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分析解题能力

2020-11-06 04:49陈克仓
考试周刊 2020年84期
关键词:数学分析解题能力小学高年级

摘 要:数学分析解题能力为数学素养之中的关键内容。若想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分析解题能力,那么则应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晰题意,并引导学生善于站在总体视角上,去思考与分析数学问题,帮助小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解题能力能够获得真正提高,为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好一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分析;解题能力

一、 前言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将解决问题当作现阶段小学数学的重要课程目标,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更是要注重强化培养,让高年级小学生能够认知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方式,并善于利用自身所学来解决一些生活难题,从而充分彰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文章着重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分析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 引导小学生认真审题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未能精准的把握题意,导致小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因为高年级小学生缺失社会经验,且自身理解水平以及认知能力也较为不足,所以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时,就极易出现语言混淆现象,因而难以精准的分析题意,进而导致出现错误判读的现象,最终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正确解题。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务必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充分明晰题意,这样小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够更具针对性与准确性,合理解答问题,切实防止一些错误情况的出现,如此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另外,對教师而言,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前,还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思维水平以及探究能力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还应针对小学生在审题阶段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而后在小学生完成审题后,再将这些问题讲述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了解自身在进行数学审题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善于认真分析数学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举例来说,若在问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明家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而若审题不准确,那么小学生就很容易看成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为多少立方米,这样小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就会产生错误现象。所以,针对上述问题,还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将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当作课堂培养的重点内容,这样做不单单能够实现高年级小学生的解题训练,也利于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引导小学生总体思考

若想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那么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总体性思考,以此来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快速的解答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速度,也利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吸收与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小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予以铺垫。

对此,就要求教师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准备阶段务必要针对教学内容来合理设计问题。在课堂中,也应在最为恰当的时机向小学生提出问题,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够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以总体思考相关问题,如此也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以及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在解答数学判断题时,本题的条件:有几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为底,另一条边上的一点当作顶点的三角形面积是否也同样相等?针对这一问题,若小学生单一思考三角形的高与底,去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就难以判断面积的实际大小。对此,教师则应指导小学生进行总体性思考,让小学生能够观察到所有三角形的实际面积均为其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小学生则能够快速地判断问题,明确每个三角形的实际面积其实是相等的。

四、 重视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为形成能力的重要基础与来源,全部能力均是在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阶段而逐渐发展的。同时,培养直觉思维,也绝不可脱离知识内容,这是由于直觉主要是以较为熟悉的、所涉及的知识层面与结构为主要依据。所以唯有扎实好全部的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才利于碰撞出直觉思维的耀眼火花。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时,应重视形成知识结构,让小学生能够以此知识结构为重要基础,充分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定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若想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教师则应帮助小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在上文中提起过,若想判断平行四边形之中三角形实际面积的大或小,也必须要先明晰等底等高三角形的实际面积为其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够判断出三角形实际面积的大或小,对于乘法定义来说也是一样,教师唯有先让小学生了解与掌握到乘法的定义,才能够更好的解答乘法问题,这样也能保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成效,实现对小学生多重能力的有效培养。

五、 注重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思维向着反方向构成思维的过程,逆向思维能够让学生站在多个层面来分析与认知客观事物,不但能够在正面,也能够在反面,不但能够了解到因,也能够了解到果,并且还能够切实分析数学问题,明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之中,包含着很多思路、概念以及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均具备可逆性因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小学生能够良好利用逆向思维,更为细致的分析数学问题,从而良好解决数学问题。

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解题能力势必会得到提升,从而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深层次的进步。以培养高年级小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方式来说,应从结果至原始数据,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还原意识,发掘小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提升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则可通过教学内容,来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需先让小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有效方法与定义等,为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做好基础工作,而后让小学生根据除法运算的答案来进行联想,如20÷5得4,20÷4得5。在小学生能够进行逆向思维后,那么则非常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使高年级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如鱼得水,正确的解答问题。

六、 鼓励小学生多样化解题

有一句老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也是一样。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其实有多种解题方案,但因小学生的学习经验较为不足,且认知能力也不够成熟等,导致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并不善于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答同一数学问题。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若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还应善于鼓励小学生进行多样化解题,使小学生能够学会一题多解,在此过程中也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維能力,数学解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从而推动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多讲述同一数学题解答的不同方法,以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意识,让小学生能够明确原来问题的解决路径并不是唯一的,这样也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解决“学校每年的节水量”这一问题时,有些高年级小学生会针对学校前三个月所节约的用水条件为基础,而计算出每个月学校的节水量,而后再计算出整年的节水量,上述方法为多数高年级小学生在解答此问题时所普遍运用的方法。但就这一个问题来说,可运用季度方面的知识,将题目之中的前三个月节水量,当作整个季度的节水量,这样高年级小学生运用一个步骤就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发现这一解题方法后,小学生则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与神奇之处,从而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以主动的姿态去深入分析数学问题,有效解答数学问题,如此则非常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解题能力。再者,对教师来说,在小学生探究本道题的过程中,还可让小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探讨的方式,碰撞彼此之间的思想,来充分的解答这一问题,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也利于增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小学生的有效学习。

七、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分析与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则应采用良好的方式,来积极引导班级的每名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善于认真审题,总体性思考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聪忠.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71.

[2]刘艳霞.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读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81.

[3]苏晓斐.丰富数学内涵,激发学生兴趣:浅谈小学数学益智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33-134.

[4]包新安.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43-144.

[5]詹雅炼.错中引思,思中则明: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00-101.

作者简介:陈克仓,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永靖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数学分析解题能力小学高年级
数学分析中的矛盾问题研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新时期地方工科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