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隐性安全问题及其应对

2020-11-02 02:21薛云珍董茹心李月张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学校

薛云珍 董茹心 李月 张健

摘要:校园安全是学校管理的底线,是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安全问题包括显性安全问题和隐性安全问题,隐性安全问题是指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不谨慎处理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安全问题,如果未及时关注,常常会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常见的隐性安全问题包括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精神疾病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多层面实施相应措施,为学校的安全建设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校;隐性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2019年2月28日,国家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安全是学校头等要紧的大事,各地各部门、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和谐。”显然,安全稳定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个人、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隱性安全问题概述

“安全问题”的概念分为显性安全问题和隐性安全问题[1]。显性安全问题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人们察觉认识到的安全隐患,如出入安全、住宿安全问题等;而隐性安全问题是指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不谨慎处理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安全问题。

隐性安全问题通常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会在毫无迹象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隐性安全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它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但在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后,可消除安全隐患;隐性安全问题具有迁延性,它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什么严重问题,但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后表现出来;隐性安全问题还具有难量化的特点,常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难以估量的精神损害。基于隐性安全问题的以上特质,人们经常忽视校园中潜在的隐性安全问题,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不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和谐。

二、学校常见的隐性安全问题

1.    网络成瘾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给人们提供了快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其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长期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迷恋状态,增加网络使用时间,难以克制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有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2]。

网络成瘾对个体、家庭及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网络成瘾者时常伴有消极情绪,这对其认知、情感定位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人格错位[3]。网络成瘾还会危害个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如不良作息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久坐导致肩肌损伤,引发颈椎疾病;大脑长时间兴奋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沉迷于网络使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心理,严重影响家庭或社会生活,危害人际关系,如果一段时间未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产生心理危机。另外,网络中存在大量学生不易辨别的不良信息,轻则造成学生财产损失,重则模糊其道德认知,危害不可估量。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会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带到现实生活中,威胁社会公共安全[3]。

2.    心理问题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交往困扰、攀比、嫉妒等。

人际交往困扰是指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伴有焦虑、孤独、自卑、抑郁、苦闷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4]。学校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困扰,而且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如: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学生会为此感到焦虑和困扰;师生关系不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影响其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攻击行为,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进而导致辍学、心理障碍等。

学生存在的攀比、嫉妒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攀比是指刻意将自己的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和心态。常见的有物质攀比、情感攀比、学习就业的攀比等。过分的攀比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心理学大辞典》指出:“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存在消极作用。

3.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发病频度和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根据现行的诊断标准,最终被诊断为某类精神障碍[5]。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国内研究表明,中学生罹患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比率为2.7%[6]。然而,由于不少学生和家长因病耻感而隐瞒病情,这些疾病常常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该群体增加了学校隐性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值得学校高度关注。

4.    其他隐性安全问题

(1)     学生规则意识淡薄

在学校中,不少学生规则意识差,经常旷课、迟到、早退,这种现象不仅极大地扰乱课堂秩序,降低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尤其是学生逃学往往没有办理请假手续,且未告知家长和老师,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还有不少同学夜不归宿,在校外通宵打游戏,这不仅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寝室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     不良生活习惯

学生经常熬夜、吸烟、酗酒、吃零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被人们忽视。熬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会拖垮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熬夜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7]。学生吸烟、酗酒看似个人的陋习,但其常会引发一些暴力行为,不少学生在酗酒后和同学发生争执,引发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此外,学校的食品安全也非常重要,学生吃了不卫生的食品,轻则引起腹痛,重则引起食物中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影响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完善的班风班纪、健全的校训校规能够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等软文化和教室设施、布置等硬文化构成的[8]。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缺失良好的班级氛围会增加同学间的矛盾。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举止[9]。优化班风校风,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内成长,以消除安全隐患。

(4)     性安全

近年来,不法分子猥亵未成年少女、教师猥亵学生的案例屡见不鲜,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十分恶劣。青春期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成熟、性意识觉醒时期,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常常面临着自我保护、性健康与性病防治等方面的需求与不解[10],导致校园性骚扰等事件的发生,使学生遭受身心伤害。受害学生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愤怒、焦虑、抑郁、恐惧、羞耻、低自尊、人际关系困难、自杀倾向、性问题等[11]。性安全是当下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不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稳定。

三、维护学校隐性安全问题的对策

1.    学生层面

许多隐性安全问题的发生,大都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有关,需要学生时时刻刻为自己敲响安全警钟。其一,学生应树立安全防患意识,主动学习安全相关知识,并积极付诸安全实践。如学会辨别并远离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培养自身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懂得保护自己,等等。其二,学生应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做起,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禁止威胁、辱骂、殴打同学,等等。其三,学生必须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利用身边资源,主动寻求家人、同学或老师的帮助;遇到危险时,要保持镇静,学会保护自己,使自己快乐、平安地度过美好的校园生活。

2.    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首要生活场所,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家长非常重视教育,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但仍有部分父母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好坏,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性格塑造,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矛盾处理方法,许多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与学生的性格及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因此,家庭教育要重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3.    学校层面

校园安全防控,学校责任重大。第一,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立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相关课程,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避险演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第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第三,学校应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及时对当事人及与之有关的人员进行危机干预。第四,学校还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定期更换维修安全基础设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总之,学校活动的各个参与者都应把安全放在首位,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4.    社会层面

针对校园恶性安全事件,社会各部门应全力配合,为学生、家长及学校提供社会支持。司法部门要发挥其保护与惩戒的社会责任,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肃处理;公安部门也要加大惩罚力度,使受害者及其家庭得到心理慰藉和社会安全感,并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再社会化,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改造自己,避免其再一次犯罪;社会媒体也应加强对学生积极引导,倡导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各方联合,协力教育,定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隐性安全问题较为普遍,且常常不易被察觉,如果不加以重视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对个人、家庭及学校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应对校园隐性安全问题,须要早发现、早干预,发动社会多方力量,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核心的支持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芳.守好社区“显性”与“隐性”安全,提供有温度的服务[J].城市开发,2018(21).

[2]   刘辰,刘森坤,柳滢,梁琪芸.浅析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9(21).

[3]   刘慧婷,奚耕思,程洪琴,王彦男,杨栋梁.网络成瘾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与展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05).

[4]   刘亚慧,吴锡改.论青少年常见人际困扰[J].基础教育研究,2013(19).

[5]   边靳巧,苗兴龙.基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模式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9(08).

[6]   黄彩英,薛坤喜,任衍镇,李庆伟,万静,杜宝国.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患病率与臨床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12).

[7]   陈方略,谢仁明,李燕如,雷达.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熬夜[J].康复学报,2016,26(01).

[8]   贾裕玟,张丹.浅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04).

[9]   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01).

[10] 刘芳.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状与社会工作干预[J].黑河学刊,2019(04).

[11] Roosa MW,Reinholt ZC,Angelini PJ.The relation of child sexual abuse and depression in young women:comparisons across four ethnic groups[J].J Abnormal Child Psychol,1999,27(0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该文为2018年度山西医科大学校级基金(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安全教育及心理救援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04201804)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