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

2020-11-05 09:28江苏省金湖中学章志健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班级

江苏省金湖中学 章志健

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极强,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学好高中数学知识。为了让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教师要开展体验教学,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思维能力,学好数学知识。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具象化问题与抽象化知识的关联

对于部分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很难直接从抽象化的理论这一角度理解知识,从而难以掌握理论知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象化的情境中探索抽象化的知识,然后把具象化的数学问题与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以学习高一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看这一问题:高(一)班级的所有高个子男生,是否能够构成一个集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集合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这个问题,因为没有说明“高个子”的标准是什么,所以给定的集合没有明确性,它就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当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理论知识,了解了一个数学问题的概念,并且能够应用这个概念来判断数学问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应用知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再度体验具象化问题与抽象化知识的关联。经过思考,学生觉得可以把它改为“高(一)班级中所有高于一米八的男生”。这样,这个集合具有明确性:判断元素是否在这个集合里的标准立即明晰了;具有互异性:在这个集合中,A 男生和B 男生存在互异性,没有重复元素的存在;存在无序性,A 男生和B 男生的排列顺序不影响集合。教师引导学生再度思考:“高(一)班级中所有高于2 米8 的男生”,现在班上没有任何一名男生能达到这一条标准,那么它还能构成集合吗?学生认为这句话依然满足集合的特征,它是个空集,空集也是集合。通过这一次的体验学习,学生结合具象化的案例理解了集合的特征这一理论知识。

二、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理论知识形成的过程

当学生通过体验,了解了如何建立具象化问题与抽象化知识的关联后,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应用这套方法来全面探究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来掌握学习方法。

三、应用经典习题,引导学生通过体验逐渐完善理论知识

体验教学,是指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采取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知识。这套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引导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