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2020-11-09 02:57王路永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业种植比较优势

[摘要]作为粮食大国,我国对经济进行发展所依托动力的主要来源为粮食发展,近几年,围绕其所展开研究逐渐变得深入。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在粮食作物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分析中,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节约,赋予作物更强大的竞争优势。首先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理论提出和实践应用进行说明,其次阐述了影响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发挥的因素,最后探究了粮食作物的具体比较优势。

[关键词]粮食作物;农业种植;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A

粮食既是维持社会运行、推动国家进步的物质,还是农民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要想使社会、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对作物种植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我国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对相关作物品种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与论述,可为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学者及有关人员应注重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结合成本分析法,对粮食作物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以此来达到增强粮食作物生产销售的经济性与科学性的目的。

1 理论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对先天要素做出比较或者对后天创新带来的附加值进行分析,具体可细分为相对竞争优势和绝对竞争优势。本文涉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对作物种植规模、市场占有率等要素进行分析,综合运用成本分析法对作物在比较优势下的收益情况进行说明,旨在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除此之外,将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在主要作物的分析工作中,可为作物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发挥比较优势应用价值。

2 比较优势研究

2.1 研究意义

近几年,无论是丽水市,还是我国其他城市,所种植粮食作物的产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也为粮食产业所固有比较优势的强化提供了支持。深入研究主要作物表现出的比较优势,通常会带来以下积极影响:其一,使供应粮食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二,将市场发展所产生差异消除;其三,使经济发展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以粮食产业为载体,对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可为市场改革提供转折点。现有研究往往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确保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被视为对区域布局进行调整的指导思想,旨在使调整后种植区,拥有更加突出的社会价值。当然,在对比较优势所提炼出战略进行发展时,有关人员应对农业区域引起重视,以宏观角度为切入点,完成促使作物向着科学而高效的方向前进的工作,通过对原则和战略加以制定的方式,确保农业区域被赋予比较优势可获得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对形成比较优势所依托机制加以完善,使农业区域的固有优势得到全面保障,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即:为区域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做铺垫。第二种,少数学者认为不断发展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调整与更改,农业发展出现变化的情况无法避免,少数地区面临着比较优势消失的威胁,由此而带来的连锁反应,主要是增加了农业发展危机出现的几率,由此可见,对比较优势表现出的不足加以解决,可促使我国农业向着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2 影响因素

由上文分析可知,要想使粮食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关键是以比较优势为切入点,对主要作物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做的原因是粮食发展主要受产业布局影响,对自然取向突出的作物种植而言,获得理想产量的前提便是合理划分种植区域。作物比较优势所遭受的影响,往往来自多个方面,相关领域的学者,纷纷结合自身认知给出了可能存在的原因,例如,部分学者以理论分析模型为依据,对影响原因加以分析,得出“在社会主义背景下,比较优势往往由作物质量、价格决定”的结论,另外,消费者对做作物需求的迫切程度,同样会给其价格带来影响,总而言之,在生态环境、市场营销等方面,价格和质量均存在紧密联系。当然,获得广泛认可的结论,还有“我国现行贸易模式相对稳定,使作物比较优势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流通体系与农业政策”。上述结论均有大量理论作为支撑,应当引起重视。

2.3 具体优势

粮食作物是发展国家的核心物资,因此,要想使社会更加和谐,使经济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关键是确保作物安全。一般来说,对作物进行获取的渠道,主要是进口和自产,而作物生产对环境所提出要求相对繁琐、细致,只有使作物拥有最佳的生产环境,才能达到产量、供给量持续上升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学者纷纷选择以经济学理论为切入点,借助比较优势所延伸出的原则,完成研究工作,为作物发展提供支持。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产业布局给作物发展所带来影响十分直观,这是作物生产所固有自然取向所决定的,种植区域和产量存在直接联系,为优势区域、最佳区域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优势或最佳区域种植作物,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项工作给种植者、社会所带来收益,自然更加可观。以丽水市为例,该地区所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其中,小麦拥有较其他作物更强大的比较优势,玉米次之,大豆再次之,在比较优势方面,不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为水稻。不同作物都有相应的峰值,在峰值前后,作物發展相对平稳。

目前,对比较优势进行比较的切入点,主要有显示比较优势、进出口数量等,下文便以丽水市为例,围绕粮食作物展开研究,供有关人员参考。

第一点,显示比较优势。巴拉萨对贸易比较优势进行测算的方法为显示比较,其中,显示所指代内容,主要是产品占国家出口份额和世界出口份额之比。对优势指数进行计算的公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RCAnm所指代内容是n国所种植m作物的优势指数;Xnm所指代内容是n国所种植m作物的出口金额:Xnt所指代内容是n国所种植作物的出口金额;Xwm所指代内容是m作物的世界出口金额;Xwt所指代内容是世界作物出口金额。若计算结果>1,则表明n国所种植m作物的比较优势明显,若计算结果<1,则表明n国所种植m作物不具备比较优势。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结合计量模型展开分析可知,不同作物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由大到小顺次排列如下:玉米>大豆>稻谷>小麦。这是因为玉米、大豆所需资源存在较高重合度,我国对二者所制定政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分析现行政策可知,玉米生产所受保护较大豆生产更加全面,这也是玉米拥有更大优势的原因。上述情况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为明显,对市场经济进行大力推广,可使情况得到较为明显的转变。

第二点,进出口数量。出口量较大的作物是玉米,其次是大米,再次是大豆,最后是小麦。20世纪末,我国进口小麦的数量缓慢减少,大豆成为主要的进口作物,这表明人们对大豆所提出需求不断增加,作物生产趋势自然向大豆种植靠拢。在玉米、大豆进口数量增加的背景下,需要对大豆种植过程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大豆和玉米对发展农业经济的应用价值。

第三点,劳动带来收益。劳动力要素在作物种植中发挥主要作用,需要分析作物种植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投入状况,对不同作物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分析,以此实现劳动力密集型作物品种的科学发展,尽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为农业经济的进步贡献主要力量。劳动收益是指减税收益与用工数的比值,稻谷所带来劳动收益,通常较其他作物更高,其次是玉米,再次是大豆,最后是小麦。由此可见,若以劳动收入为依据,比较优势明显的作物为稻谷,这表明种植和管理稻谷时,对大量人力资源进行了运用,旨在对粗放经营给稻谷单产所带来影响加以遏制。若以纵向视角为切入点,主要作物用工数量的下降趋势均十分明显,这也间接表明我国拥有了更高的机械水平。

第四点,纯收益率。以亩为单位,种植成本最高的作物为稻谷,最低的作物为大豆,通常来说,大豆为稻谷的1,2,导致作物成本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的原因,通常与物质费用存在直接联系,可以说,对作物生产成本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物质费用。若以减税纯收益为切人点展开分析,则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一旦收购价格指数出现明显下降,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的减税纯收益就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第五点,政策优势。我国的特点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农业政策进行制定的出发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作为主要作物的大豆,通常不具备较高的单产,所制定政策自然更倾向于其他作物,例如,玉米。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当下,出于使作物品种结构得到优化的考虑,政府着手对农业布局进行调整,但是,大豆生产所涉及内容仍然较少,这点应引起重视。现有政策并未给定大豆进口所对应的关税配额,可为大豆种植提供保护的政策仅有进口关税一项,作为大豆资源有力争夺者的玉米,既拥有关税配额,还拥有极高的税率,若进口高于关税配额,进口玉米价格就会呈现出“断崖式”下跌,大豆价格所受影响十分有限。上述情况的出现,使玉米生产拥有了强大动力,但是,已接轨国际市场的大豆市场,将上述情况所带来影响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综合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所得出结论可知,我国拥有极高的大豆进口量,以大豆为原料的制品,现已成为主要消费来源,因此,大豆生产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動。

2.4 经济相关性

由经济学所衍生出的比较优势,现已被用于对粮食作物进行研究,旨在使作物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实践所得经验为依据,结合现有研究及相关理论可知,作物生产所表现出比较优势,通常与外界因素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从经济发展、市场改革等角度来看,对作物生产进行发展,往往会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若换个角度看,经济发展在推动作物生产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的关系为相辅相成,上文以丽水市所种植作物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比较优势进行全面分析的方式,为作物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证明,要想使作物得到持续发展,关键是对比较优势被赋予功能进行充分发挥,使社会经济拥有前进所需的强大动力。比较优势在我国农作物中的应用,对分析作物经济优势、发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可在比较优势理论框架范围内,对粮食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进行优势比较,由此选择优势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品种,作为当地农业生产与销售的主要来源,为盘活农业经济市场做出主要贡献,发挥比较优势的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论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内容加以分析不难看出,在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的比较优势分析中,对生产规模、价格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与论述,可得出小麦和玉米所拥有比较优势明显的结论,二者均可实现劳动力投入和生产资源利用方面的有效节约,有利于作物生产过程中规模经济的合理实现,对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畅坤,许超宗,高萧消,等.人世以来中国与印度谷物贸易比较优势状况浅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 (03).

[2]叶志标,李文娟.小麦空间布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的研究现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03).

[3]韩会庆,黄娅,俞洪燕.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 (01).

[4]倪国华,周昊.我国三大主粮的分区域布局与供给曲线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2).

[5]韩国明,朱侃,黄雪松,玉米种植时空变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2).

[作者简介]王路永(1964-),男,浙江丽水市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粮油作物栽培。

猜你喜欢
农业种植比较优势
如何实现农业种植的预算管理
试论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浅谈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