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埋针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

2020-11-03 01:53陈正红陈双双
关键词:腕踝针后宫产后

王 媛, 陈正红, 王 蓓, 陈双双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 妇产科; 2. 大外科; 3. 护理部, 江苏 南京, 210028)

产后宫缩痛是在产褥早期因子宫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中医学称为产后腹痛或儿枕痛[1]。产后宫缩痛轻者产妇尚可忍受,重者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影响到产妇产后恢复、乳汁分泌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甚至可能因疼痛惧怕活动而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多项研究[2-3]显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本院根据中医理论应用腕踝针埋针,选取关键对应区域留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宫缩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10月产后宫缩痛的产妇80例,常规静脉滴注催产素5 min后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首次评分> 6分。⑴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高级助产学》[4]相关标准: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宫缩痛程度采用VAS评分[5];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6]相关标准: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⑵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孕周37~41周;③年龄18~43岁;④未接受过腕踝针埋针疗法;⑤VAS评分>6分;⑥意识清楚,无心理、精神疾病;⑦有阅读理解能力并完成问卷;⑧自愿参加研究者。⑶排除标准:①病理性妊娠,患有可能影响产妇凝血功能及产后子宫收缩的疾病,或合并心、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②有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者;③有精神障碍、肢体偏瘫或下肢感觉障碍者,拒绝合作者;④使用其他药物或非药物镇痛者;⑤未按试验方案进行,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产妇按照信封法抽取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31.50±4.10)岁;平均胎龄(39±1)周;第一胎12例,第二胎25例,第三胎及以上3例;剖宫产33例,生理产7例(会阴侧切4例,会阴完整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30.20±2.90)岁;平均胎龄(39±2)周;第一胎10例,第二胎29例,第三胎及以上1例;剖宫产35例,生理产5例(会阴侧切3例,会阴完整2例)。2组产妇在年龄、胎龄、分娩史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的运行和管理: ⑴运行模式:采用医生查房辨证、开具医嘱、书写病程,护士执行的形式展开。⑵组织管理:由妇产科护士长(即本研究负责人)领导,协同2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妇产科护士(责任组长)带领组内护士在病房实施现场操作。⑶人员要求:中医院校毕业,或接受过西学中系统培训,资质要求:①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护师承担主要执行人;②每年接受院内中医护理课程和中医操作培训,成绩合格;③掌握产后常规护理;④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团队合作能力;⑤熟悉医疗护理行业政策法规及伦理要求;⑥妇产科5年以上工作经验;每年接受院内分层级护理课程及操作培训,成绩合格;每年接受科内分层级专科护理及操作培训,成绩合格。

1.2.2 对照组护理措施: 采取产后常规护理,即包括病情观察、情志护理、辨证施食、活动护理、产后生化汤服用、健康宣教、生活起居护理等。不予任何止痛药物或其他护理措施,仅告知产妇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2.3 治疗组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同上。产妇取仰卧位,注意保暖,根据腕踝针止痛分布区域,取产妇双下肢1区、2区(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下1区至下6区分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穴至下6穴,下1穴靠跟腱内缘,下2穴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内缘)常规消毒。采用规格为0.20 mm×25 mm毫针进行针刺,针刺方向朝向子宫端,针刺时护士用左手拇、食指绷紧穴位皮肤,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与皮肤形成30°角快速刺入皮下,5°角平推进针,然后轻捻针柄进行调针,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进针23 mm。询问产妇踝关节活动有无障碍,妥善固定,交代注意事项,留针24 h后取针并消毒针眼。

1.3 评价指标

1.3.1 腕踝针疗效评价标准: 产后常规静脉滴注催产素5 min后产生宫缩痛,记录腕踝针埋针治疗后即刻、5 min、15 min、30 min、24 h宫缩痛程度。宫缩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痊愈:疼痛症状消失;显效:评分减少>50%;有效:评分减少20%~50%;无效:评分减少< 20%或疼痛症状无变化或疼痛加重。

1.3.2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该量表用于广泛性焦虑的筛查及症状严重度的评估,是患者健康教育问卷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条目的分值为0~3分,共7个条目,总分21分,根据分值评估焦虑程度。总分0~4分为正常,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21分为重度焦虑。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4。本研究所指中GAD-7≥10分评价为焦虑。

1.3.3 依从性: 采用我科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调查表对2组产妇护理依从性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13条目,包括母乳喂养依从(3条:早吸吮、按需哺乳、挤奶);产后活动依从(3条:床上翻身、踝泵运动、早期下床);情绪管理依从(3条:情志畅通心态平和、护患沟通、意愿表达);健康教育依从(2条:产后康复锻炼、新生儿护理);治疗配合依从(2条:输液、服药)5个方面。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即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分别赋予1、2、3、4分,13个条目的计分之和为总分,总分越高产妇依从性水平越高。

1.3.4 护理满意度: 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①治疗后主观舒适程度,包括患者对环境、生理、心理方面等6题;②对护士产后护理专业技能和指导的满意程度,包括产妇对护士协助翻身下床活动、康复锻炼健康指导、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的满意度等8题;③对产后恢复情况的自我满意程度,包括伤口恢复、子宫复旧、乳胀缓解程度等6题;共计20题,均为单选题。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很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一般满意”计3分、“不满意”计2分、“很不满意”计1分进行评价,满分共100分。满意度由护生负责调查,在患者出院当日发放,填完后当场收回,采取无记名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产妇疼痛情况比较

干预前,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为(6.81±0.40)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为(6.66±0.22)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为(2.83±0.16)分,低于对照组的(5.7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产妇产后宫缩痛腕踝针埋针治疗后即刻有效率为10.00%,随着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逐步提高,到治疗后30 min时总有效率达到97.50%,且至治疗后24 h时仍有效。见表1。

表1 40例产后宫缩痛腕踝针疗效[n(%)]

3.2 2组产妇焦虑情绪比较

干预前,治疗组、对照组产妇焦虑(GAD-7≥10分)情绪发生率分别为65.00%(26/40)、60.00%(24/40);干预后,治疗组产妇焦虑情绪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2组产妇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治疗组产妇母乳喂养、产后活动、情绪管理、健康教育、治疗配合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4 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治疗组产妇的主观舒适程度、对护士产后护理专业技能和指导的满意程度、产后恢复情况的自我满意程度维度均分以及问卷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阵发性宫缩本来是一种生理机制,是为了促进增大的子宫复旧,同时减少产后出血。产后使用缩宫素及哺乳时反射性地引起垂体后叶素释放缩宫素,血液中缩宫素水平骤然升高,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使宫缩痛加剧,引起产妇强烈不适。宫缩痛还与分娩次数有关,经产妇较初产妇疼痛更为明显[7-8]。中医学认为产后宫缩痛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血虚者由于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弱,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血淤者由于产后正气虚弱,寒邪乘虚侵入胞脉,血为寒凝;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宜,淤血内停,恶露当下不下,以致腹痛[9]。

腕踝针技术由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等于20世纪70年代始创[10]。腕踝针属于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针刺部位仅限于上肢的腕部和下肢的踝部,采用皮下浅刺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系统的痛症。腕踝针技术将人体上下两侧各分为6个纵区,由前向后排列用数字1~6编号,用于疾病的症状定位,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的进针点,按区域选点针刺。腕踝针疗法是根据“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等理论来选穴,所以其12个进针点可看成十二经脉的缩影或代表穴。腕踝针的镇痛机制主要从针灸学皮部理论和现代医学神经学方面加以论述[11]。有研究[12]报道,腕踝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既能有效地降低痛经的客观症状积分,还可有效降低痛经的主观评分(VAS评分),且止痛效果迅速。腕踝针应用于产后宫缩痛,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针体进入皮下后,针刺部位产生的机械波与化学波由刚开始的独立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内循经运行至病灶处,相互协同振荡使病灶局部的离子通导率(钾、钙离子等的变化)迅速增加而达到显著的止痛效果[13-16]。毫针在进针点皮下浅刺又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产妇产后宫缩痛即刻有效率为10.00%,随着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逐步提高,到治疗后30 min时总有效率达到97.50%,且至治疗后24 h时仍有效。充分说明腕踝针埋针治疗可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会对产妇的舒适度、情志、休息、活动、进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此时产妇会抵抗各种治疗护理,拒绝翻身活动,拒绝进食,拒绝哺乳等,表现为依从性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产妇焦虑情绪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产妇母乳喂养、产后活动、情绪管理、健康教育、治疗配合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应用腕踝针埋针治疗宫缩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能很好地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促进产后早期康复与角色适应。

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改变,护理的目标不仅是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腕踝针埋针治疗简单方便、快速有效,且不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是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产妇的主观舒适程度、对护士产后护理专业技能和指导的满意程度、产后恢复情况的自我满意程度维度均分以及问卷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对腕踝针埋针治疗应用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腕踝针埋针技术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畅通经络之气血,调和阴阳,恢复平衡,达到降低产后宫缩痛的目的,且能够满足产妇的舒适需求,产妇的应用满意度高。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腕踝针后宫产后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