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探索小学识字教学路径

2020-10-30 02:03袁明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字源指事串联

袁明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尝试通过追溯汉字字源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1.初始识字,建立汉字与生活的关联

为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初步了解,我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文化意义。以“日”字学习为例,我从生活中的“日”的形象及作用,还原古人造字之初的思考,引出象形字“日”,让学生寻找象形字与太阳之间的关联,进而让学生感知象形字依形而造的特点。然后,教师出示“日”的字源演变,让学生懂得汉字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串联识字,打通汉字与汉字间的壁垒

在学习“末”字时,学生不了解“-”的長短在汉字中的意义。因此,我将之前学过的“木”“本”“未”与“末”进行串联,帮学生辨析这一“-”在汉字中的文化意义。“木”是象形字,向上的斜画是树枝,向下的斜画是树根;“本”的字形是一棵树的根部有一个点儿(指事符号),指明这是根部所在;“未”的字形是一棵树长出许多枝叶,表明茂盛;“末”与“本”字相反,指事符号在树的末端,表明树梢所在。这样的串联识字,因其内在的关联性打通汉字间的壁垒,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温度,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意义识字,构筑汉字与历史的通道

汉字是音形义一体的艺术创造,每个汉字的意义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而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汉字在古老汉字的基础上被附加新的意义,或根据所需衍生新的汉字。在学习“国”这个字时,我将“国”“民”“族”整合识记,给学生播下爱国的种子。“国”本字为“或”,像以“戈”(武器)守卫“口”(城邑),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构成“國”字。“民”的本义是奴隶主用尖器刺盲俘虏的左眼后强迫他们为“奴隶”,后来指“百姓”。“族”是在一面旗帜下有箭头(表示武装),表示古代同一氏族或宗族的人不但有血缘关系,而且常常在族旗下协力战斗。这样的识字教学让他们从字源感受“国家”与“民族”的意义。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字源演变印刻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绝不是简单机械地识记汉字,语文教师要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来审视识字教学,深入挖掘字、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找到识字教学的文化因子,让学生从汉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做有道德、有学识的中国人。

编辑 _ 张晓震

猜你喜欢
字源指事串联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画说汉字——百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探寻字源妙处多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文心雕龙》的“指事”与文体叙事传统
指事字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