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7S”管理实践与思考

2020-11-02 02:33陈贤博
职业时空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学院

陈贤博

摘要:“7S”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将其引入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实现与企业就业无缝对接。通过介绍汕头技师学院如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学生培养目标及身心发展实施“7S”管理,并以此作为培养学院在校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一个举措。通过对在校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7S”管理给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所带来的成效和“7S”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7S”管理 ;职业核心素养;职业院校;教育管理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国内教育界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核心素养”和“一般性素养”“综合素质”的不同在于其“核心”的前缀。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重要的、关键性的素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职业核心素养对他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但现实情况是,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训,同时受社会、家庭环境、个人和同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出现职业核心素养与实际工作岗位并不相符。具体表现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对工作环境不适应,缺乏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责任担当,缺乏安全意识和主动劳动、保持卫生、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在教育部倡导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上、学生管理和评价上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做了改革和创新。在理论上,也有学者探讨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培育[1]。可以说,职业核心素养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

现如今很多国内的生产企业都在使用“7S”管理(以下简称“7S”),许多企业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以此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7S”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个核心要素主要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规范和约束。员工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职业学院教育管理中,若通过恰当的方式对企业“7S”理念进行解释,并制定相关的“7S”制度,开展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7S”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汕头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汕技师”)结合国家对拥有核心素养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学院实际,从2016始因地制宜制定学院“7S”管理规程和考核标准,并在学院的班级、宿舍、食堂等场所实施“7S”,以期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为学生自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经过3年多时间,最早一批接受“7S”管理的学生即将毕业(现正在实习期)。笔者通过随机抽取这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对这一批正在实习学生的工作反馈总结得出,“7S”管理制度在學院实施之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有所提升,缩短了艰难的实习适应期。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内涵

2016年9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向公众公布,此框架将学生核心素养概括为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具体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六大素养[2]。这个总体框架涵盖的范围广,对各级各类学校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但由于其概括性较强,需依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细分解释。探索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如何使其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能力水平及身心情况,近年来一直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现大多为90和00后,心智还不成熟,抗压能力差,拥有自卑心理,没有良好的工作学习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一般,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对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不宜过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技能,具有“大国工匠”精神,适应企业需求的蓝领人才,这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除了教育界以学习文化为基础的核心素养之外,还应该兼具企业界所注重的,拥有适应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具备的素质和素养,这种素养,我们称之为“职业核心素养”。

职业核心素养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在职业院校期间所接受教育习得的,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而关键的素养。至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已有学者把其总结为“文化基础”维度下的岗位胜任,“生涯发展”维度下的安全工作和“职业信念”维度下的节能环保、爱岗敬业、工匠理念、质量意识、劳动纪律[3]等内容。其中,岗位胜任指的是职业院校在校生是否具备所学专业对应岗位的相关技能,熟悉岗位操作规程和相关岗位工作制度,毕业后能够胜任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安全工作指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拥有安全工作意识,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范,珍惜生命,绝不在实习操作中出现安全事故。节能环保指的是职业院校学生具有节能环保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养成节能环保的习惯,做好垃圾归类。爱岗敬业指的职业院校学生经过在校期间培养,能够热爱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养成良好的工作素养,具有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是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树立产品质量观,确保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劳动纪律是指职业院校学生有严格的工作纪律性,能够有劳动自觉性,在校遵守校规校纪,在企业中遵守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7S”管理在学院实施的内涵

“7S”起源并推行于日本企业,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现如今国内很多的制造型企业都有开展并运用。“7S”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其具体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方面的内容[4]。企业通过“7S”管理,结合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其它管理方式,生产效益有较大的提升,员工的素养也得到提高。企业实行“7S”有利于生产效率提升,降低管理成本,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企业“7S”管理中,企业管理的对象是员工,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获得盈利。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组织并非盈利性组织,因此学校管理的目标在于育人,培养“大国工匠”,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因此,在职业院校实施“7S”,不能简单地将企业“7S”生搬硬套到学校管理中来,而应经过严谨的论证,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包括综合考虑办学情况、地域特征和学生个性特征等因素,将企业“7S”内涵中有助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对“7S”理念进行再次概括,阐述和解释。以下为汕技师所制定的关于学院“7S”管理的目标和内涵,目标用8个字进行概括,后围绕目标进行相对应的解释和阐述。

整理——下定决心,去芜存精。简单来说就是区分实训场所、教师办公区域、学生宿舍、食堂等学校各个区域物品的用途,定期清除不要的东西。

整顿——精心策划,节约空间。将教学用具,教室卫生打扫工具\实训工具等必需品分区放置,明确标识出来,方便使用。

清扫——要有耐心,从我做起。清扫就是每天及时清除实训场所、食堂\教室和学生宿舍的垃圾和脏污,保持清洁干爽的实训和教学环境,做好垃圾分类。

清洁——称心如意,清爽环境。清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的基础上,对实训基地的环境做出更高的要求,做到实训设备干净无尘,进而形成标准化、制度化。

素养——信心提升,效率保证。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标准化、制度化要求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守规则、懂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

安全——消除隐患,处处安全。安全要求以安全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教学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宿舍用电安全。

节约——节约为荣,浪费为耻。要求全校师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以校为荣,共同发展。

通过对“7S”内涵进行符合学院实际的阐述和解释,学院“7S”管理工作逐步有序开展起来。通过开展“7S”,以期学院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提升学院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达到符合企业对新员工的要求与期待。

三、职业院校实施“7S”的可行性

(一)“7S”内涵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具有契合性

“7S”内涵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具有契合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的节能环保要求学生在平时学校生活和实训中要有节约用品、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与“7S”中的节约理念具有一致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安全工作的内涵和“7S”中安全的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在工作中树立安全意识,时刻记住安全无小事,并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7S”中的素养包含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的爱岗敬业、劳动纪律等内涵,甚至要求会更高。学生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工匠理念,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在工作中要有工匠精神,刻苦钻研,做到工作实训环境和机器一尘不染,注重细节和产品质量,这与“7S”中的整顿、清洁、清扫等内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7S”目标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随着国家高职院校的扩招,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表现在学生入学素质参差不齐,大都容易冲动,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缺乏安全生产、勤俭节约的理念,表现在实训课上工作服没有穿戴整齐,实训作业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在教室、实训场所垃圾随处丢放,没有及时打扫;离开教室,实训场所没有及时关闭风扇、灯管;课后没有及时关闭机房电脑电源;宿舍私藏大功率电器,宿舍生活物品摆放很不整齐等等。这一批学生大都是“90”“00”后,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做事缺乏责任心和耐心,他们的个性意识较强,规矩意识比较薄弱。他们遇到挫折时,抗压能力比较差,同学交往一言不合可能就会动手打架。因此,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纪律性、意志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卫生习惯、节约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实施“7S”目标主要是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员工的纪律性。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求,拥有良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技能人才。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若是学生在校期间能有效地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改变学生在校期间种种不良行为习惯。

(三)职业院校具有实行“7S”的现实基础

与普通高中不同,職业院校大都拥有自己的实训场地和实训实施,这些实训场地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标准进行建设。有的职业院校还开展校企合作,有条件的学校开办了校内工厂,引厂入校。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必要将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此外,现如今世界技能竞赛及国家,各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也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因此,有必要先行让学生熟悉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此外,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立竿见影,通过合理地制定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7S”制度和规范,从学生入学便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将“7S”引入到学校中具有现实基础。

四、职业院校实施“7S”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班级中实施“7S”,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为使“7S”尽早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班主任应在新生入学第一课给学生讲清楚“7S”的相关内容,以促进学生对学校“7S”制度的学习。具体内容包括班级“7S”制度,实训课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宿舍“7S”制度,机房“7S”制度等,并通过考试的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对学院“7S”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7S”的培训,组织学生观看企业“7S”管理视频,让学生理解学院开展“7S”的意义。在宣传上,为各个班级配备“7S”宣传板,让每位学生理解熟悉学院“7S”制度内容,并鼓励各班级编制班级“7S”小册子及出有关“7S”内容的黑板报。

对“7S”内涵的整理和整顿,在学期初和期末,班主任组织学生清理出没有必要保留的物品。全院班级统一定制卫生工具架,指导学生将扫帚、拖把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将特定的位置用黄色胶纸标识出来。对“7S”内涵中的清扫和清洁,班主任组织学生对班级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扫,每天安排学生对教室进行轮值清洁打扫。

学院将班级“7S”完成情况纳入班级考核中,考核内容包括:教室桌椅是否摆放对齐,课桌上是否干净无灰尘,卫生工具是否整齐挂在卫生工具架上,教室是否存在卫生死角,教室墙壁是否有脚印,教室投影幕是否及时收起,教室风扇、灯是否及时关闭,是否对废弃的电池进行垃圾分类,法定节日前是否关闭好教室门窗等。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以上的措施逐步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职业核心素养,以使其能够适应企业对员工节能环保职业素养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后职业角色适应以及职业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二)教学中实施“7S”,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中有两种类型的课程可引进“7S”,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安全意识,一类是职业素养课和德育课,一类是实训课。在职业素养课和德育课上,教师教导学生要遵守岗位职责,热爱工作,注重文明礼仪,注重仪容仪表,遇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团结同学,常怀感恩之心。有机会还可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车间,各部门是如何做“7S”的,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同时应倡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不打架斗殴,不聚众喧闹,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实训课中,不同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7S”要求。烹饪专业实训课上需规定每次课前和课后安排实训的学生检查燃气是否关闭,燃气管道是否安全,电源是否关闭等,确认安全才能离开实训室,形成安全意识。每次上课前由专门学生领取刀具,并负责发放;每次下课时由专人收回刀具,送交指导教师统一保管,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5]。机电维修专业实训课上应组织学生对机器进行清扫清洁,净化工作环境,避免机器损坏。在焊接操作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注重个人和他人的安全,避免触电、眼睛灼伤,同时要求学生穿戴好工作服和戴好防护头盔进行实习作业。计算机专业实训课需指定专门的学生进行机房交接,及时在机房交接表中做好记录,机房交接记录本节课机房是否有机器損坏,实训室是否做好清洁等。任课教师需告诉学生离开机房时应关闭所有计算机、风扇、电灯及空调,同时将显示器、键盘、鼠标按指定位置摆放好。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的“7S”规定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安全生产作业的意识。

需要强调的是,任课教师应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持准备好的教案上课,粉笔用完应放在粉笔盒中,不要随意丢在讲台上,投影不用的时候应及时关闭,并监督学生做好课堂“7S”。机房管理教师应对计算机做好管理,在主机上贴好标签,标签应注明机器型号,购置的日期以及机器的编号,安排并监督学生进行实训场所的清洁打扫。

(三)学生宿舍实施“7S”,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纪律

在学生宿舍实行“7S”,要求学生根据“7S”要求对自己宿舍进行轮值打扫,并对各个学生宿舍进行每日评分。评分项根据“7S”中的内涵进行细分。如“7S”中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可细分为宿舍厕所是否有异味,洗漱台是否脏乱,清洁用品有无按要求摆放,宿舍书桌摆放是否整齐,宿舍房间地面是否干净,宿舍垃圾是否及时倒掉,阳台衣服是否按要求挂晒等具体评分项。“7S”中的安全素养可细分为离开宿舍是否关灯,宿舍是否存在大功率电器,是否在宿舍私插电源,是否存在明火,熄灯后宿舍是否有打闹现象等具体评分内容。通过宿舍评分鼓励并督促学生做好宿舍“7S”规范。每个月进行一次文明宿舍评比,并对文明宿舍拍照在校宣传栏和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和生活行为习惯。

此外,在宿舍走廊显眼的位置粘贴安全告示,学生随时能看到宿舍用电安全提示。在宿舍水房、卫生间粘贴节约用水的温馨提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勤俭节约的、文明的生活习惯。

(四)食堂实施“7S”,培养学生节约用餐习惯

学院烹饪专业的学生,在学院的食堂进行实践,教师需要求学生对操作工具做好标志并摆放整齐,食堂区域加工场所应合理布局,做好冰箱里物品的定点分类摆放。组织烹饪专业学生将所用调味品进行陈列,让大家了解调味品的质量。在餐桌上放置节约食物、不要浪费的温馨提示,让用餐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此外,学校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检查,并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除常规的“7S”管理外,还可将第二课堂作为学校“7S”管理的补充,如创立“7S”学生社团,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7S”有奖问答活动。开展学校技能节,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文明校园清扫活动、马路交通指挥志愿者活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五、“7S”在汕头技师学院实施的效果

为了解“7S”在汕头技师学院的实施效果,笔者对汕技师高技大专班16级342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之所以选择高技大专班的学生,是因为这批学生刚入学时学校正开始推行“7S”,他们是最早一批接受学院“7S”管理的学生,这批学生目前正处在实习的阶段。通过了解他们的亲身感受,加上用人单位对这批实习学生的反馈以及任课教师的反馈能够比较客观反映学院“7S”实施的效果,也可为学院“7S”工作的改善提供依据。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学生样本为随机抽取,有来自农村、城市、县城等不同地域,专业也各不相同,有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美术设计、烹饪、汽车维修等不同专业。这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也各不相同,有参与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会干部,也有厌学的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2份,有效答卷340份,调查时间为2019年12月30日,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网络调查,采用集中调查的方式。在发布问卷调查前笔者就答问卷的注意事项对调查学生进行讲解。为保证问卷答题的完成率,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15个问题,主要了解学校实施“7S”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否有所提高。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对学生对学校“7S”管理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对“7S”管理制度和意义比较了解。对“7S”中安全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表示应该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学校进行“7S”管理对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有帮助。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的学生对学院实施“7S”的意义并不了解,为了解其中的原因,对学院接下来“7S”改善提供依据。从调查问卷中和对学生访谈后得出,一是部分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实习企业没有实行“7S”管理,导致学生感觉学院实施“7S”意义并不大,因此对学院的“7S”仅仅局限于应付评分和检查,并没有把其当作提升个人核心职业素养的一个良好途径。二是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院“7S”实施认识仅停留于表面,自身没有深入企业学习“7S”,因此并没有在课堂对学校“7S”制度进行深入解读,没有很好地对学生“7S”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调查和对学生实习企业主管的访谈得出的结论是:学校推行“7S”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成效。在教室和实训场所,超过80%受调查的学生表示有按照指定位置摆放卫生工具,超过91%的学生表示离开教室和实训室时已形成习惯将椅子推进实训桌,而且养成最后离开教室和实训室时主动关掉教室灯和风扇的习惯。由此可以看出,推行“7S”使学生形成安全和节约的职业核心素养。在实训室管理中,86%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在实训课结束后会自觉将实训工具按指定位置摆放,93%的受访学生表示已非常熟悉所在岗位的操作规程并能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表明,推行“7S”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岗敬业、遵守劳动纪律的职业核心素养。

为进一步了解“7S”给学院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所带来的成效,笔者对学生相关实习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受访负责人A表示这批实习学生心理素质较学院之前实习学生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较强,也较能管控自己的情绪,并能比较快地熟悉企业对“7S”的要求。受访负责人B表示这批实习学生能较好地与他人协作,并能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学院C教师表示,“7S”对课堂秩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素质有所提升。学院D教师反馈在实施“7S”推行后,实训室、宿舍物品的丢失率降低不少,同时在夏季学院整体用电量下降了。

六、结语

学院实施“7S”管理4年来,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较好的规范,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操作规范,并养成爱岗敬业、安全生产、团队合作、节能环保的意识。可以说,职业院校开展“7S”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较好的帮助,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的方式。

然而,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从访谈和调查中看到学院“7S”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向往自由独立,讨厌制度的束缚,但目前“7S”考核大部分是以精细化的制度和要求进行体现。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企业一线,对实施“7S”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执行起来停留在表面。针对所述的问题,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以供参考,比如可考虑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跟学生讲清楚“7S”理念及学院实施“7S”的目的。制定有关“7S”的奖励制度,给表现突出的教学部门和学生恰当激励,以提升学生遵守“7S”的动力。邀请企业管理者结合亲身经验,就企业对员工“7S”的要求,向教师展开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派教师到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企业“7S”管理,并鼓励教师编写“7S”校编教材,增加教师参与“7S”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郭金龙,龚绍波,李银春.“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J].河北职业教育,2016,3(03):20-24.

[2] 欧阳志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6,(29):72-77.

[3] 井文,匡瑛.中職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初探及培养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3):14-18.

[4] 精益界.精益7S现场管理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15.

[5] 王丽君 .“7S”管理在职业院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实践及效应[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0):16-18.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实训学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