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与《随园食单》

2020-11-02 02:41细书
新晨 2020年9期
关键词:食单光棍随园

细书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清乾隆才子、“性灵派”主将。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食单》等。

在袁枚的诸多爱好中,好味、好友、好游、好葺屋几项都与他的好吃联系在一起。他的家厨是一代名厨王小余,二人之间有深厚的“知味”之交;他广交宾朋,云游四野,得以遍尝美食;辞官后隐居的随园,是当地著名的食材生产基地。袁枚推崇饮食之道,四十年的美食实践使他对食物原料的选择与配搭、调味品的使用、烹饪火候的掌握、进食要求与步骤,了然于胸,循循有法。在《随园食单》中,袁枚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记述了流行于14—18世纪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及美酒名茶,既有美食经验与制作技艺的分享,又有饮食理论的总结,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自问世以来,这部书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资深美食家的品鉴指南。

书中提出的本味为上、调和适中、饮食卫生等理论,对今天的饮食文化以及养生思想仍有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饮食制作和餐桌上的一些陋习的批判,足以令人警醒。随举《随园食单》一个精彩片段即可窥之。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

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氣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须检小刺参,先泡去沙泥,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辅佐则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说:“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汾酒之下,山东膏粱烧次之,能藏至十年,则酒色变绿,上口转甜,亦犹光棍做久,便无火气,殊可交也。

《随园食单》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袁枚也因之被尊为“食圣”。鲁迅、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汪曾祺等诸多文化名人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这本书。现在的淮扬菜、本帮菜、杭州菜中的一些菜品就是对《随园食单》的继承和创新。

本书采用清嘉庆元年小仓山房藏版为底本,并参考其他较为通行的版本,文本准确可靠。

书中详细注释了袁枚在书中提到的人物生平、用典和烹饪技法,并采用现代饮食科学和饮食养生理论,对袁枚的饮食理论进行了总结,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进行了阐释,同时也纠正了袁枚部分观点的偏颇之处。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袁枚的饮食文化理论。

作为“性灵派”的代表人物,袁枚在一饮一食中寄托了他的饮食审美追求,译注者除了对《随园食单》文本进行解读外,也注意对袁枚饮食审美思想的探讨。语言雅洁,可读性强。

猜你喜欢
食单光棍随园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随园食单三字经》
不长叶子的树光棍树
随园食单
光棍的桃花运
袁枚之后的随园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The Shanghai Marriage Market
从文本获得疗救写作的“食单”
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