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

2020-10-30 10:01陆春祥
领导文萃 2020年19期
关键词:竹杖李德裕方竹

陆春祥

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曾经两次出任浙西观察使。前一次任职结束时,他前往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拜别一位老僧:我将要奉皇帝的命令往别处任职,今天前来和您辞别。

这老僧呢,热情接待了李大人,畅叙友情,他们一边喝茶,一边交谈,谈的都是佛教的话题,一点也没涉及官场。李对老僧愈加尊重了,觉得他是一位高人。茶喝好后,李对老僧说:以前,有朋友送我一根罗汉竹杖,我非常喜欢,现在我把它送给您,作为纪念。

竹杖拿来一看,这是一根极罕见的方竹,竹杖的结节处,竹节四面突出,圆圆的,像眼睛,活泼可爱。

这一分别就是几年。李德裕第二次任职后,又趁工作之便到甘露寺看望老僧。问起前几年赠送的那根竹杖,老僧笑着答:放心吧,我保存得好好的,像收藏宝物那样保存。李大人要求再拿出来欣赏一下,只见方竹杖已经削成了圆竹杖,而且外面都涂了漆。

整整一天,李德裕都感叹得说不出话来。自此后,他再也没有去看过那老僧。

李德裕经常收藏古远之物,这根方竹杖,据说是大宛国人(古西域国名,今指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所送,只此一支。

这里撇开李德裕的为人不说,只说他和老僧的交往。

在李眼里,此老僧和自己特别有话说,应该是高人,眼光也高,于是相赠心爱之物。也许,李认为,将一根罗汉竹手杖送给出家人,特别有纪念意义。

然而,他一直不放心自己送出的宝物。按常理,送出的东西就是人家的了,再多关心,就是小气。但,老友见面,融洽的场合,顺便问一问也是正常。當李大人看到那根改造得面目全非的宝物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惜了,真是可惜了宝物。

而在老僧眼里,既是高官朋友的宝物,理应好好保护,但那根竹杖,看着实在不舒服,四面突起的竹节,捏着都戳手,而且,方方的,怪怪的,这根本不符合我们佛家圆通的理念嘛,削了削了,削成圆的,再涂上漆,好好保护!

规圆方竹,这个故事,就演变为了成语。这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以强求一律的世俗眼光去看待新鲜的事物。

这个故事,显然有名,后人一直关注。自然,方竹是关键证物。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曾经做过这样的考证:方竹今闽、粤多有,不为异物。大宛即今哈萨克,已隶职方,其地从不产竹,乌有所谓方者哉!这也就是说,李德裕那根方竹杖,只是少见而已。那个送他竹杖的人,或许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出口转内销的东西,或者就是明明知道,为了达到某种利益拿来蒙他的。

然而,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隐喻意义,这样的事情,千百年来,依然以不同的方式上演着。

就文物而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二十年来,中国共有四万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消失了,其中一半是在建设中损毁的。故而,那个老僧,千百年来,早已化成各式面孔,在规竹方圆。

(摘自《南方都市报》)

水葫芦

◇ 王鼎钧

竹子常常要弯下腰来减轻风的压力,但风不会永远在吹,而竹一直生长,越长越坚韧。

有一位朋友的家中高悬三个大字: “水葫芦”。我问这三个字的出典,他一声不响地端出一盆水,把一个小小的葫芦摆在里面,表演给我看:他伸手把葫芦的一端按下去,另一端立刻翘高。他在葫芦的中腰加力,把它压进水底,它立刻换个地方再冒上来。这水中的葫芦是那么坚韧,那么安静,那么有自信心,无论压力从哪个方向来,绝不消沉。“这就是我的人生观。”我的朋友如此解释。(摘自《人生试金石》)

猜你喜欢
竹杖李德裕方竹
关于方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蓝旭志
绝句
垂老吟
合江方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中国方竹种质资源库建设探讨
大咖衰
外貌描写莫从俗
刚者李德裕
谈我演《名相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