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核心素养融入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020-11-09 03:19余凡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余凡

摘 要 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已进入全面推行阶段,但随着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质量不断提升,现代学徒制实施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核心素养未能融入课程建设中。核心素养强调人才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提升和适应转型能力,这是社会大融合大发展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关键特征。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以企业为主体,调研行业特征和企业需求,分析归纳核心素养特征,并据此修订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制定对应核心素养能力品格特征的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终实现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物业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0-0055-05

现代学徒制强调以企业为主导、以学徒的技术技能学习为目标[1]、校企“双主体”育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体现,其要求学校和企业都必须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育人的各个环节,确保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行业企业培养“合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前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亟需解決的问题是行业所需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未能充分融入课程建设中,校企“双主体”育人重在专业知识传授、职业技能训练和基本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包括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工匠精神、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能力、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现代学徒制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上,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高职课程建设中,是我国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首先设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建设的路径,然后以S高职校物业管理专业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核心素养融入高职课程建设路径设计

高职课程建设的突出特征和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包括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环节等。图1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核心素养提炼、融入课程建设过程始终的路径。

首先,依托现代学徒制模式,发挥企业主体优势,提炼行业企业所需人才核心素养特征。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精髓在于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充分参与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实现通过发挥企业主体优势,分析行业特征、典型工作岗位(群)特点、典型工作过程特征,来准确提炼出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确定核心素养特征。

其次,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分析归纳核心素养特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素养提炼出来后,校企双方在充分尊重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分析、论证、细化、归纳核心素养的各项能力特征和品格特征,形成可实现、能落地、具体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再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入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三部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重在人才基础素养的培育,包括个人品质、基本技能和能力;地方课程重在人才区域性内涵的培养;校本课程则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因为其开发建设是从契合行业发展、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特征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最主要环节,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真正凸显了职业教育个性化、差异化、职业性等特征。校本课程建设核心内容包括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式、编写校本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师资队伍建设,这些环节是核心素养融入并能够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每一环节每一个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和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最后,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体实施机构,落实课程建设方案,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落地实施是所有建设方案目标实现的关键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是负责拟定政策等,组建具体落实的实施机构,由实施机构进行全过程的实施、监控,并反馈效果,及时修正偏离培养目标的具体做法,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S高职校物业管理专业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物业管理专业是S高职校商学院重点专业,该专业从2016年开始与苏州市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师资团队打造、专科特色课程开设、实训实习制度完善、学生招生和就业统筹协调等多方面展开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形成“教学相长、工学交替”的教学理念;打造出“能上讲台、能下一线”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发了包括校本教材、MOOC课程在内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库;实现学生“入学即就业”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该专业正通过校行企三方合作途径进行“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1+X”证书试点。

(一)提炼物业管理行业所需人才的核心素养特征

1.调研学生质量,确定能力弱点,作为提炼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基础

2019年2月至6月,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培养学生的质量进行全面调研。调研对象为该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学生(共117名),及参与实践、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就业指导的企业师傅,具体调研对象、对应的调研内容及阶段选择,具体见表1。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并且利用CVR检查了问卷的信效度。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三个年级学生各评价点的综合得分(认可度)情况,具体见图2。

从图2可见,该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基本的道德品质、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都达到了企业要求,给予的评分很高,均在90分以上;但是企业对就业、实习、实训中,学生体现出来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共同处理问题能力、团队融入度、新知识更新能力、获取及运用信息能力、新学习方式接受能力、组织能力、统筹能力、规划与指挥协调能力等评价却很低,均低于80分。而从企业重视程度分析,企业更加重视的能力恰恰是这些得分比较低的指标。

2.以合作企业为主体,提炼行业核心素养具体特征

以合作企业为主体,以学生所缺能力为针对性基础,进行行业特征、典型岗位(群)、典型工作过程调研,提炼物业管理行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具体特征。以上文专业调研获取的指标为基础,对物业管理行业特征进行分析,分解该行业典型岗位及典型工作过程的特征,再结合合作企业人才评价核心点的分析,总结提炼出物业管理行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核心素养,具体见表2、表3、表4。

(二)召开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归纳所提炼核心素养特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据前文学生培养质量调研结果,物业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实现企业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基本的道德品质、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只需针对核心素养的融入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融入物业管理行业所需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可以分析归纳为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和職业发展能力五种能力目标。据此,修订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入核心素养的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物业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是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校企共同构建的,包括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具体见表5。其中,职业素养课程主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通识要求开设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3]、技能和基本品格;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则是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合作企业用人需求设置的课程,以校本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但是,该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不充足,已有校本课程仍然套用通用课程知识点,没有凸显行业特征和企业需求,需要按照修订的融入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进行开发建设。图4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与合作企业“双主体”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模式,所有校本课程开发都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物业管理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核心内容,具体见表6。

教师是落实融入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角色,因此,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5]。物业管理专业已建成一支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优秀员工共同构成的“双元型”教学团队,目前正通过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培训提升机制、激励与督促相结合机制来优化提升师资队伍。

(四)组建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小组,落实课程建设方案,监控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过程及效果反馈,是保证培养目标最终实现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根据S高职校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特点,该专业建立了包括课内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实习质量监控在内的“三级”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由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的具体实施小组(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师傅、企业导师组成)负责落实,并进行质量效果反馈。课内教学质量监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等与课程标准[6]中制定的内容及目标一致性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重在训练内容、项目任务设计、过程操作等与既定课程标准一致性监控;实习质量监控重在结合工作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与既定实习目标一致性监控。“三级”质量监控都会考核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能否有效分解知识点,并自觉地将核心素养化为言传身教,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企业师傅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是否将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以身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三、总结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是对“如何培养合适人才”问题的回答,而核心素养则是“培养什么人”问题的答案。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核心素养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过程始终的探索,是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深度改革和全面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职业教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的关键举措。高职专业需要充分调研提炼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特征,然后通过岗位及工作过程分析归纳为教学领域可实现可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以校本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发融入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落实核心素养的融入。另外,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实现融入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的实践转化。

参 考 文 献

[1]黄露,等.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热点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5.

[2]花鸥,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逻辑及其课程建构[J].职教论坛,2019(6):50-55.

[3]刘洪银.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17-21.

[4]陈宏艳,等.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8(3):57-61.

[5]张俊平,等.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江苏教育,2017(10):9.

[6]张理晖,等.《悉尼协议》视域下高职现代学徒制目标标准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10-14.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