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

2020-11-03 05:45刘亚芝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特派员英语老师谎言

刘亚芝

曾有机会观看了黑色幽默电影《驴得水》,这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笑后沉思的好片子。电影荒诞的风格、意味深长的讽刺都让人印象深刻,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多的是从教育的层面去思考影片带给我们的启发。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偏远缺水的小山村,一位梦想搞农村教育实验的孙校长领着几位从大城市来的大学教师,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还有孙校长的女儿孙佳,一众人不畏生活条件的艰苦,不在意薪水待遇的惨淡,共同开办了一所学校。几个身份各异的小人物,为着改变中国农村教育“贫愚弱私”现状的“宏图”,走到一起,凝心聚力实现教育理想。但却因为缺水需要饲养一头黑驴运水,以改善生存条件,从而编织了一个谎言——毛驴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以英语老师的身份冒领薪水。知识分子们常以文明进步、人性高贵标榜自己,而对自己用“驴得水”的工资满足自己的做法丝毫不觉有任何问题。因为孟老夫子有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合乎道义就行。所以影片中宽厚仁者孙校长践行教育理想,自认为是最符合道义的。却打着教育的旗号扯下一个大谎,为了谎言不被败露,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当教育部特派员突然到访检查时,众人慌了神,临时找来一位铜匠,让他冒充那位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在大家手忙脚乱的包装之后,摇身变为吕得水老师的铜匠,竟然蒙混过关,并且深得特派员的赏识。看似一位神奇的天才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不学无术、却自称是留学英国的特派员,听了铜匠的几句方言,竟然拼命叫好,甚至称赞他读的莎士比亚特别精彩。当第二次特派员再次前来,是为美国著名慈善家罗斯先生,为了支援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拿出一笔资金,资助一位优秀的,愿意扎根农村的基层教育家。特派员的职责是实地考察山村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最后决定将资助给予档案没有污点的吕得水老师。

这一次需要一个更大的谎言,不懂英语的吕得水老师骗得了特派员,却骗不过母语就是英语的罗斯先生,于是众人只得让吕得水假死,企图再次蒙混过关并博取同情。当然,事情最终败露了!

但是众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了这个更大谎言,洒脱自由的张一曼追求女性的独立,却发展到滥情践踏男性的尊严,最后被损害侮辱而自残自戕。温情的裴魁山变得冷酷自私,铮铮铁骨的周铁男变成怂包孬种,就连耿直girl孙佳也妥协而助力他们圆谎。影片也由开始大家嘻嘻哈哈和乐融洽的轻喜剧氛围,变成了最后互相嫌恶猜忌,尽显人性丑恶的悲剧。在漫天谎言中爱欲让裴魁山扭曲,利欲让张一曼孙校长扭曲,暴力与强权让周铁男扭曲。瞧,这就是人类社会所标榜的文明和进步!

居高位者,迫使大家扯下大谎的所谓教育部特派员,不学无术,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与丑恶,这是最具现实讽刺意义的人设。而未接受教育的铜匠稀里糊涂参与到这场大骗局中,接触了一群所谓文明进步的知识分子后,欲望激增,耻于原来的身份。正所谓“人生忧愁识字始”啊。影片中的台词“也许最应该受教育的不是农村人”,还有一幕镜头中,墙壁上大大的三个红字“学做人”多么刺眼。

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孙校长一众为了改变中国农村“贫愚弱私”的现状,却让农村人铜匠充分认识了人性的丑恶自私与贪婪。生活于人性而言,可以演绎的五花八门,甚至古怪离奇。但说到底,生活就是人性的展开、实现和完成。教育的初衷是让人在更充分的意义上成其为人,避免陷入非人的境地,或非人的对待自身。很多看似利己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戕,自我玷污有时候也成了自由的标榜。在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今天,原本介乎神性和兽性之间的人性,并未显现出在天地之性心灵之性的高级层面上成全自己发展自己,反而用精致的利己选择向着兽性的一面自甘堕落,不得不说是相当遗憾的事情。

现代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缺失,功利主义的肆意横行或许是人性自戕的根源。人文主义立足于人性的提升,追求优雅、高尚乃至神圣的存在,激励人不断自新,重视人的教化与修养,以实现人性的进化与完满;人道主义立足于地人性弱点的接受和救助,包容人作为地球生物在尘世中追逐快乐的自由,让个体生命在困境之中接纳自己,勇于破局,从而完成人性。

教育的历程,简单而言就是“启蒙”的过程,而“蒙”本意指缠绕于大树上的藤蔓,枝叶婆娑遮蔽。启蒙就是让人从蒙蔽和被桎梏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获得自性的澄明。人生而有异,如何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成全人性,完善自己,如何在人性的交织中互相成全,彼此完善,是哲学家们永恒探索的问题。但解除蒙蔽,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特派员英语老师谎言
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创意谎言
河南省启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麦播专项活动
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及存在制度问题的探究
没意思
谎言
揭穿谎言
谎言
老师,同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