12]。急性卒中期危重患者无法耐受搬运过程、病人需承受X线辐射的风险等原因,造成此项检查无法在疾病早期及时应用[13]。WST于1982年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14],是现在广泛应用的经典初筛手段。现国内外对于WST检出效率的研究,试验对象多为普遍存在吞咽障碍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在大量实践工作中发现,WST对于咽反射异常患者的评估效率较低,特别是对于误吸的筛查,存在更高的漏诊率。国内外对此内容研究较少。

本实验研究结果得出,WST对咽反射异常组患者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36.67%,远低于咽反射正常组,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WST对咽反射异常人群预测误吸的漏诊率较高,筛查结果并不可靠。分析原因,咽反射是一种防止异物误入咽喉和气管的防御机制,通过关闭气道、收缩咽肌及舌运动等将物质排出口腔[4],其传导通路复杂,主要与咽丛神经(舌咽、迷走神经等)有关,传导中枢位于延髓[15]。咳嗽反射是刺激气管、支气管等粘膜,冲动经迷走神经传至延髓的咳嗽中枢,再经迷走、膈、肋间等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产生一系列保护反应[16]。两者都与延髓、迷走神经相关,有共同的解剖基础,因此咽反射异常的吞咽障碍患者,常常提示其咳嗽反射通路受损,导致误吸后呛、咳症状难以发生。Deborah等[17]也提出两者存在部分相通的机制。同时,咽部感觉功能因受咽丛神经支配,与咽反射有直接关系,而咽感觉缺失则极易导致误吸[18]。咽反射受损,不仅会干扰WST对于误吸的判断,其本身也可能会导致误吸发生。因此,在临床中应用WST评估咽反射异常患者时,应尤其注意,不能单纯地以呛、咳等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误吸,要警惕其隐性误吸存在的可能性。

WST对2组病人筛查误吸的特异度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实际未有误吸的患者,不会被WST错误地判定存在误吸而接受不必要的干预,从而避免了医疗护理等资源的浪费。此结论与武文娟等[19]研究观点相同。在诊断吞咽障碍方面,WST对正常组患者的检出效率虽高于异常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暂不能认为咽反射功能对WST诊断吞咽障碍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日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呛、咳是评估误吸的重要临床表现。虽然招少枫[20]已直接采用低浓度柠檬酸刺激咳嗽反射来评估卒中患者的误吸情况,但此项检查需要专门的设备,操作过程较复杂,且无法用于有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史的患者。咽反射检查对病人一般情况及配合程度要求低,操作简单方便,可作为临床误吸筛查的补充手段。

尽管WST不能精确地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但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重要筛查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对可疑患者行WST前,可首先检查其咽反射功能,对于无呛咳症状的咽反射异常患者,不能盲目任其自由饮食,应尽早完善VFSS,及时调整饮食策略、提供医疗指导,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猜你喜欢
灵敏度气道筛查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基于等效简化的流体网络灵敏度集成计算方法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民用飞机平尾载荷的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