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规模猪场生产和生物安全管理情况调查

2020-11-03 13:04应清香王燕玲吴波平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南平市存栏猪场

应清香,王燕玲,吴波平

(1.南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 353000;2.邵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邵武 354000;3.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临床以发病猪群表现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绀、内脏器官严重出血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1]。南平是福建省畜禽养殖生产大市,辖2 个区、5 个县,代管3 个县级市,在畜禽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生态屏障优势。全市现有15 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267 个规模生猪养殖场、10 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厂)、75 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1 个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场、2 个有机肥厂(猪粪)、8个猪用饲料生产企业。

2018 年12 月 发生ASF 疫情后,南平市持续开展生猪零星散养整治工作,到12 月底,全市生猪存栏95.38 万头、出栏122.50 万头,猪肉产量为9.66 万t,与2017 年同期相比,存栏量上升40.5%,出栏量下降48.0%,猪肉产量下降45.2%。为积极响应国务院生猪稳产保供方针,2019 年南平市大力恢复生猪生产,到12 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08.24 万头、出栏168.85 万头,猪肉产量升至13.26 万t,与2018 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3.5%、37.8%、37.3%,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为掌握南平市规模生猪养殖场ASF 等重大疫病防控及生物安全构建状况,分析规模生猪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关键风险点,2020 年1 月南平市组织开展了全市规模生猪养殖场本底调查,以期为ASF 区域风险评估与控制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1.1 问卷调查

1.1.1 调查范围 南平市辖区内所有的267 个规模生猪养殖场。

1.1.2 调查内容 (1)生猪生产情况:养殖场位置、养殖模式、种类、数量,以及存栏、出栏等情况;(2)引种情况:引种数量、隔离设施及来源等;(3)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猪场周边交通及其他养殖场点分布、场内分区管理、清洗消毒设施及程序、无害化处理等建设及运行情况;(4)饲养管理情况:饲料、饮水、车辆及人员管理情况以及场内设施建设情况;(5)ASF 自检情况:自检设备和人员配备,委托第三方检测情况等。

1.2 抽样检测

为了解规模猪场环境中的病毒污染情况,按估计流行率抽样策略计算抽样场数,设定预期群间流行率50%、可接受误差10%、置信水平95%,在267 个规模场中,需随机抽取规模场82 个。场内抽样时,基于最大限度发现环境中病毒的目的,采取便利抽样和风险抽样相结合的原则,每场采集中转站台环境棉拭子不少于3 份,场外拉猪车样品不少于3 份(驾驶室棉拭子、挡泥板棉拭子和装猪车厢清洗死角样品至少各1 份),场内拉猪车样品不少于3 份(驾驶室棉拭子、挡泥板棉拭子和装猪车厢清洗死角样品至少各1 份),猪场饲料间环境样(拌料机)或饲料样品不少于1 份,母猪舍料槽样品1 份,场内无害化处理点环境样品不少于2 份(污泥、污水或动物尸体),养殖场员工厨房砧板和刀柄等环境样品不少于2 份。每个养殖场共采集样品至少15 份。

所有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进行ASFV、猪圆环病毒2 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检测。

2 调查结果

2.1 问卷调查

2.1.1 生猪生产情况 南平市现有的267 个规模养猪场共存栏生猪101.38 万头。其中:252 家猪场采取自繁自养模式,其余均为阶段性育肥,自繁自养场占比为94.38%;原种猪场5 个、扩繁猪场29 个、商品猪场233 个,分别占1.87%、10.86%、87.27%。商品猪场以中等规模为主,其中存栏量<500 头的41 个、500~5 000 头的154 个、≥5 000 头的38 个,分别占17.60%、66.09%和16.31%(表1)。

2.1.2 引种情况 调查发现,2018—2019 年南平市267 个规模猪场中,150 个规模猪场未从外场引种,占56.18%。117 个从外场引种的规模猪场中,从本县境内引种的27 个,从南平市其他县(市、区)引种的18 个,从南平市以外省内其他地区引种的50 个,完全从外省引种的22 个,分别占23.08%、15.38%、42.74%和18.80%(表2)。

表1 2019 年南平市规模猪场分布及存栏情况

表2 2018—2019 年南平市规模猪场引种情况

2.1.3 生物安全管理情况 被调查的267 个规模猪场中,方圆3 km 范围内有其他规模猪场的88 个,有散养户的6 个(主要集中在浦城县和建瓯市);215 个猪场距离主干道超过500 m;249 个场实行分区管理,划分了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占93.26%。中转结束后,100%的场内拉猪车都进行有效清洗消毒;100%的场区入口都设有车辆消毒池;100%实施人员入场前消毒,其中采用喷雾消毒的154个、淋浴消毒的108个、紫外线消毒的5个,分别占57.68%、40.45%、1.87%;97%的猪场将病死猪处理场所建在场区外或者生产区外,只有8个在生产区内。病死猪处理主要通过堆积发酵、深埋、统一收集、焚烧等方式,占比分别为21%、34%、16%和12%。229 个(85.77%)猪场无法完全做到外来车辆入场控制;拥有场外出猪台的233个,占87.27%,其余使用场内出猪台;249 个养猪场需要生猪中转;152 个养殖场的装猪台和养殖场隔离效果较好,103 个隔离效果一般,其余较差;29 个场的场内装猪车与场外装猪车有交叉,19 个场的中转站人员存在相互接触,仍有35 个中转站没有进行地面硬化;157 个猪场猪舍门口没有设有挡鼠板,仍有20 个猪场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场内。

2.1.4 饲养管理情况 全市267 个规模猪场中,外购全价料的113 个,占42.32%;本场自配料的154 个,占57.68%。74 个规模猪场饮用山泉水,5 个饮用自来水,188 个饮用深井水,分别占27.72%、1.87%和70.41%。231 个猪场能够严格控制场内工作人员平均出入场区次数,占86.52%,其中41 个(17.75%)控制在每月人均0.5 次以内,190 个(82.25%)为每月人均1 次;36 个猪场在人员进出方面控制松散,占13.48%,其中15 个每月人均10 次,11 个每月人均30 次,10 个每月人均60 次。

2.1.5 ASF 自检情况 全市267 个规模养殖场中,208 个已经开展ASF 自检工作,其中14 个具备自检的设备和人员及操作能力,其余194 个委托第三方检测。

2.2 抽样检测情况

本次调查从全市267 个规模养殖场中,随机抽取82 个,共采集各类环境样品1 268 份,采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2]进行ASFV、PRRSV 和PCV2 分子病原学检测,未检出ASFV、PRRSV 病原学阳性样品,从5 个县(市、区)检出PCV2 病原学阳性样品12 份。PCV 阳性样品主要来自养殖场内无害化处理点(7 份)、员工食堂(2 份)、场内消毒更衣室(1 份)、出猪台(1 份)、场内用车(1 份)等周围环境样品(表3)。

表3 南平市规模猪场采样与检测情况

3 分析与讨论

调查显示,南平市发生的ASF 疫情虽然对当地生猪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生猪生产总体保持稳定。从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南平市生猪养殖结构以中等适度规模为主,存栏500~5 000 头的规模商品猪场有154 个,占66.09%。这些中等以上规模猪场高度重视生猪养殖过程,管理比较规范,技术操作比较到位。在生猪养殖模式上,南平市以自繁自养为主,因而大大减少了因外购生猪带来的疫病传入风险,同时饲养管理人员对自己猪场的背景情况比较了解,预防控制也能做得更精准到位。另外,南平市有5 个原种场、19 个扩繁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部分本地商品化猪场的种猪供应,进一步降低了因外地引种输入ASF 疫情的风险。

规范健康引进种猪是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平市267 个规模猪场中,近两年有150 个(56.18%)未从外场引种。而其余117 个引进种猪或者精液的养殖场中,104 个严格落实了引种隔离措施,占88.89%,这尽可能避免了因引种带来的疫病传入风险。但在隔离场建设方面,受地形限制,实施场外隔离的仅73 个,占70.19%,而其他猪场的隔离舍建在场内,这也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威胁。另外,仅有98 个规模猪场有专用的隔离舍,占36.70%,且有部分隔离场距离猪场生产区未达到3 km 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疫情传入风险。因此,建议隔离措施存在较大漏洞的生猪养殖场,进一步认识到引种隔离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做好整改工作,避免因引种隔离不规范造成疫情发生。

在生猪生产管理方面,严格落实饲料、饮水和人员控制等方面是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饲料方面,饲喂的饲料最好是经过高温处理的定制颗粒料,采用自配料的猪场必须把好原料关,不定期抽检饲料,确保饲料卫生安全。饮水方面,最好是深井水或自来水,并不定期开展病原检测,避免因水源污染而造成猪群感染。人员控制方面,严格管控人员出入猪场,所有进出人员和物资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杀流程。对于人均出入60 次/月的规模猪场,应马上采取整改措施;对出入猪场次数少的工人,应给予奖励。同时,对每次进出的人员,都要进行隔离检测,避免因人带毒造成猪群感染。

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切断病毒进入猪场内部所有途径的关键。它是现代生猪产业健康生产的重要前提。南平市规模猪场规划布局相对合理,都建有生猪销售中转站和洗消烘干中心,对进出猪场的物料、车辆均经严格消毒,在有害生物防控及进出猪场人员管控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但仍有少数规模猪场存在3 km 范围内有散养户、人员进出猪场频率稍高及自配料供给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养殖场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动员周边散养户到本场就业,清除猪场周边零星养殖,并加强人员管理,强化消毒,减少人员出入猪场的频次。南平市处于丘陵地带,山林众多,野猪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大,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由野猪传入疫情的风险高[2-3]。因此,建议未建设围栏的规模猪场,要尽早动工完善,杜绝野猪出入,最大限度做实做细各方面的生物安全措施。

本次从南平市267 个规模养殖场中随机抽取了82 个的各类环境样品1 268 份,开展ASFV、PRRSV、PCV2 等病原检测,结果仅检测出PCV2阳性样品12 份,其他均为阴性,表明全市规模猪场针对ASF 等重大疫病所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规模养殖场要切实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结合防控实际,进一步提升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和主动防控意识。尤其是在ASF 防控常态化后,各规模养殖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控制度,切忌出现厌战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尽可能降低因生物安全漏洞造成发生疫情的风险,确保猪场内外生物安全防控到位。

4 结论

调查发现,南平市猪场以自繁自养为主,规模化程度和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对生物安全防控较为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在ASF等重大猪病防控方面优势明显,发生疫情的风险可控。但仍有部分规模猪场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存在漏洞,需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控制度,进一步提升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和主动防控意识,以保障全市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南平市存栏猪场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郑欣悦作品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