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在监护室护士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

2020-11-03 01:54汤丰榕涂升文张紫君郭孝坤顾玲娟
关键词:评量监护室心理咨询

汤丰榕, 涂升文, 张紫君, 郭孝坤, 顾玲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护理部, 福建 厦门, 36101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性事件或处境,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心理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1]。医护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加之暴力伤医行为常有发生,造成了医护人员心理上的创伤,进而产生PTSD[2]。PTSD 后常会发生睡眠紊乱,长期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物节律,甚至会导致机体出现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3]。对曾经暴露于创伤的人有两种类型的团体治疗,第一种是预防性的和短期的,用于遭受急性创伤的人,第二种则是针对不同情境、不同时间下的创伤者,多为慢性创伤障碍。减压是为了减缓创伤事件的心理影响,帮助来访者重回心理平衡[4]。目前国内关于医护人员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较少见,本研究通过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对监护室护士面对同事突然离世引发的急性PTSD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厦门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护士24名为研究对象(21名护士参与过去世同事的抢救与治疗,3名护士与去世同事关系密切),其中男4名,女20名;年龄21~38岁,平均(27.64±5.71)岁;职称:护士5名,护师18名,主管护师1名;学历:大专12名,本科12名;工龄:1~3年9名,4~6年12名,7~10年2名,10年以上1名;未婚16名,已婚8名。纳入标准:①选取护士参与过离世同事的抢救与治疗;②选取护士与离世同事认识并有交集;③对本研究内容、目的知情并同意参加调查。排除标准:①轮转或进修护士;②不愿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创伤后应激障自评量表(PTSD-SS)由刘贤臣等[5]于1998年编制,该调查表以PTSD诊断标准为理论依据,包括24个条目,理论上可划分为5个维度:对创伤性事件的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每个条目根据创伤性事件对生理、心理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分5级评定,累积24个条目得分为PTSD-SS总分(24~120分),总分≥50分判定为阳性,得分越高应激障碍越重。各维度得分为维度内条目均分。该调查表以PTSD诊断标准为理论依据,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简单,PTSD-SS包括24个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07,分半信度系数为0.9539,再测信度系数为0.8677,是一种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评定工具。

1.2.1.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是目前国内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使用最多的量表[6]。该量表是德若伽提斯等于1973 年研制,之后进行了修改及效度研究,1976 年正式出版SCL-90-R。国内使用的版本为1984年王征宇修订的翻译版。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及其他共10个症状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1分=从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相当重,5分=严重),得分越高意味着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2.2 研究方法

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结合监护室护理职业的特性,针对挑选出来的24名监护室护士进行6次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每周1次,每次时间为60~90 min,具体的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6次(表1)。2019年11月—2020年1月开展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由1名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带领完成,监护室护士面对昔日的同事因无法抢救成功而自责、埋怨、崩溃等出现相似的情绪,将他们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护士共有的心理问题。在集体减压团体开展前和结束后6周,采用匿名方式收取监护室护士的创伤后应激障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以保持结果真实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8份,收回48份,有效率100%。

表1 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具体方案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监护室护士PTSD水平

干预前24名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37分~112分,平均(64.21±23.08)分,其中18名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50分,阳性率为75.00%(18/24)。干预后,24名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24~73分,平均(39.42±15.08)分,其中只有3名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50分,阳性率为12.50%(3/24)。干预后PT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后监护室护士的PTSD症状明显改善。

2.2 监护室护士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干预前监护室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说明本组护士PTSD症状严重。干预后,监护室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降低,护士PTSD症状得到改善。见表2。

表2 监护室护士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 分

3 讨论

全球超过70.0%的人会经历创伤性事件,31.0%的人会经历4次或以上,国内52.5%的人会经历创伤性事件[7]。PTSD的发病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描述[8],PTSD的核心特征是经历一次或多次创伤后产生创伤记忆侵入、躲避创伤相关刺激、认知和情绪发生消极改变、唤醒增强和行为过激等症状。尤其处于急症、监护室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是属于暴露于严重创伤的人群,也是需要接受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9]。

监护室护士由于工作特性,易发生PTSD。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4名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64.21±23.08)分,18名监护室护士的PTSD-SS总分≥50分,阳性率高达75.00%。本组护士干预前的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由此可见,监护室护士需要有一个安全宣泄的机会、表达创伤的机会、明确的行为结构、团体和同伴支持、和后期随访的机会。

集体减压团体心理咨询将处于危机中的人联系在一起,彼此倾听相互的危机经历,促进创伤反应的正常化,提升团体应对能力。发生急性PTSD的护士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包括:焦虑、烦躁、失眠多梦,害怕去同事住过的病床、晚上上夜班害怕、缺乏安全感、回避关于同事离世的相关话题等[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39.42±15.08)分,仅有3名监护室护士PTSD-SS总分≥50分,阳性率为12.50%,由此可见,咨询师在6次的活动中,帮助小组成员自我肯定,引导大家对于自己工作的肯定,通过群成员之间的互动,慢慢化解大家心目中的恐惧与焦虑,通过大家分享创伤经历而重获安全感和掌控感,使他们的情绪、认知以及行为恢复到平衡状态。

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及各种医疗纠纷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且会对医护人员造成直接的心理压力并长期存在于记忆中,不良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决定了医护人员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长期的PTSD[11]。监护室护士职业应激源复杂,工作压力大,身心健康状况堪忧,应予以关注和重视。护理管理者不但要关心和爱护护士,努力改善监护室工作环境,同时采用多种心理干预策略帮助监护室护士减轻心理压力,以便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服务患者。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评量监护室心理咨询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