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现象教学课堂中的问题主线与思维发展

2020-11-06 05:49周淑仪何建东
中国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磁极电磁铁回形针

周淑仪 何建东

“神奇的电磁铁”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能量及其转换”第12课。本单元围绕能量展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具体事例和装置中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之间是能够转换的。基于学生已经学习过能量形式的转换,本课将对能量转换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电能如何转换成磁能。以具体装置—电磁铁—让学生深入体会能量的转换,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得出电磁铁的神奇特性。本课采取问题主线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问题凝练,根据核心问题有层次地设计了2个探究活动,活动一:如何制作一个电磁铁;活动二:电磁铁有哪些特性。活动以问题形式一次性呈现,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培养结构化思维。

一、 教学过程

1.环节一:现象引入——创设真实情境,凝练核心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铁棒,一条磁铁。现在我想把回形针吸起来,你们建议我选择哪一种工具?

生:磁铁。

师:(演示磁铁能吸起回形针)磁铁能非常轻易地把回形针吸起来。那铁棒能吸起回形针吗?

生:不能。

师:老师这就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这是一个神奇的纸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当铁棒放入纸盒后,再靠近回形针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1:我发现一开始铁棒是吸不起回形针的,当铁棒放进小盒子后,能吸起一堆回形针。

师:这位同学描述得很详细,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现象,接下来你对什么科学问题感兴趣呢?

生1:为什么普通的铁棒不能吸起回形针,而放进盒子的铁棒就能吸起来呢?

生2:我想知道盒子里面藏有什么。

生3:能吸起回形针的铁棒是不是像磁铁一样?

【点评】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的对比,巧设悬念,令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好奇心,点燃学生探究电磁铁的激情。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顺势进入探究。

2.环节二:探究活动——分解核心问题,搭建探究支架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为我们揭秘纸盒,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材料。

生1:(拆开纸盒)里面有电池、导线和铁棒。

师:这些材料就能让铁棒拥有磁性吗?它们是如何组装的?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装置的效果图。谁能给我们说一说?

生2:把导线朝一个方向缠绕在铁棒上,然后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两端连接在导线上,给导线通电。

师:你从完成的效果图中就能知道如何组装,非常厉害!铁棒绕上导线,通电后铁棒有了磁性,它和磁铁很像,但得通电才有磁性,你能给这样的装置起个名字吗?

生2:电磁铁。

师:这个名字不错。你知道电磁铁的磁能是由什么能量转换而来的吗?

生3:电磁铁的磁能是由电能转换而来的。

师:是的,电磁铁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的装置。通电才有磁性,这是电磁铁一个神奇的特性!电磁铁还有哪些神奇的特性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电磁铁。如何制作一个电磁铁?电磁铁有哪些特性?请同学们借助学习单,完成探究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电路中,导线会因通电时间过长而发烫,因此我们每一次测试完成后都要马上断开电源!现在开始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教师带领学生揭秘“暗盒”,观察盒子里的材料,并从装置效果图中思考电磁铁的组装以及其中的能量转换,发现电磁铁的神奇特性,为学生后续的自主探究铺路。“如何制作一个电磁铁?”“电磁铁有哪些特征?”两个问题同时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采用大开大合的教学策略,让问题主线落到实处。

3.环节三:问题解决——解决核心问题,建构科学概念

师: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

生1:我们首先将导线均匀并向同一方向绕于铁棒上,将导线两端连接在电池盒上,通电。

师:你们是如何判断铁棒是否有磁性的呢?

生1:通过看它能不能吸起回形针来判断铁棒有没有磁性。我们发现铁棒两端的磁性最强,并且一样强。铁棒中间几乎没有磁性。

师:其他小组的发现和他们一样吗?

生2:我们的发现和他们组的一样,我们认为电磁铁的中间部分就像条形磁铁的中间,磁力非常弱,几乎没有。

师:请你向大家演示。

生2:(拿起条形磁铁,分别演示磁铁中间段和两端各自吸起回形针的情况)磁铁的中间部分几乎没有磁力,不能吸起回形针。(接着拿起电磁铁装置来演示)我们可以看到这现象和磁铁几乎是一样的。

师:谢谢你的对比演示,让我们发现了电磁铁和磁铁的一些共同点。电磁铁又有哪些特征是磁铁不具备的呢?

生3:我们小组发现电磁铁的磁极能调换!

师:你们是如何发现的?

生3:我们选择用指南針来判断电磁铁两端的磁极。依据的原理是:当指南针遇到相同的磁极时,红色指针会和磁极相斥。当指南针遇到相反的磁极时就会相吸。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判断出铁棒的螺纹端是南极,圆端是北极。

生4:当我们调转电磁铁装置正负极两端接线后,再次通电,发现圆端是南极,螺纹端才是北极。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小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磁铁不仅有磁极,随着正负极接线的调换,电磁铁的磁极方向还会改变。

师:你们小组不仅善于动手探究,还善于总结规律,发现了电磁铁不仅有南极和北极,磁极方向还能调换。这也是电磁铁的神奇的地方。其他小组在探究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5:我们小组发现不仅可以用指南针来判断南北极,还能用磁铁来判断。

师:你觉得哪一种更好用?

生5:我觉得两者各有好处。指南针的体积小一点,更灵敏。而磁铁上标明南北极,更方便判断磁极方向。

师:你真的非常细心。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了电磁铁神奇的特征,比如,有磁极,在改变装置正负极接线的时候,磁极方向能改变。

【点评】在教师设置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分享交流、批判反思,从认知冲突到认知统一,逐步发现电磁铁的规律,建构“电磁铁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一种装置”的科学概念。

4.环节四:问题拓展——拓展核心问题,突破三大壁垒

师:老师发现有的组做的电磁铁能吸起九枚回形针,有的组只能吸起两三枚,这是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电磁铁磁力不够,所以只能吸起少量的回形针。

师: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生1:我觉得可以通过增加电池的数量来增大电力。

生2:我认为可以把导线多绕几圈,增加线圈的匝数。

师:这两位同学思维很活跃!这些猜想能行得通吗?你打算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我们下节课就来比一比谁的电磁铁吸起的回形针最多。期待同学们课后探究!

【点评】“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力?”是对电磁铁课内知识的延伸,以比赛形式来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实现知识概念和探究能力的迁移,让探究活动不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

二、教学评析

教师通过实验巧设悬念,让学生看到铁棒被放进铁盒子后能够吸起回形针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围绕电磁铁的神奇之处展开学习。教师把活动一和活动二以问题形式一次性呈现,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创新之举,避免了一问一答式的碎片化教学,实现了大开大合。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安排了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何制作电磁铁”“电磁铁有哪些特性”,让学生经历了电磁铁结构分析、电磁铁制作、电磁铁吸起回形针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从而自主建构“电磁铁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一种装置”这一科学概念。

在听课过程中,邵同学和组员在开始用指南针寻找磁极的方向时,组员将指南针放在铁棒一端,邵同学观察到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北方,认为这是电磁铁的北极。这时有组员提出了质疑,并说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认为这应该是电磁铁的南极。邵同学听后点了点头。可见在邵同学及组员在学习过程方面亲历了探究与协同,展开了建构与反思,让学习真正发生。

本课教学从问题提出、问題探究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都指向思维的培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知识主线为问题主线,变知识课堂为思维课堂。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条理清晰的课堂发言、强烈的质疑批判精神,让课堂闪耀着思维的光芒。

(作者单位:1.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2.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磁极电磁铁回形针
自制电磁铁
回形针浮起来了
地球磁极“翻跟头”
地球的旋转
活学活用电磁继电器
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起来?
创新更需结合实际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电磁蜂鸣器
双别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