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视角下农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2020-11-06 06:24徐昕陈兆清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位安徽

徐昕 陈兆清

摘要:通过2017-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相关农业数据,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安徽各市农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发现,生产效率不高和农业内部结构布局不合理是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农业大市进一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突破点;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是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地区农业发展的短板。对此,应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合理布局农业内部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农业竞争力;生态位;安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而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通过建立农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找准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并进一步扩大,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文献综述

对于农业竞争力的分析,学者从多个角度开展过研究,比如,通过对生产效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的分析,寻找农业竞争的比较优势(蔡昉,2009);要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促进中国粮食市场化进程等手段来促进农业比较优势的提高(庞英,2010);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完善政策体系来合理规范农业市场运行,进而提高农业竞争力(陈卫平,2011)。更进一步地,对于如何评价农业竞争力,也有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比如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厉为民,2002);通过数据包络分析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进行农业绿色竞争效率评价(王宝义,2018)。总体来看,关于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并不丰富,同时对于如何评价农业竞争力也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和统一的评价方法。基于此,本文借鉴生态位概念,寻找多方面的农业指标,力求对农业竞争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并寻找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领域的概念,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单元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逊在1910年提出,此后这被广发应用于生物群落、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中。朱春全(1997)对生态位理论进行了拓展,并得到较高认可,他指出生物单元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即生物单元现有的状态和对环境的影响力或支配能力,这二者要同时纳入生态位的测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Ni表示i的单要素生态位,Si表示i的态,Pi表示i的势,A为量纲转化系数。计算出各生物单元单个指标生态位后,通过下式计算综合生态位:

为i单元各要素的综合生态位,生态位指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生态位的值越大,表明研究对象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竞争力相应越强。

三、农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7-2018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以2018年数据度量“态”,以2017-2018年一年的增长量度量“势”,量纲转换系数为1,通过(1)式计算出各地级市单个指标生态位指数,再通过(2)式计算综合生态位指数。

(一)指标选择

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规模、效益、基础、结构和现代化5个维度共17个指标,对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生态位测评。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地区年度数据库以及相关地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具体指标选取和含义如表1。

(二)评价结果

根据(1)式和(2)式,带入相关指标测算出安徽省16个地级市各维度生态位指数和综合生态位指数,结果见表2。从测评结果可以看出,整体而言,规模生态位靠前的城市,其农业综合生态位排名也相对靠前,表明农业规模对于农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但是排名靠前的部分地区效益生态位、结构生态位相对较低,表明其存在生产效率不高和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排名靠后的地区基础生态位和现代化生态位水平也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滁州、合肥、阜阳、安庆等地市的综合农业发展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中规模、基础和现代化三个维度也处于靠前位置,具有较强的农业竞争力。而淮北、铜陵、池州、黄山等地市的综合生态位排名靠后,反映出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的农业结构维度排名较为靠前,说明这些地市农业内部结构划分相对更为合理。

阜阳、蚌埠、芜湖、安庆、亳州五市分别位居农业的规模、效益、基础、结构和现代化生态位五个维度的首位;而综合生态位最高的滁州在五个维度分别处于第五、第三、第二、第十一和第五的位置。省会合肥综合生态位位居第二,五个维度分别为第二、第十三、第三、第十二和第三。

(三)农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研究16个地市农业竞争力的整体情况,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6个地市各维度生态位进行归类,划分为5类,结果见图1。

第一类,合肥、阜阳和六安:這三个地市综合生态位分别位列全省第二、第三和第五。这一类的特征是规模生态位居于全省前列,分别是全省第二、第一和第三,说明农业产出水平较高,同时对于安徽省内来说,一个地市的农业高产出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该市的区域内农业竞争力。但效益生态位排名较为靠后,分别为第十三、第十五和第十二,说明这三个市的土地利用率、劳动利用率和产出增长速度总体较低。呈现出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的状况。

第二类,滁州、安庆和芜湖:这三个市综合生态位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四和第七。其中滁州虽然综合生态排名最高,但是在各个维度中只有效益和基础生态位排名前三,而结构生态位在全省第十一位,总体上看滁州农业竞争力在各维度相对比较均衡,但是滁州作为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市,规模生态位只位居第五,说明产出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三个市的基础生态位较为接近,并且处于全省靠前位置,说明农业产业基础较为完善。

第三类,蚌埠和宣城:这两个市的结构生态位排名较为接近,综合生态位排名位于全省第六和第十。整体上蚌埠农业竞争力在各维度略高于宣城。

第四类,淮南、宿州和亳州:这三个市的综合生态位排名分别位于全省第八、第九和第十二,整体上处于全省中等偏后的水平。但是三市的农业结构生态位靠后,说明农业发展结构有待调整。而基础生态位排名较为接近,处于中等水平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亳州现代化生态位居于全省第一,而宿州、淮南分列第四和第六,排名也相对靠前,表面这三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处于全省前列。

第五类,马鞍山、淮北、铜陵、黄山和池州:这五市综合生态位处于靠后的位置,同时规模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现代化生态位占据全省最后五位,但是注意到结构生态位相对比较靠前,尤其是池州和铜陵位居全省第二和第三。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利用2017—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相关农业数据,测算各市农业生态位水平,并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来研究各市农业竞争力水平。研究发现,农业规模对于农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大。但是安徽各市地形地貌、自然资源、气候状况差异较大,通过扩大规模提升农业竞争力空间有限。同时农业规模较大的部分地区存在着生产效率不高和农业内部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这两方面是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农业大市进一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突破点。对于农业规模相对较小,农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地区来说,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是限制其发展的短板。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当前安徽地区总体农业产量高,但各市农业生产力分散,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层次偏低。因此,在稳定农业产量的前提下,应向农业高质量发展转型。从产业链源头着手,整合种植、加工、采购、物流等多个环节,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模式。

(二)合理布局农业内部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发掘地区特色,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做大做强特色农业,避免各地之间的重复竞争,将相关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向优势农业领域倾斜。要充分披露市场信息,使农户、農业企业能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生产调整,政府部门要在全省范围内做好并细化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各地市之间的统筹协调。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找准定位,合理调配资源在省内流动,避免在同种产品上过度竞争。

(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落实政策。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要加强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电力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用电的便利程度。要进一步普及、加大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昉, 王德文. 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5):41-54.

[2] 庞英, 王伟. 新时期山东省耕地利用模式区域特征——基于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7(1):89-94.

[3] 陈卫平, 赵彦云. 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管理世界, 2005(3): 85-93.

[4] 厉为民. 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J]. 粮食经济研究, 2004(4): 2-13.

[5] 王宝义, 张卫国.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省际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8): 107-120.

[6] 朱春全.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 生态学报, 1997(3): 24-332.

[7] 彭莹, 严力蛟.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城市竞争发展策略[J]. 生态学报, 2015, 35(7): 2195-2205.

[8] 程乾, 方琳. 生态位视角下长三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J]. 经济地理, 2015, 35(7): 183-189.

猜你喜欢
生态位安徽
有关无穷小的极限求解方法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生态位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生态位视野下纯网综艺优势初探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