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如何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020-11-03 14:28芦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芦峰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健期都处于这一阶段。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的心理出现了一个不健康的信号。如:家长的溺爱和娇宠,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骄横,从不知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父母代劳了本应孩子自理的事情,而使孩子养成了依赖性,自力能力差,缺少劳动的自觉性;物质条件好,孩子们养成了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还有一些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机会,孩子们缺少与人协同合作的精神,竞争意识差,性格也会变得孤僻,缺少热情;家长望子成龙,成天逼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只注重了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从管理者到老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健康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教师、家长乃至社会都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要义

《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这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而缺少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当前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明确把幼儿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提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把情绪 、情感、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突破口,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各类目标。

二、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满足幼儿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兒交往”,因此,做为老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的童心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如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表现为经常哭闹,情绪不稳定,这 时,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布娃娃、绒毛小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自己的“全家照”,开设一些“娃娃家”活动区,将教室装扮成一个温馨的家,做为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幼儿穿衣服、脱鞋子、拍幼儿睡觉,以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的安全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情绪也会越来越好。对于大一点的幼儿,老师应给予幼儿一些机会,放手让幼儿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和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如:“小值日生”、帮老师分发碗筷、做小老师等,鼓励他们主动行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孩子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做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如:我班有一名小女孩,叫李玉如,孩子胆小,性格内向,不合群,早晨来园很少向老师主动问好,总是悄悄的坐在小椅子上,老师让他去活动区玩,她也不去。平时上课也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腾腾的。针对这个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充发利用活动区活动和游戏活动,激发她积极主劝参与活动的愿望。如,每天这个孩子来园,老师就有意识的让一些主动、热情的幼儿和她一起玩,交流,在活动区活动时,也把她有意识的安排在一些热情、活跃的孩子周围,让她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又如,每天开饭前总是组织幼儿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我的悄悄话”,最初,她很胆小,只是听别人讲,老师就多鼓励、多给她机会让她讲,老师还鼓动爱表达的几个孩子和她坐在一起交流,对于她一点进步敢于开口说话 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渐渐的,这个孩子在这些小朋友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培养了她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幼儿保持愉快心情,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愿望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相矛盾,而游戏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1、不同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如:体育活动使幼儿的身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发展,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和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的游戏则满足了幼儿的情绪。譬如在小、中班的“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参与游戏,引导幼儿去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照顾孩子、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等,通过这种游戏活动,培养了孩子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幼儿的心情愉快。通过此类游戏,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在游戏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的个别教育。

游戏中,总有个别的幼儿胆小、怯懦,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的参与游戏活动中去。做为教师,为了培养这些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及时发现这些孩子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并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也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服胆怯心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控能力差,具有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也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例如:在“熊和石头人”的游戏中,一幼儿扮“熊”,其余幼儿扮“石头人”,游戏开始,“熊”在前面走,“石头人”跟在后面任意模仿,当听到口令时,“熊”猛一回头,这时,“石头人”最后不论什么动作,也决不能再变动,任“熊”随意骚扰,也坚持不动。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获胜,都努力控制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从而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知道了遵守规则、纪律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的接受规则,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1)在幼儿园,我们每个班都开僻了“家长园地”,栏目中有幼儿园、班级的管理要求,有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栏目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互相交流幼儿的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幼儿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幼儿,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我们也召开家长会,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逐步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2)我们利用社会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辐射到社会中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走进军营”,通过幼儿参观军营、了解解放军战士生活、训练,听英雄解放军的故事,使幼儿真正感受到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培养了幼儿的国防意识,得到部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配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总之,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深感到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我们一定要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翠玲.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1):93-93.

(2)阮怀花.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J]. 动漫界:幼教365, 2017(16).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爱“上”幼儿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想念幼儿园
教育漫画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