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患者疼痛认知现状及其影响术后疼痛相关性分析

2020-11-03 01:53毕钰琪陕敏娟
关键词:心理准备疼痛药物

毕钰琪, 陕敏娟, 刘 杰, 王 峻

(1. 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2.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骨与创伤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研究[1]显示,80%的创伤患者存在术后疼痛,86%的患者有中度、重度或极度疼痛,在术后的6周至6个月,12.9%的患者存在慢性疼痛,24.2%的患者疼痛已经干扰睡眠或者其他活动。目前,国内关于的疼痛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标准和统一的管理模式[2],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对疼痛护理的需求,且不论患者接受何种治疗,都会因为疾病或者相关操作而感到疼痛,而这些不同程度的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了躯体以及心理上的折磨,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3]。患者对待疼痛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信念和态度[4]。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患者术前对疼痛认知的情况以及与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术后的疼痛管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与创伤病区的395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单纯创伤性骨折;③无严重药物过敏史,尤其是皮肤反应;④无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胃肠道出血;⑤无妊娠或正在哺乳者;⑥无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者;⑦无冠状动脉搭桥史。本组患者男265例,女性130例;中位年龄4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8例,初中116例,初中以及上91例;既往否认慢性疼痛史的患者385例,10例患者有慢性疼痛史;既往否认使用镇痛剂的患者345例,50例患者既往使用过镇痛剂;既往否认使用镇静剂的患者有380例患者,使用过镇静剂的患者有15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慢性疼痛史、既往镇痛史、既往镇静史等。②患者疼痛认知情况调查表: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对待疼痛的态度、对待疼痛时的心理准备、对疼痛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对待疼痛治疗的态度、镇痛效果的期望。共有5个条目,以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对待疼痛的态度。③NRS评分: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NRS评分,疼痛程度分别测量受伤时、手术前、麻醉前和手术后4次疼痛评分,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疼痛情况打分。将一条直线分为10段,由数字0~10依次来表达疼痛强度(0为无痛,1~2为轻微疼痛,3~4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8为重度疼痛,9~10为剧痛),特殊患者如老人等使用五指法评分。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前由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说明此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待研究对象了解并同意后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9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5份,回收率100.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双录入并核查,对采集的数据使用R软件(3.3.3)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与疼痛认知与术后疼痛相关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疼痛的态度上,317(80.25%)例患者会在疼痛出现时告知护士,采取相关镇痛措施;78(19.75%)例患者在出现疼痛时选择忍耐,不告知护士。222(56.20%)例患者对待创伤出现的疼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173(43.80%)例患者对创伤出现的疼痛感到十分恐惧。10(2.53%)例患者在对疼痛的治疗方法上非常了解;233(58.99%)例患者在疼痛的治疗方法上只有部分了解;152(38.48%)例患者对于疼痛的治疗方法完全不了解。149(37.72%)例患者在疼痛治疗的态度上担心使用止痛剂会成瘾或者损伤大脑;246(62.28%)例患者并不担心使用止痛剂会成瘾或者给身体带来影响。130(32.91%)例患者对镇痛的期望效果为0;对镇痛的期望效果为1~3分的患者有265(67.09%)例。详见表1。

2.2 疼痛程度

测量患者受伤时、手术前、麻醉前和手术后的4次疼痛评分,将患者的疼痛评分从低疼痛和高疼痛评分进行分类,疼痛评分从中位数进行评估分类。详见表2。

表1 疼痛认知情况分布特征

表2 患者NRS疼痛评分情况

2.3 疼痛认知与术后疼痛影响

根据术后疼痛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疼痛和高疼痛评分两组作为应变量,其他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与术后疼痛强度有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对待创伤后出现疼痛有心理准备的患者与对疼痛没有心理准备感到恐惧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骨创术后疼痛强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与骨创伤术后疼痛强度有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当疼痛出现时告知护士采取措施的患者与选择忍耐不告知护士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疼痛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患者与没有心理准备感到恐惧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3 骨创伤术后疼痛强度与疼痛认知情况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表4 骨创术后疼痛强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当患者出现疼痛会告知护士和不担心术后使用止痛剂会成瘾或损伤大脑的患者在60%以上,说明大部分患者在疼痛的处理和治疗上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对创伤后的疼痛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感到十分恐惧的患者占43.8%,相关的研究[5-6]表明患者术前的焦虑发生率可达60%~81%[5-6]。对疼痛的治疗方式只有部分了解的患者在50%以上,担心使用止痛药会成瘾损伤大脑的患者占37.7%,说明部分患者对于疼痛相关知识仍然存在误区,与相关研究[7-9]结果相似。在一项412例患者参与的调查分析中显示,287例患者报告说术前的疼痛教育改变了他们对疼痛的认知和思考方式,279例患者报告说疼痛教育改变了他们对疼痛的处理方式,缓解了他们的痛苦,97%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表示对疼痛教育改变了他们对自身的管理[10]。因此,有必要加强患者术前的疼痛知识教育,使其正确对待疼痛。

疼痛认知是患者对自身疼痛的感受和认识,不同的患者会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采取不同的行为或措施以缓解疼痛,而这些患者采取的应对措施会影响疼痛的控制、功能状态以及心理情况,且患者的对于疼痛的主观感受会随着疼痛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和改变[11]。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疼痛认知与疼痛程度最有关的两个因素是对待疼痛的态度和对待疼痛是否有心理准备。当患者出现疼痛选择忍耐与告知护士采取措施的患者相比,前者术后疼痛评分更高发生的可能性是后者的3.14倍;对待疼痛没有心理准备的患者与有心理准备的患者相比,前者术后疼痛评分更高发生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97倍。

表1显示,一些患者在对待疼痛的态度上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术后的疼痛是正常的,不理解疼痛给身体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术后出现的疼痛选择忍耐,不告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关措施,只有当疼痛不能忍受时才会选择接受干预,且疼痛缓解后立即停药,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术前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知识讲解,减轻患者的疑虑以及教会患者使用评估工具,使患者能够及时、准确表达自己的疼痛,以便医护人员做出处理,缓解患者的疼痛[12]。

创伤多是由意外和突发事件造成,对突如其来的疼痛患者多数没有心理准备,且创伤带来的疼痛多为剧烈疼痛,这样的疼痛往往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引起心理疾病。研究[13]表明,75%的手术患者术前都处于焦虑状态,术前的焦虑是增加术后疼痛强度的原因之一。因此,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讲解创伤导致的疼痛以及疼痛的性质,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消除其负性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43.8%的患者对创伤后出现的疼痛没有心理准备感到非常恐惧,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当患者没有心理准备时术后疼痛程度更高,术前的抑郁情绪对术后的疼痛程度也成正比关系。大多数认知行为模式对术后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中音乐干预和心理护理是最有效果的干预方法,术前的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而术后的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患者对止痛药物的应用依从性不一,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成瘾性表示担忧。患者对药物的信念和治疗态度会影响其自我疼痛管理。本研究调查显示,37.72%的患者担心使用止痛药物会成瘾损或者副作用会损伤身体。国外研究[14-15]也表明,31%~54.8%的患者认为很容易上瘾,由此拒绝使用止痛药物。患者拒绝使用止痛药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患者对待疼痛的信念和态度,认为当疼痛出现时自己能够忍受;第二是对止痛药物的认识不足,存在许多错误认知,认为止痛药物有成瘾性并且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副作用[16];第三是担心止痛药物效果和价格,患者常常担心使用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使用后仍然存在疼痛以及认为止痛药物价格过高,经济负担过重。因此,对患者术前进行止痛药物的相关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有助于改变患者对止痛药物的态度,改进患者术后干预依从性和自我疼痛管理,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疼痛。健康观念陈旧,意识淡漠,缺乏相关知识的低健康素养患者术后的疼痛强度更高[17]。所以,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的认知行为进行教育,还要以家庭为中心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宣教,以改变患者对止痛药物的相关错误认知。

综上所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与患者自身的疼痛认知成正相关,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疼痛认知教育在疼痛管理中十分重要,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规范的疼痛教育,能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有助于提高其对待疼痛干预措施的依从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理准备疼痛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神回复
浅谈课前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