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霸王鞭运动表现形式

2020-11-08 12:30段旭亮郭海英
关键词:表现形式动作运动

段旭亮,高 晶,郭海英

(1.晋中学院学生处,山西晋中 030619;2.晋中学院体育系,山西晋中 030619)

榆社霸王鞭经历十余个朝代更替,延续传承1 700 余年。榆社霸王鞭的发展史是华夏文明传承史,也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缩影史[1]。榆社传统社会的家庭、家族、村落、团体等,就像大大小小的历史存储器。在榆社霸王鞭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参与霸王鞭这种歌舞表演与观赏的群体,以及乐器、道具、服饰等构成了榆社霸王鞭传承的“硬件”。而榆社霸王鞭表演中的各种动作、歌曲、乐谱则构成了榆社霸王鞭运动传承的“软件”,这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构筑成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2]。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文献法

在图书馆以及文献检索平台,检索与搜集关于榆社霸王鞭运动相关内容,经过筛选,高度相关文献2篇,现有研究成果较少。

1.2 访谈法

对榆社霸王鞭省级传承人、榆社县霸王鞭表演队队员、普通群众进行访谈,了解并收集整理与榆社县霸王鞭历史、发展、艺术、动作等相关详细资料和信息。

1.3 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霸王鞭的表演形式、基本表现内容和特色,如:表演形式、节庆习俗中艺术的表现形式等;调查榆社霸王鞭运动的动作表现形式与历史文化。

2 文化表现

2.1 物质文化表现形式

据榆社古县志记载,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皇帝石勒,他勇于改革的精神对民族融合起了积极的作用,霸王鞭的产生和传承与石勒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榆社霸王鞭运动不仅能够为当地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能为社会学、音乐学、民俗学、体育学等学科的专项研究积累宝贵的文史材料[3]。

2.1.1 地域鲜明的器具

榆社霸王鞭运动的器具极其独特,分为单鞭和双鞭,全都是用一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制造而成,见图1。竹竿或木棍两端系上红布条、铜钱、旗穗、小铁环、铜环等,后改为铜铃,并系红绸布条或金色穗条。扇为颜色各异的彩扇,舞动霸王鞭时清脆有声,叮当作响,红绸飞舞,金穗闪动,格外醒目。

图1 竹竿制造的霸王鞭

2.1.2 热情如火的服饰

榆社霸王鞭运动最早时候的服装是古代穿着,战国时期为了庆祝胜利而有的霸王鞭,随后流传到民间老百姓手中服饰也是以大红色为主,象征一种喜庆,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以大红色为主。榆社霸王鞭传统表演服装是民族服装,休闲娱乐表演时对演出服装没有特别要求,一般着生活装,但如果是传统节庆表演,在六七十年代一般均着传统民族服装[4]。

2.1.3 变迁的运动舞台

榆社霸王鞭运动的表演场地从街头、平地、晒谷场、草坪等环境下进行艰难的发展和传承。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提高,政策的不断改革,参与霸王鞭的人在不断增多。在各种节日中展现精彩、华丽的表演,除了在广阔平坦的大、小广场开展霸王鞭运动表演,还在各个乡镇、周围邻县,甚至发展到了省、市电视台的舞台。

2.2 精神文化表现形式

榆社霸王鞭运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民族文化。历史上,榆社县是偏僻、闭塞的贫困山区。社会创造力不足,生活条件艰苦,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更是困难,导致文化、文明教育相对落后。

榆社霸王鞭运动最初产生于军营,流传到民间,辈辈传承,代代珍爱,成为传承传统文明、延续历史命脉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寓教于乐”的表演方法,传承“移风易俗”和德、智、体、美全面的精神文化,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化自信有一定的作用[5]。

2.3 制度文化表现形式

榆社霸王鞭具有悠久深厚的群众基础,所反映和表现的内容与民俗民风紧密相随。有些事对图腾的崇拜,有些是与宗教信仰有关,但更多的是民间生活习俗和制度。在年节、婚丧、祭祀等群众性民族活动中,包容有独具一格的表演艺术、悠久的传承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间相关的图腾、信仰、生活习惯、制度、风格特色等。

榆社县在五胡十六国的时候,是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人占多数外,还有羌族、羯族等,后赵皇帝石勒就是羯族部落的人,正是这种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给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契机。传统的习俗、不同的民族语言产生了不同风格的霸王鞭,这就导致了各民族间的习俗、思想文化的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可以说,榆社霸王鞭是多民族融合制度发展的产物[6]。

3 运动艺术表现

3.1 造型表现形式

榆社霸王鞭运动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以节奏明快、粗狂豪放、铿锵有力、欢乐祥和的表演风格与亮丽鲜艳造型表现以及欢快流畅的艺术特征,深受群众喜爱。

榆社霸王鞭运动的造型独特,从头饰、围巾、服饰、鞋、道具都别具一格,这些都体现了悠久的榆社霸王鞭运动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霸王鞭运动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由静态和动态两种造型方式呈现给大家,见图2、图3。

图2 1960年榆社县文艺会演静态造型图

图3 1994年欢庆国庆晚会会演动态造型图

静态造型是霸王鞭运动演绎完以后的动作呈现,可以充分体现霸王鞭的文化和历史。动态造型所呈现出的是动作身体部位整体的运转和节奏型[7]。任何一个民族的表演动作都具备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节奏,这是各个民族形成自己独特艺术文化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与分析民间体育的文化风格特征及形成原由,是正确了解和把握一个民间的体育文化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也是传承和发展榆社霸王鞭运动的重要环节。

3.2 表演表现形式

榆社霸王鞭运动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和不断挖掘创新,表演形式由双人逐步发展到群体,既可编排人数不等的情境性节目,又可编排成百上千表演情绪性广场节目。其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神韵,抒发出浓厚的黄土高原文化气息,极具地方文化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8]。

3.2.1 双人表演

最初双人表演的形式是由一男一女表演,男子手持鞭,女子手舞扇,见图4。男子的服装为古代将士服,女子穿柔纱彩衣。两人面对面进行练习,通过步伐的变换,双方交换位置。同时,对演又是一种集体表演的变换形式,一般是两队面对面进行表演。

图4 双人表演形式

3.2.2 集体表演

经过发展创新,现在的表演形式多为多人表演,即集体表演形式,见图5。男女都持鞭,变单一的磕打四肢为磕、打、挑、转、翻、荡、摇、摆、甩等十多种花样。现如今多人表演成为了霸王鞭表演的主要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9],逐渐形成了“文娱形式”,因为能让更多广大的爱好者参与。

图5 榆社霸王鞭运动游街集体表演

3.2.3 广场表演

图6 2006年榆社县河南街中心广场表演

表演人数众多时便变为广场表演形式,见图6。由于榆社霸王鞭运动是由后赵石勒军营传入民间的,最初民间打霸王鞭主要是用于祭祀与祈祷,所以最初活动的主要人群是巫师或部落及村里有威望的长者带领下属人员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榆社霸王鞭运动逐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参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和身体健康要求越来越重视,榆社霸王鞭运动具有健身、娱乐的价值,成为老少皆宜、全民热心参与的娱乐健身项目。

3.2.4 舞台表演

榆社霸王鞭运动最初对场地的选择较为随意,只要是平地、晒谷场、草坪等都可以。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提高,有了许多广阔平坦的大、小广场,为百姓提供了便利,参与霸王鞭的人也在不断增多。

表1 榆社县霸王鞭舞台表演变迁

由表1可以看出,榆社霸王鞭运动发展日益壮大,这是历代传承人、参与者的辛苦付出所得来的成果。榆社霸王鞭运动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其原因在于对参与者要求越来越严格,有效地结合了当地人民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不断创新改革舞台表演风格,让更多的当地人了解到霸王鞭的动作精髓以及历史文化,并且在精神上也有所收获[10]。因此,霸王鞭宣传推广越来越好,参与人数也日益增多,知名度越来越大,舞台也随着更加光鲜亮丽。

更多参与者加入以后,不断挖掘创新榆社霸王鞭运动,根据表演内容及编排意向,还常常被搬上舞台,如《霸王神韵》《庆丰收》《欢庆》《娶亲》等舞台表演形式[11]。

3.3 语言表现形式

原始时,将士们为了庆胜利就敲着锣,手持鞭,口中呐喊,神采飞扬;现在榆社霸王鞭运动是靠音乐、内心、神态、动作去展现。随着时代的发展,20 世纪60~80 年代,榆社霸王鞭是一边表演一边唱歌词的,如《榆社就是好》《唤妹子》《妹妹找歌》《对花》等歌曲。运用榆社霸王鞭运动音乐来反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原来单一的传统曲调需不断满足和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县文艺专业骨干和民间艺人们根据霸王鞭的主题内容,在传统曲调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12]。1994年县文化馆为漳河商场文艺队编排的节目,见图7。

4 运动动作表现

4.1 上肢动作

霸王鞭上肢动作是以手臂为主要运动部位去呈现的,在“四十点法”练习者手持霸王鞭中央,左右上下舞动磕打身体的各个关节,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响声,并由此引发上身的摆、拧、舞等动作。

首先要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捏好霸王鞭,无名指和小指辅助。打法按照乐谱中的“|23 21|23 21|25 52|”的节奏进行,每个音节敲打身体的一个部位一下,如“2”敲头敲打左肘时,“3”换鞭尾敲打右肩,一定是鞭头一下鞭尾一下,连贯起来敲打,哗哗的响声和连贯的动作优美动听。1997年文艺会演,见图8。

图8 上肢动作表现形式

4.2 下肢动作

榆社霸王鞭下肢动作以腿、脚主要部位展现。和上肢动作配合,霸王鞭击打的位置由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展到双鞭互磕,触打地面。虽然在原始步伐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弓步组合”,形成舞、打、跳、跃、屈膝、后仰、弯腰、蹲跳、前进、停留、蹲下等动作。脚下步伐要轻巧、灵活才可以展现出霸王鞭的精干、漂亮的动作[13]。

下肢动作受有规律的音域和节奏影响。例如:在“老八点”中前4 拍脚是不动的,从第5 拍开始右脚点步在左脚右侧,腿打开。左脚变后脚,右脚提膝勾脚磕打两下脚心,左脚后勾磕打脚心。榆社霸王鞭运动为了迎合音乐其脚下步伐,其脚下步伐距离较短、运动幅度不大。2007年游街表演,见图9。

图9 下肢动作表现形式

4.3 躯干动作

霸王鞭躯干动作主要以肩、胸、背、胯三个部位的摆、拧、荡、摇的频繁扭转与身体的大部分部位相互配合,充分体现了传统霸王鞭和现代霸王鞭完美结合的神韵,抒发出浓厚的黄土高原文化气息,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和动作表现[14],见图10。

图10 游街集体表演躯干表现形式

例如:“老八点”中的第一拍鞭子磕打完左手身体后仰右肩略微后转,左肩向前磕打大腿后右肩向前左肩朝后再次进行磕打动作。每一拍、每一个动作都由躯干部位动作的配合把霸王鞭简捷、明快、精干、优美的动作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15]。

5 结语

榆社霸王鞭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表现形式也是独具一格。榆社霸王鞭运动所呈现出来的动作既是朝代更替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标签,更是各个时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最活跃的基本要素。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动作运动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浅析安德鲁·怀斯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试论藏族题材油画抽象美的表现形式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表现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