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0-10-29 10:54孙然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3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孙然美

摘  要:历史是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其中高考考查的基础考点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特点,关注历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當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基本内涵,在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历史情境创设;辩论活动组织和历史史料分析等诸多角度探析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题海战术的单一教学模式或许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成绩有所提升,但却无法真正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积极意义,将此素养的培育当作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目标,充分关注历史教材挖掘其中存在的家国情怀要素,引导学生在纵横向对比过程中把握相关要素,并在教师多种教学手段的创新推促中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唤醒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最终传承和延续这份伟大的情感。

一、家国情怀:历史情境创设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充分考虑已经发生的久远历史与学生当代生活之间的距离,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给学生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生动场景,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置身于课堂中体验和感知历史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既有认知特点,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内容,基于此在教学中创设具体历史情境,以有效实现家国情怀的培育。

比如,在教学高一历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导入环节就创设情境,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给学生播放央视大火的综艺《国家宝藏》其中关于“云梦睡虎地秦简”的视频片段,创设鲜活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能够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视频片段中,撒贝宁扮演云梦睡虎地秦墓的主人“喜”,在他的独白中我们知道喜作为一个基层官吏见证了伟大时代的诞生,由此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整个视频片段情境的创设中,学生了解到了当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情况,对人们渴望安定统一的场景有了切身的感受,同时在“喜”和“政”的生平活动演绎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秦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识到最终秦实现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这样,学生从历史的视角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潜意识地形成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念。

二、家国情怀:辩论活动组织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思想,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会充分遵循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思想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合作探究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学习知识,可以是针对历史学科中的某一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辩论实现思维的碰撞,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而辩论活动的组织也是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彰显家国情怀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辩论探讨,从而有效实现历史教学价值目标。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日改革成败对比”时,可以将视角放在国际层面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中国历史上戊戌变法等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在小组讨论中说明为什么同样是资产阶级改革,却最终是成与败的两种局面,引导学生在思辨中讨论我国资产阶级改革失败的深层次的原因,在多方面分析辨析中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当时是想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在《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视角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微小视角入手切入,针对革命先驱林觉民抱着必死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的绝笔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林觉民爱自己的妻子吗?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林觉民是如何将对妻子的个人爱意转化为天下大爱,在辩论探究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对妻子家人的“小我”之爱和对民族的“大我”之外是如何连为一体的,由此阐明如果没有民族独立和复兴就没有个人永久幸福的道理。在辩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林觉民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爱对其他爱国志士救国民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再此过程中形成对中国近代革命文化和新中国的认同感。

三、家国情怀:历史史料分析

历史史料的运用能够让教师将严谨的史实作为价值观教育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挖掘到合乎历史价值的史料内容,通过运用具体的史料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历史内容,这不仅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还能够从史料分析中探寻家国素养因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教学《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史料的搜集整理中,通过与家人的交谈,通过发现家里保存的相关视频内容,让学生回归到当时当地感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给学生呈现时代变迁过程中我们留下的具体史料内容,引导学生置身于史料中从中分析我国近些年来社会生活、人民物质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在蛛丝马迹的探寻中让学生对这种经济新景象有充分的认知,从而有效渗透民族自豪感于其中,让学生得到爱国情怀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家国情怀意蕴和价值内涵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结合书本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通过选择恰当且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基础知识和爱国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秋玲.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8(23):56-57.

[2] 林德田.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天下情怀[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09):44-47.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