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20-11-09 03:08吴再新
理财·财经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权责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

吴再新

摘 要:随着2015年国家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改革的推进,社会经济审计任务繁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外部企事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织备受关注,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有效开展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开展的重中之重。事实上,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的分析,具体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如何有效开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供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相关业务作参考。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权责

一、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责任审计需求不断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之一——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逐渐增多。依据两办2019年7月颁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应对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审计的最后结果是证明经济管理者的职责履行情况,监督相关单位人员更好地发挥本职工作效益,更好地创造价值。作为社会监督的专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更应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深化专业知识、规范化方式进行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含义

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是指在足够了解党与国家的政策方针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被经济责任审计主体进行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是合法、有效地审查、评价、证明关系主体的经济责任完成情况的审计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审计监督厘清经济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为委托方、纪检监察机关等相关事业单位提供参考依据,界定企事业单位运营情况。

(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意义

2015年中央发布了经济责任履行的审计全覆盖文件,要求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改革,加强对社会资金的经济审核,监督、评价、证明经济责任主体的责任履行情况,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科学明确审计程序,通过社会监控以及内部监控保证审计质量,达到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目的[1]。

三、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法

(一)开展前期调查,制定针对性审计方案

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前,需要进行前期调查,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审计工作方案,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其中,针对性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提前,涵盖了审计工作重点、审计工作流程与方法。

审计工作重点是在审计工作前期信息调查的基础上确立的。会计师事务所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前期信息调查,对审计对象有初步的认知后,就可以确立审计工作重心。不过,审计工作重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协调改善。而审计工作的流程与方法也基于审计工作重点的确立。一般来说,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企事业单位的具体问题,审计工作的流程与方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设计的工作流程,具有针对性。

其中,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审计流程与方法有很多,年报审计就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可以帮助项目组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审计流程与方法可供参考,如获取工作会议记录、组织机构组合决议等重要决策文稿、企事业单位公章使用记录、企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确立实施资料、在任负责人任职期内的报告等资料,以及约请相关人员获取信息,如对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查阅关于组织内部的年度审计报告、企事业单位开展过的外部调查资料,邀约关键人员进行谈话,获取在任管理人员的电子邮箱信息及企事业单位内部上传下达的意见收集箱等一系列方法,项目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流程与方法进行审计。

(二)对项目組进行系统培训,确定明细分工

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前,需要根据收集到的企事业单位大概情况对项目组进行针对性培训,保证项目组成员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便于后期审计工作的开展。其中,系统培训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此次审计工作开展的业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的大概计划流程、审计工作要达到的效果要求、审计工作方法与流程的选择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审计工作处理等内容,针对每部分内容进行明细分工,确定每个人的职权范围,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协调进行。

(三)设计资料收集表格,完善收集工作

审计工作开始前,项目小组应根据分工确定分类工作,明确需要收集的主体信息及其他补充资料信息,针对这些信息进行资料表格的设计,确保完善所需要收集的信息的大部分内容。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前,在调查阶段应收集主体资料信息,如被审核单位的年报决算数据库,涵盖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附注说明、关于企事业单位年度报表情况说明书,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表,一些重大项目的详细信息等包含企事业单位大部分信息的数据库,能让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尽快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方便工作人员更快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其次,重视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组织审计报告,针对该类报告,在进行必要的分析或扩展后就可以直接使用,方便审计工作更迅速完成。一般集团及下属公司内审组织针对内部审计报告以年度审计报告为主,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可以将其确定为审计工作的线索,帮助审计工作确立审计重点。

最后,审计工作除了收集主体信息,还应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如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会议文件、在任负责人的一些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及组织重大决策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等资料,确保审计工作更加科学[2]。

(四)明确审计工作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

1.明确评价内容,分清在任者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包括对在任当事人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清晰在任当事人任期期间是否对企事业单位负有经济责任,包括企事业单位财务总体情况、经营的大致结果、组织内部的构建情况、重大决策产生的结果等经济情况,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明确任期当事人对企事业单位发展取得的成果或造成的问题,与非任期当事人经济责任成果或问题的界定,二者间要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第二,分清组织群体决策与在任负责人个人决策间的逻辑关系。组织群体决策所造成的问题与在任负责人关系不大,不应归类为个人决策失误,而在任负责人个人失误造成的问题则归类为个人责任,需要在任当事人负责。

第三,清晰界定在任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及直接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责任问题由工作人员造成,那么在任负责人应负有管理责任,不负有直接责任,不过经由在任当事人掌控实施造成的问题,则在任当事人负有直接责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审计工作掌握信息的范围并不一定科学,对在任当事人的经济责任评价需要谨慎,一般不出现肯定类字样术语。

2.审计进驻沟通需及时,完善现场资料收集

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组进行审计工作前需要及时跟当事人进行沟通,被审计当事人应在审计项目组进驻现场时,召开相关的系列动员会议,方便审计工作人员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项目组应根据审计工作内容宣布审计工作通知,期间审计当事人应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成绩及出现的失误作总结工作报告,被审计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导、职工对此进行民主评议工作,注册会计师对当事人的工作报告副本进行阅读记录。

审计项目组收集现场的评议结果,并针对熟悉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再次评估,修订更具有针对性的总体审计计划,之后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沟通如何进行审计计划内容的实施,以便被审计单位在工作方面可以与项目组工作更好协调,如审计所需工作时间、条件、范围的协调[3]。

3.重视与被审计单位职工的沟通,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与职工群众的沟通,听取职工关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及在任者经济履行情况的建议十分必要,因此审计项目组应针对职工沟通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同时约见管理层各负责人交谈,以保证审计组收集的信息更加全面,为此可以在动员大会上告知审计工作组的办公地点、约见时间,并确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接待职工群众,负责群众沟通。

4.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供相關法律支持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需要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经济事项的法律法规有清晰认知,以帮助审计人员完善审计工作。其中,审计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时效性,不同的审核内容对应的法律条文不一样,不熟悉相应法律条文,审计人员容易对违法违纪的情况熟视无睹,甚至是套用相关法律法规。因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以及工作专业性,以便及时指导开展审计工作。

四、结语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应注重全员意识,明确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规范问题,了解质量审计背后的价值,以便于在整体上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规范操作流程,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深刻的认识。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制定审核监控流程,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石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界定: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8(20):110-115.

[2]王光健.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会计师,2018(16):54-55.

[3]李霞.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财会学习,2016(1):154,156.

猜你喜欢
权责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基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
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