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金融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2020-11-06 04:44丁春丽林婧
时代金融 2020年26期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丁春丽 林婧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思政是将这一目标贯彻落实的有效途径。金融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家庭的经济福祉上,也体现在国家经济系统的健康稳定上,因此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本文结合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对思政元素如何融入金融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有效彰显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效果,教师要自觉增强金融学课程思政的价值颖悟能力,与学生一起深入挖掘金融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育教方式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  金融学  课堂教学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在金融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引领融于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金融学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重任,必须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隔绝的“孤岛效应”,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为此必须要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金融学课程思政不容忽视,势在必行。

(一)金融学课堂教学融入意识形态思政的重要性

金融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金融在整个国家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1]。金融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果不能牢牢掌握金融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弘扬优良金融文化,放任市场逐利性挑战主流价值观,就会造成金融乱象丛生和引发系统性风险[2],所以我国作出战略部署,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防控金融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稳步推动金融事业持续良好发展。作为金融学专业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自觉自信深化金融理论研究,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潜心立德树人,将精深的专业学识转化融通,通过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外实例对比,生动阐述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为什么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怎样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提高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何在?通过专业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新颖的思维视野,感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融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清醒认识国家凝心聚力应对外部冲击和聚精会神发展经济的政策方向,深刻认知金融在治国理政所占的重要分量,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立场、践行中国方案。

(二)金融学课堂教学融入专业思政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就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把价值引领的政治立场向学生生动阐释,使他们化知识为德行,化德行为信仰,努力在新金融时代成为有理论学识、有创新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家栋梁。金融学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金融学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新中国金融事业与红色金融的渊源、日升昌票号兴衰与晋商诚信精神的传承、美国次贷危机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启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发起成立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民族自信、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的国际责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辦对金融业的影响等,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中国智慧,体会中国特色,将专业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整体框架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作为新青年义不容辞的将中国在新金融领域的领先态势持续扩大。

(三)金融学课堂教学融入品德思政的重要性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关系着各方面的资金融通和各行业的顺利发展。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侵蚀金融资产、破坏金融秩序的金融犯罪也呈高发态势。纵观金融犯罪案件,共同犯罪现象普遍,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涉案现象突出,折射出金融系统部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品质意志沦丧。因此,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中,必须要加强金融品德思政教育,注重提升金融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当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与严谨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只有潜移默化的品德思政教育才能使抉择的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才能使金融从业人员义不容辞地执行纪律,才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护。所以,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品德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使学生不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具有自觉的金融职业道德意识和崇高的金融职业道德理想,成为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

二、金融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

(一)金融知识极具应用性和普惠性

金融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支付方式的变化,民众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学习金融知识在现代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财富获得保值增值,也可降低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风险。各大书店金融类书籍持续畅销,说明社会大众也对金融知识的产生了广泛需求。通过金融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信贷观念,建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意识,可以加深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以此制定合理的投资理财计划,为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环境奠定基础。

(二)金融学课程有利于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

金融素养的一般含义是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态度、行为,能够做出灵活判断和有效决策的技能。2018年11月25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布的首份《中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抽样调查报告》[5]显示,我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偏低,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技能单一。《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6]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在不少方面仍有欠缺,例如近半消费者保险知识不及格、应对意外支出准备不足、对非法投资分辨能力差。这两份报告说明在我国金融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因为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金融素养高的消费者会提前做出合理理财规划,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这也是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前提。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的经济福祉上,也体现在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上。提升金融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金融学课程学习,通过持续提升金融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公众建立较为系统、规范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必要的现代金融工具使用技能,并以此带动整个家庭金融素养的提升,再以家庭辐射影响整个社会公众金融素养的提升,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从而为创建稳定的金融环境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金融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效果的重要保障。思辨能力就是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加之社会中充斥着各种自媒体,传播不同观点,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此时思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互聯网金融能够蓬勃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等方面,这些优势正是实体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在具备基本金融素养的同时,要多维度认真思考互联网金融怎样能够针对性的扶持产业发展,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避免像传统金融行业陷入“嫌贫爱富”的困境。金融不仅是简单的盈利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生活体现,在金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金融实训,因为金融实训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大胆行动、捕捉商机、勤于思考、善于行动,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金融学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衔接不紧密

教师们都认同思政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但在实际金融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局限性,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经验的不足,无法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生动紧密的结合,经常为了思政而思政,缺乏感染力、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在深度上难以有效地理解和转化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未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够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思想活跃,追求时尚,乐于接受平等式互动交流,但处事又以自我为中心,对事物认识不深刻全面,辨识能力较弱。但很多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依然采用刻板的说教方式,单向输入,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方式方法,学生也难以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性,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三)课程思政缺乏高理论水准的专业教学师资

课程思政的效果受制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而目前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中具有高思政教育水准的较少。对于金融学而言,教师更多专注的是金融教学与研究,未能充分系统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也仅限于常识性的层面,无法精准的传达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素养教化的精神要义,从而无法胜任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限制了课程思政作用的发挥。

四、金融学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自觉增强金融学课程思政的价值颖悟能力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这就要求金融学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入性,切实发挥好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为了不辜负习总书记对高校课堂教学“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嘱托,金融学专业教师对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崇高信念要深刻领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落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扎实贯彻,努力成为一支善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创新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育教方法

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是创新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一是学院要加快思政课程改革整体规划,设立专项打造“金融金课”;实施课改方案,创建金融学研究专题教学、多元化课程教学、多样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理论主课堂、网络新课堂、实践大课堂的一体贯通、无缝对接的课程思政体系;二是向华中师范大学学习,不断创新“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新模式。就金融学课程中同一门课、同一专题、优秀教师跨校联合集体备课,形成专题研究共识,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使其发展更平衡更充分;三是精准对接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需求和行为规律,助推“互联网+金融学课程思政”020教学模式,面对面、键对键互动对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推送“有声有色”,寻找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共鸣。同时可以结合金融前沿热点、经典理论和关键问题创作金融课程思政系列微课堂、微视频,打造“红色金融之路”、“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时”等品牌栏目,深入挖掘金融学课程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养专业素养,增强大国自信。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学生的关注焦点、学习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三)促进金融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金融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