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的深度生成

2020-11-08 11:05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214046宋怀甫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玻璃板蜡烛灯泡

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214046) 宋怀甫

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科学探究主要包含7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核心,通过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寻找并归纳物理规律,还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做好实验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中的操作、现象、数据和困惑生成实验的深度学习,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入,深度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1 根据实验现象深度生成

物理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活动。如果只能利用直观的实验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是肤浅的课堂。如果能充分挖掘实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课堂是深度课堂。

案例一: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1)如图1所示,剪2个大小一致的圆纸片,制成2个锥角不同的纸锥(扇形的圆心角不要剪掉)。将2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哪一个纸锥下落的快?你是怎样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

(2)有没有其他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如果将2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实验,第(1)个问题学生凭借一己之力还能勉强解决,第(2)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了。为了根据实验现象促成深度生成,实验前不仅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纸锥的下落过程,还要把纸锥下落的过程和落地的先后进行截屏,如图2所示和图3所示。采用问题串的形式深入浅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师:根据图2,你能判断哪个纸锥下落得快?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

生:小纸锥下落较快,因为相同时间内小纸锥通过的路程长。这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可以称为“相同时间比路程”。

师:根据图3,你发现哪个纸锥先落地?你能判断哪个纸锥下落得快?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

生:小纸锥先落地,小纸锥下落得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纸锥运动时间较短。这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可以称为“相同路程比时间”。

师:把较高处的小纸锥和较低处的大纸锥静止释放,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

生:可以分别测量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分别计算出小纸锥和大纸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以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

师: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比较速度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慢。

通过纸锥下落的实验现象,学生学习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师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可见用好实验现象可以促进深度生成。

2 根据实验操作深度生成

没有精准的实验操作,有时甚至不可能完成实验。现在的考试也重视了实验过程的考查,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操作,更要重视实验操作的深度生成。

案例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师:如图4甲所示,利用茶色薄玻璃板、2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铅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点燃蜡烛A,眼睛在A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在哪里?怎样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请同学们进行实验。

生:蜡烛A的像在玻璃板的后方,手拿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水平桌面上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蜡烛B就可以代替蜡烛A的像。

师:如图4乙所示,玻璃板倾斜放在桌面上,观察蜡烛A的像在哪里?手拿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水平桌面上移动,蜡烛B还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吗?

生:实验发现,玻璃板倾斜放在桌面上,蜡烛A的像在玻璃板后水平桌面的斜上方,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师: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薄玻璃板应该怎样放置?

生:薄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

在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请2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图5甲、乙、丙中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师:根据甲、乙、丙3张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薄玻璃板和蜡烛A要怎么放置?

生:玻璃板和蜡烛A都要垂直于桌面放置,这样手拿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水平桌面上移动,蜡烛B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学生感悟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想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和蜡烛都必须垂直于桌面放置。

3 根据实验数据深度生成

实验教学中为了深度生成,教师有时要预设陷阱,先让学生陷进去,然后再想办法让学生走出来。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有步骤的认真做完了实验,教师要重视实验数据的收集。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还可以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深度教学。

案例三:复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课前准备了下列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20 Ω,1 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1个,导线若干,5 Ω、10 Ω、20 Ω的定值电阻。

实验前设计了电路图,如图6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1)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出5 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并填入表格;

(3)分别换用10 Ω和20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精心收集证据。第一组实验数据见表1。

表1 第一组实验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甲: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学生乙: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师: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阻与什么无关?

生: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师:既然电阻与电流无关,能说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吗?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怎样表述?

生:不能说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应该说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第二组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第二组实验数据

师:该同学在实验中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 V,他测量了2组数据,第3组数据为什么没有测量出来呢?

生:把2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不能调节到1.0 V。

师:看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阻两端的预设电压不能随意设定。把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1 V;取下5 Ω的电阻,把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滑片P怎样移?

生:每次更换较大的电阻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都要向阻值增大的方向移动。

师:把2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滑片P怎样移?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电压还是大于预设电压,你的预设电压最小只能是多少?

生:把2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此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就是最小预设电压。

师:电阻两端的预设电压最大是多少?

生:根据串联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 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大,等于电源电压。

师:2节干电池串联,电源电压是3 V。如果分别把5 Ω、10 Ω和20 Ω的电阻接到电源上,电阻两端的电压都是3 V吗?请同学们根据电路图7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到的一组实验数据见表3。

表3 实验数据

师:分析表格中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外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师: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确保3个电阻都能在预设电压下完成实验,把哪个电阻接入电路,预设电压最大?

生:把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此时5 Ω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就是最大预设电压。

师: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确保3个电阻都能在预设电压下完成实验,把哪个电阻接入电路,预设电压最小?

生:要确保3个电阻都能在预设电压下完成实验,把2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此时20 Ω的电阻所分的电压就是最小电压。此时外电路的总电阻为40 Ω,根据外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可知40 Ω的电阻所分的电压大于2.6 V。所以,电阻两端的预设电压的最小值Umin。

电阻两端的预设电压U的范围为:1.3 V

在复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根据学生测量的实验数据深度学习,深刻理解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随外电路电阻的增大而增大,电阻两端的预设电压有一定的范围。

4 根据实验中的困惑深度生成

尽管在实验前,进行了实验设计,甚至教师可能用PPT展示实验步骤,但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困难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己能迎刃而解;有的困难,即使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可能还是很难解决。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不应该回避,可以在交流环节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实验的深度生成。

案例四: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实验与记录如下:

(1)按照图8(a)连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3)闭合开关,移动划片,分别使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等于和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4。

表4 数据记录

教材上给出了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即可。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电路故障的技能,教师也可以在实验前给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增加难度,把灯泡旋起来一点,使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在实验的交流环节,可以来解决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电路故障问题。

师:测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电路连接正确,但是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

师:请你根据图9分析一下电路故障的原因:先取下电压表,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电路断路。

师:哪里断路呢?根据电压表有示数,可以判断电压表所在电路是通路。教师用红笔画出电压表所在电路,如图10所示。电压表除外,原电路哪里断路?

生:可判断出灯泡断路。

生:实验中还发现,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0.5 V时,灯泡不亮。

师:灯泡的亮度由什么决定?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0.5 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

生: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0.5 V时,灯泡的电流是0.16 A,灯泡的实际功率是0.08 W。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灯泡也不亮。

在探究实验的交流环节,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让学生掌握电路故障的分析技巧,明白灯泡不亮的原因,促进实验教学的深度生成。

猜你喜欢
玻璃板蜡烛灯泡
灯泡创意秀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空杯提重物
空杯提重物
玻璃板成像小实验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