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0-11-03 02:39潘仁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单抗

潘仁凤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以男性为主,且男女性发病比例约为2.2∶1[1]。食管癌是一种经济落后地区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食管腺癌在病理类型上不同于欧美国家食管鳞癌,食管鳞癌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癌症。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其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过度表达有关。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临床诊断多处于中晚期。化疗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目前没有一线化疗的标准方案。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胞外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显示出良好的疗效[2]。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西妥昔单抗与放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取得了成功,使该治疗模式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作者对本院晚期食管癌患者,在不增加晚期食管癌患者痛苦情况下,收集其原始资料,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取西妥昔单抗治疗,并研究比较了采取西妥昔单抗和单独采用化疗的优劣性,并对采取西妥昔单抗和单独采用化疗的优劣性进行了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1 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内三科的52 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 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7 例;年龄54~76 岁,平均年龄(60.4±5.80)岁;体质量指数24.3~28.3 kg/m2;病程2.2~3.4 年,平均病程(2.80±0.37)年;转移部位:单纯肝转移7 例,单纯肺转移8 例,远处淋巴结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腹腔和盆腔淋巴结)6 例,其他器官或多器官转移4 例。试验组男18 例,女9 例;年龄50~74 岁,平均年龄(61.35±5.40)岁;体质量指数24.0~28.9 kg/m2;病程1.8~3.1 年,平均病程(2.60±0.30)年;转移部位:单纯肝转移8 例,单纯肺转移7 例,远处淋巴结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腹腔和盆腔淋巴结)7 例,其他器官或多器官转移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晚期食管癌患者均为首次经组织病理活检确诊,并估计生存期>5 个月;经临床评价不适合单纯保守治疗,或与手术指征不符,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分>55 分的患者。排除标准: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凝血功能视听和认知行为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化疗:顺铂氯化钠注射液(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73)28 mg/m2,静脉滴注2.5 h,2~4 d;氟尿嘧啶注射液780~1100 mg/m2,连续静脉泵注,2~6 d,每23 天为1 个疗程。试验组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西妥昔单抗(德国默克里昂制药公司)第1 周初始剂量450 mg/m2,溶于150 ml 生理盐水中,2.5 h 以上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6 ml/min 以内,之后每周维持剂量260 mg/m2,滴速控制在7 ml/min 以内,每次给药前预处理西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3 mg。所有患者均给予止吐、抑酸等常规辅助治疗。化疗周期为3~7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3(RECIST1.3)判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4 个部分。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皮疹、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脱发等,根据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V3.2,将不良反应分为5 个级别,四级及以上纳入不良反应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4.07%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皮疹、骨髓抑制、脱发、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70%、14.81%、29.63%、11.11%,均低于对照组的24.00%、40.00%、60.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据权威数据显示,食管癌患者3 年内总生存时间<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食管癌细胞中高表达。西妥昔单抗能特异性地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并阻断配体和受体的结合来下调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3]。其抗肿瘤机制还包括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并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减少S2期肿瘤细胞的生物合成并阻断G1期分裂,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癌细胞凋亡。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尤其是新辅助治疗效果较好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有:虽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在一些临床研究中未见报道,但已有的基础研究和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食管癌中高表达,这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提高有关,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具有协同效应,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与其他恶性肿瘤新辅助治疗的优点类似,通过减少临床分期来提高切除率[4]。早期用药可消除隐匿的微转移来减少术后转移和复发,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且肿瘤血管不受手术损伤,可提高化疗效果,且更多的研究支持西妥昔单抗的抗肿瘤作用,不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提高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缓解率,靶向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西妥昔单抗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和头颈癌中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西妥昔单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才刚刚开始显现。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85%且无不良反应。西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痤疮样皮疹。感染者应选择抗生素治疗临床上可口服强力霉素来减少皮疹的发生。西妥昔单抗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不良反应率<2.1%[5]。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内吞和降解作用来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并发挥化疗增敏作用。

综上所述,晚期食管癌患者采取西妥昔单抗进行靶向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表皮生长因子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