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实践策略

2020-11-02 02:18程子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程子夜

摘  要: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教师聚焦于学生深层次的身体素质培养,是助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得到高效发展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对课堂中原有的体能训练环节进行符合学生运动心理与运动实践条件的创新,以此优化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实效性,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体能素质发展环境。

关键词:体能素质;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体能训练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与技能训练同等重要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并完成体能训练,往往能够使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得到自身身体机能的有效提升,以此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与运动活动有效参与提供必要的驱动力。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发展学生体能素质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以创新体能训练形式作为具体方向,并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围绕学生的实际体能训练参与情况做好体能训练的模式优化与创新活动,以此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有效参与创造适宜的条件。

一、注重体能训练趣味化,激发学生训练参与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对体能训练模式的设计性,导致体能训练在课堂中过于机械化并缺乏灵活性,这使得学生在体能训练的实际参与过程中难以在枯燥的训练模式中感受到训练环节的乐趣,进而产生消极的训练情绪,致使学生的训练实效性较低,难以实现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首先认识到学生主观心理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注重对体能训练做好趣味化设计,以灵活多变兼具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训练参与兴趣,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与专注地融入训练环节之中,促使学生体能训练实效性的发展。

笔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为了使小学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能训练过程中,常常利用创设趣味化情境的方式强化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例如,在组织学生发展下肢力量的蛙跳训练组织过程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進行了对自己认知中青蛙这一动物形象的描述,利用倡导学生积极发言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之后,笔者提议学生开展青蛙模仿活动,并向学生讲述了蛙跳训练的开展方式,学生在青蛙模拟活动的情境下能够十分积极地开展蛙跳活动,并按照教师的引导完成了训练任务,得到了自身下肢体能力量的强化。通过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兴趣情境的方式,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体能训练效益的增强。

二、推动体能训练合作化,发挥学生训练相互作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体能素质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增强,教师还应推动体能训练形式的合作化,以此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挥出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促成学生体能训练参与有效性的提高。合作化训练的形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相互监督防止小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训练状态不集中等问题,并使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激励之下更加积极地完成训练活动。例如,在长跑训练过程中,学生两人一组的训练形式,即可以使学生相互监督确保学生完成长跑任务,并使学生在相互激励的过程中付出努力完成训练过程。

另一方面,在合作小组中学生共同开展体能训练的形式,还能使学生的体能训练安全得到保障。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组织班级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开展仰卧起坐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名小组成员进行训练,而另一人则负责帮助学生压住重心。在这一过程中,训练的同学的训练动作能够及时地被观测的同学所观察到,并在学生出现动作不标准等存在危险的运动行为时及时指出同学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交替式的合作训练形式能够使学生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核心力量的提升,保证体能训练对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有效性。

三、促成体能训练生活化,培养学生训练终身意识

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体能训练时间,还应及时地认识到课外时间的体能训练同样也是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体能训练的生活化创新工作,使学生能够将体能训练模式应用在自身生活中,在自主开展课外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终身运动意识,促成学生体能素质的长久发展。

例如,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锻炼学生上肢体能力量的俯卧撑进行了符合学生自主开展的生活化设计,笔者在课堂中根据小学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刻意地减少了一组俯卧撑的数量并同时增加了俯卧撑的组数,以此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主开展俯卧撑训练时确保自身运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使其能够切实地将体能训练开展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坚持中养成终身训练意识,带动学生的体能素质持久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将趣味化、合作化与生活化作为具体的体能训练优化形式,协调好学生在参与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各项主观与客观因素,以此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有效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得到体能素质的发展,为未来的体育运动参与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海辉,杨芬.中小学体育"课课练"柔韧素质的体能游戏[J].青少年体育,2016(6).

[2]张明娟.小学体育技术体能运用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3).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