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人物分析《双城记》的仁爱精神

2020-11-09 03:27王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城记仁爱

王纯

内容摘要:本文以梅尼特、露茜、卡尔登、代尔那四人的亲身故事经历作为出发点,从动作、线条、言辞等方面探究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宽容式”、“温情式”、“无私式”、“绅士式”仁爱精神以及其价值,这种仁爱精神亦被誉为小说之核,为探寻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并对读者的思想意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及升华作用。

关键词:宽容式 温情式 无私式 绅士式 仁爱

一.梅尼特“宽容式”仁爱

梅尼特是不幸与幸运的结合体,令人发颤的不幸降临于他身边:“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原来姐弟二人是侯爵家的佃户,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残忍杀害了他们全家。”正义善良的梅尼特医生果断决定向朝廷告发此事,不幸的是这封控告信落到被告人的手中,梅尼特理所當然地沦为比侯爵家的佃户更悲惨的受害者,被囚禁于巴士底狱,过着日复一日的惨淡生活。

作者之后借得伐石先生方话语侧面渲染此惨淡:“为什么!因为他被锁着过了那么多年,要是现在让门开着不锁,他会给吓得——狂喊乱叫——发疯——死掉——还有我说不上的灾难。”当时那个残忍的场景像不散的梦魇一样一直压在他的心头,其身心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幸运的是在18年后他获释,并被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和未来的女婿悉心照顾,但他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而且占据主导地位的无疑是苦涩感,这个未来的女婿的身份——曾经残忍杀害佃户并让他忍受数年牢狱之灾的侯爵的儿子,让他心如刀绞,忍受着巨大的煎熬与折磨。

一边是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的美好爱情,一边是那段他至死也无法忘记的悲惨回忆,两者是不可能完美统一的矛盾体。而梅尼特最终成全女儿的幸福,选择将过去那段回忆埋葬,一个人默默承受着煎熬。因为对女儿深切的爱,他选择了宽容:“马奈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这种仁爱[1],代表着宽容、代表着一个父亲对心爱的女儿最深的执念,伟大且珍贵。

二.露茜“温情式”仁爱

露茜是作者想要极力刻画的一个温情人物,她温和、友善、充满爱心。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所以当代尔那遭遇危险后,露茜第一时间突破一切险阻来到了危险重重、动荡不安的巴黎,努力寻求一切可以拯救代尔那的方法,甚至不惜颜面跪下来哀求德法日太太,这态度使露茜心惊肉跳。她伸出哀求的手,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拽住得伐石太太的衣角说:“你给我那可怜的丈夫行行好吧。请不要伤害他”一个将自己的尊严视为至高之物的他,为了自己深爱之人,不惜抛弃自己的尊严,其温情显现得一览无余,真情所至,令人感叹,更让人为之震撼的是为了让丈夫精神上得到寄托,露茜“不管是什么天气,都要在那儿等上两个小时。冒着隆冬的霜雪,迎着早春的寒风,顶着炎夏的骄阳,淋着晚秋的苦雨。每当时钟敲响两点,她就已经站在那儿了,一直待到四点,她才无可奈何地离开。”

即使世俗都反对这场“仇敌之间的恋爱”,露茜依然以最为高尚的温情之心,只步不离地陪伴着代尔那,如天使一般散着自己浑身上下所有的善意。露茜对待父亲的方式则表现了另一种温情,也是更为大众所接受与赞美的温情,面对失去自理能力,神志不清的失忆父亲,她的脑子里却没有一瞬间滑过抛弃或置之不理的念头,相反她时刻陪伴、悉心照料着父亲,最终用爱将父亲感化:“她小心翼翼地把手按在他亲爱的胸口上,对上帝祷告,她要永远忠于他。”父亲逐渐恢复过来,这种女儿给予父亲的最高层次的温情,将露茜的仁爱之心演绎得淋漓尽致,与西方画中所刻画的圣母形象吻合[2]。

三.卡尔登“无私式”仁爱

卡尔登在此部小说中担当着一个“奉献者”的角色,对于代尔那来说,他是一个好助理,其成功的路上不可缺少卡尔登的引导与帮助。对于露茜来说,他是一个不惜用生命来换取自己幸福的人,况且还是露茜与另一个男人的幸福。尽管他是如此深爱着露茜,丝毫不比代尔那对露茜的爱少一分,但他的自卑让使他本能地退缩,只是选择远远地关注着露茜:“我很清楚,你对我绝无柔情。我对此也没有任何企求,我甚至因这件事绝不可能而感谢上帝。”

他认为自己无法让露茜想要的生活。但他对露茜的爱却没有一丝削减,代尔那即将被送上断头台时,他的“无私”在此刻绽放出了光芒,他主动表示愿意伪装成代尔那,代替代尔那被断头,从容的脚步是他在露西心中留下的最美纪念。作者在之后描述他的心理活动时说:“我现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情;我即将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过的最安宁、最最安宁的休息。”

这是爱得多么深入骨髓,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向世人证明自己忠贞不渝的情意,并将其誉为做过的最最好的事情。他的无私在令人惊叹的同时也夺走了我们的泪水[3],令人泪目。卡尔登以另一种方式执着追求爱情,对爱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爱——“我祝愿你永远轻松、幸福”,爱一个人就希望那个人幸福,即使是那个人与别人的幸福,只要自己有为心爱的人的幸福留下一丝丝可能会被立即抹去的痕迹,也死而无憾。

四.代尔那“绅士式”仁爱

代尔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绅士,他的一举一动中都体现出了绅士般体贴、雅净的气质,他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于名利与善两者中果断地选择了善:“他已自愿放弃了他所厌恶的头衔,放弃了他所厌恶的地位。”这种仁爱是超越了世俗的,具有代表性意义。很强的底层意识也于他身上显现,深切关怀、心心念念着人民群众,并告诉加贝尔要减少人民群众的赋税,爱惜人民、关注人民。这些小细节中透视出代尔那身上“良好的自身修养”,即绅士所具有的风度,这种仁爱是代尔那所特有的“绅士式”仁爱。

而当他被自己叔叔厄佛理蒙德侯爵的残忍暴虐行为牵连而锒铛入狱时,他既无挣扎也无极力为自己辩解,他沉默地忍受着这一切,或许他心里早已经明了,自己是厄佛理蒙德侯爵的侄子的身份已经注定他应该承担起这一段责任。而绅士的一个为大家所称道的品质就是“有责任感”,这与代尔那是完全贴合的,代尔那在绅士的气质中静静宣扬那种仁爱精神[4],如春雨一样,无声地温润了人民群众的心灵。

以上只是其仁爱体现的两个方面,而最“绅士式”的仁爱是他选择爱露茜的方式,他以一种谦和、尊重的姿态爱着露茜,将心比心,理解他的身份会对露茜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给了露茜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不像他叔叔一样以权势去抢占,更不会因为自己的爱使她和父亲分开:“我有幸和她结为夫妻,你千万别以为,我会在什么时候使你们俩分开。”这种仁爱精神令人惊叹,绅士的胸怀是宽广的,代尔那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做到了宽容大度、从容不迫,是名副其实的风度翩翩的绅士。而他的这种仁爱精神也当之不愧被称为“绅士式仁爱”。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仁爱精神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5],它代表着宽容、温情、无私、绅士,它具有感化一切的力量,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它,让这种精神如春风一样拂拭我们的心灵,用仁爱之心和仁爱之德来缓解矛盾、仇恨,从艰辛的生活之中发现那些暂且为人所遗忘的美好。就如狄更斯所说:“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爱。”

参考文献

[1]傅守祥.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51-55

[2]王焕,张德玉.查尔斯·狄更斯人道主义博爱思想在小说人物中的体现——对《双城记》中露茜,达奈和梅尼特医生形象的解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10-111

[3]张素娜.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6,02:74-75

[4]李世荣.《双城记》中的“仁爱”主题[J].时代文学,2016,03:94-95

[5]杨斯越.浅析狄更斯《双城记》的浪漫现实主义精神[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6,12:42-43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双城记仁爱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之抟成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弘扬国医 仁爱大众
对《双城记》中对立特点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行再次探讨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