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09 03:08张懿喆
理财·财经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部门预算财务

张懿喆

摘 要: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中包含的工作内容较多,并且针对财务和审计工作,我国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较为全面,所以在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必须保证其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和审计中的重点内容,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针对预算审计工作制定的管理政策越来越多,并且对其工作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在全覆盖背景下明确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漏洞,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覆盖背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务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用途逐渐变广,为确保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能够有严谨的使用规范,必须通过部门预算的执行审计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督。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不仅能够使我国的公共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还能够确保在全覆盖的背景下,使整个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效能够有所提高,必须在加强审计工作监督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审计

质量。

一、相关概念概述

首先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进行阐述,其主要是指根据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财务支出和项目预算进行审计,保证每一项国有资金的使用都能合理合法,真实有效。加大监督力度和审计力度,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在财政支出过程中的合理性,同时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能够强化政府的责任,并且增强预算执行的可靠性,必须不断提高预算流程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从而确保能够预防政府中的腐败问题。当前,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程序与国家审计程序基本相同,其审计范围为上一年度本部门及相关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编制及调整追加状况,以及支出的规范性和项目在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执行状态,同时还对结余的资金管理状况进行审计,以及对非税收收入的征缴情况和政府的采购情况进行相应的审计。

审计全覆盖是指在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保障审计具有更强监督权的前提下,对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操作,确保各部门能够在项目审批和资产使用过程中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为确保能够通过使用国有资产达到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的目的,必须针对国有资产和公共资金进行全覆盖的审计监督,凡是与公有资金分配管理及使用有关的所有财务管理流程,都需要自觉接受相应的审计过程。当前,审计全覆盖的主要目标是指通过建立更加健全的审计政策和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确保在审计工作中能够实现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以及注重实效的审计方针,并且通过对国有资产和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进行相应的审计监督,确保我国国有企业中的领导人员能够明确自己在公有资产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经济责任。为确保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必须加大审计资源的统筹力度,并且避免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复审计的现象,增加审计工作的社会效能。此外,要在大数据审计和审计全覆盖的双重背景下,保证能够对审计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更新,确保使用新型的审计技术,针对传统数据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现状

当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现状不容乐观,其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计的组织方式不够顺畅。为确保能够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求,现阶段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因为涉及的部门多,所以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组织模式,导致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方面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其他业务部门对数字化平台的分析成果不明确,导致对接过程不够充分,从而引起审计效率低下。

其次,政府部门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在人力和时间上的投入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审计流程的正常进行。

再次,审计覆盖面相对较窄。全覆盖审计推行以来,我国各地审计机关都在积极落实,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虽然已有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导致很多政府部门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明确,从而影响其审计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审计工作人员主要根据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按照金额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导致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很多预算相对较小且项目少的财务数据不被重视,因此影响了审计的准确性。

最后,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不够完善。虽然使用了大数据审计技术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很多工作人员不了解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

三、改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措施

首先,应通过加强审计项目统筹规划的方式,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由于在全覆盖背景下被审计的对象数量众多,且资金量相对较大,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前期的统筹规划,保证审计流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要确保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具有更好的项目组织方式。可选派经验较为丰富的审计人员组成项目组,然后确定各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还要加强不同级别部门之间审计成果的交流,确保能够通过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及审计思路的交流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再次,要合理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社会审计力量。在当前审计人员相对较为短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进社会审计人员以及引入事务所专业审计人员,解决审计人手不足问题。

最后,要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在审计过程中,要想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分析模型,首先要明确不同的分类模块,第一个模块为目标数据的采集模块。其主要通过多端口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且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数据分割的聚合模块中,然后使数据分割聚合模块可以使用离群点的检测算法对相应的目标数据进行先分割及聚和处理。同时还要建立数据审计模块。基于审计的相关需求,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能够从数据库中调用相应的审计模型,并且使审计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地应用到特征数据的审计过程中,同时还要确保能够通过数据审计模块将相应的审计结果发送至人际操作模块中进行显示,保证可以将审计记录进行储存,从而为后期审计的应用流程奠定一定的数据基础。最后是预测分析模块的建立。利用统计回归的方式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可以建立起相对较短的预测单元,并且利用采集到的特征值对短期数据进行预报。

四、结语

审计全覆盖政策执行以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大数据审计技术为基础支持,在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组织形式以及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现阶段在全覆盖背景下,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只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仍然能够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氩宇.全覆盖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

[2]王国清,杨丽,王涛.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J].中国审计,2015(9):42-43.

[3]刘惠贤.新形势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经贸,2016(23):277.

[4]梁瑩.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讯,2018(2):183.

猜你喜欢
部门预算财务
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对策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新财会制度下医院部门预算与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分析
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