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对策探讨

2020-11-09 02:56周丽娟李春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周丽娟 李春江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载体和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从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和社会实践质量,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健全社会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机制。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下的时代发展趋势,制定适合大学生实际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对策 ;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具有较大区别。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根据课程所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是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体验和再教育能力得到优化的重要方法和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实现新课改以来,在客车上进行了整合,课堂教学的课时数量相对有所增加,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更好的优化,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大学生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论和能力,而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生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要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首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要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内化,并且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发展教育内容与实践方式的多样性

教師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参与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利用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自身的特长,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且通过自我参与提高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有效的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刻板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充分强调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统一

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好的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使学生首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为学生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和行动的准备。

(四)当前社会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实际需要

大学生的成长受到更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有着更加具体而深刻的认知,这样学生在将来择业就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定位自身,避免学生因对社会的期望与社会实际不符而带来的落差感,从而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认知需要加强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教学,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的,由于各部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认识不统一,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产生了不平衡现象,因此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部门和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要统一认识,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并且针对提高其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需要提高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教理论知识和实践统一的实现方式之一,并且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良好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应当提高自身的主观认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并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踏实认真的学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并且强调功利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具备与之相应的精神和品质,在此过程中没有起到锻炼作用。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增强协调性

要体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需要社会的各个组织共同参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和场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需要全社会形成共同的育人机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程度不深,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实践场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成了空中楼阁。只有各级教育部门和机关单位统一协调起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场所,才能从宏观方面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思想认识,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者和组织者都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途径。只有提高思想认知,增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统一,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统一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才有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时间活动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观念,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实际学习需要,这样才能找准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者应当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从传统的主导者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管理者要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实际需求,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深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体现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原则。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还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社会实践活动氛围,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提供必要保障

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深入实践,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且充分发展自身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长处,并且能够利用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形成带动趋势,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要成立信息反馈小组,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监督與引导,通过适当的外部约束,能够促使学生按照工作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社会实践,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小组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更好的完成活动任务,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当下社会的现状,并且为学生的后阶段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管理者也要通过信息反馈小组反馈出来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四)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发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方式

为了有效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还要借助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掌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中首先要摒弃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和量化性的评价,在优化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首先要发挥出宏观调控作用,首先针对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是否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做出来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其次,要建立综合性和双向性的师生互评,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而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激励,对于具有一些缺点的学生,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加以改正。

(五)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深度和广度

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在选题策划以及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科学的优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政治自信、民族自信和道路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统一,加强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的认知,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信念,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学生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东坡,王学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教育导刊,2014(08):75-78.

[2] 周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3(07):29-30.

[3] 蒋华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探析[J].学理论,2019(05):66-67.

[4] 王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102-105.

作者简介:周丽娟(1976- ),女,河北兴隆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硕士学位,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党建。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