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骑楼文化及其对大众审美的影响

2020-11-09 03:34甘楠黄楚珊陈泓樽张丽丽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骑楼美感价值

甘楠 黄楚珊 陈泓樽 张丽丽

摘 要: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里的“奇葩”,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见证了广州的发展与繁荣。骑楼文化既体现了广州特有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也体现了广州人善于经商、擅长利用空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逐渐被淘汰,但是广州骑楼所代表的文化和对大众审美的影响依然存在。骑楼对大众审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用主义骑楼得到大众审美的认可、骑楼中的西式文化冲击了广州人民的审美、骑楼推动了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广州骑楼对其他建筑审美的影响等,广州骑楼结合现代审美也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骑楼;美感;大众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007-02

一、广州骑楼概述

(一)广州骑楼的概况

骑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骑楼名字的由来跟其建筑样式有关,骑楼建筑在商业繁华的地段,为了减少占用商业用地,只能在马路两侧,跨越人行道而建,就像是“骑”在马路上。广州骑楼一般为二至三层,一楼为商铺,二楼以上为住宅。骑楼一般由两根柱廊支撑着楼体,确保整个楼体保持平衡,店门与马路还有大概八尺宽的距离,供店家平时休憩和路人行走。由于柱廊的出现,自然地将机动车和行人分开,不仅节约了城市道路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广州骑楼的来源

广州骑楼的来源众说纷纭,其中最被世人接受的就是以下两种:一是“干栏起源”说,“上住下店”与远古时期“上住下畜”的观念类似,这种“干栏”一样具有防潮、通风等特点,适合亚热带气候,但是只是作为农业生产用地,并非用于商业用地;二是“西风东渐”说,广州作为开放口岸城市,是接受西方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因此,广州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如粤语的“士多俾梨”实际上是“草莓”(strawberry)。广州的圣心大教堂、东山一带的小洋楼等很明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广州骑楼楼身有明显的西方建筑特色。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信度,騎楼的构成更应该是这两种说法的结合。

(三)广州骑楼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骑楼面临被淘汰的困境,一方面,骑楼多已老旧,电线老化等安全问题成为隐患;另一方面,骑楼楼层不高,不能满足当前广州经济的发展。大多数骑楼被拆除,建起高楼大厦。如今,只剩一德路、文明路、上下九、中山路保留着完整的广州骑楼建筑群,依旧保存着广州骑楼作为商业的价值[1]。特别是上下九的商业街,依然充满着活力与繁荣。市政府对骑楼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如加大对剩下的骑楼建筑群的保护,整修恩宁路一带的骑楼建筑群,打造旅游文化名片。

二、广州骑楼的美感

(一)中西合璧的美感

广州骑楼结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融合了中西传统建筑的特色,将中西文化的特性完美地结合起来。特别是骑楼的山花,大部分使用巴洛克式的处理方法,并用极具古罗马特色的符号来装饰,如罗马柱、卷曲花纹[2];当然,中国的传统建筑色彩也随处可见,如山花的浮雕充满了瓜果、卷草、传统吉祥等图案,山花挑檐是线条式的拱形顶,与中国传统建筑的飘檐极其相似。如果将中国的传统建筑独立开来看,只留给大众古典、朴素、典雅的印象,而当西方建筑的元素加进来,不免给人一种典雅中带着洋气、朴素中带着高贵、端庄中带着俏皮的感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如果只看西方建筑,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大多是具有浓厚的人文宗教气息,传递着自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让西方文化建筑给以人更加稳重的气息,自由平等的观念在中式建筑的映衬下更加坚定。骑楼很好地将中西方传统建筑融合起来,为现代建筑或者未来的建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让当代人在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西方建筑的鉴赏能力,从而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大众的生活美感。

(二)骑楼的空间美感

用哲学的理论分析骑楼空间的广延性、时间的连续性,似乎能给人们一种特有的美——哲理美、模糊美、过渡美,同时伴随着一种生活美、行为美、情趣美[3]。骑楼本身有非常多的美感,如骑楼的重复美,虽然山花女儿墙、窗洞阳台的重复,但不会给人一种厌烦之感,恰恰相反的是给人一种节奏感。近似的规律,使一组形状、大小、色彩、肌理近似的形象组合造成了强烈的系列感、统一感。骑楼墙身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颜色多为灰色或者深灰,而骑楼底楼多是商铺,商铺中富丽堂皇的商品在这些灰色的墙身中显得格外炫目,让人产生一种浮夸、“浓妆艳抹”的感觉,不由产生俗气的感觉。但是同样色彩丰富的装饰如骑楼的窗户刚好中和了这种俗气之感,富丽堂皇的商品与五光十色的装饰与窗户相得益彰,色彩比例十分协调,骑楼景观依然美丽。

三、广州骑楼对大众审美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骑楼得到大众审美的认可

广州骑楼在产生之初,基本都是一楼作为商用,二楼及以上用作住宅,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建筑,而这种实用主义建筑,到如今还很好地保留着。如今依旧可以看到,旅游业发达的北京路骑楼和生活气息浓厚的中山路骑楼都维持着这种习惯。游客来广州旅行时,也会选择商用和生活相结合的骑楼参观游玩。正是这种保持着骑楼初建时商用和住宅用结合的实用主义骑楼更能体现当时的骑楼风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说明这种实用主义骑楼在大众审美中是具有象征性的,人们不仅在审美中赞赏它,而且从心底是对广州骑楼有文化认同感的。

(二)骑楼中的西式文化冲击了广州人民的审美

广州骑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式文化的影响,比如骑楼上窗户的花式、墙上的雕饰、阳台的设计等都和西式的教堂非常相似。一部分从外国留洋回来的华侨,结合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将西方建筑文化与本地气候特点相结合,对建筑进行创新改造。骑楼对于当时的广州人民来说是一种新潮而特别的建筑,人们都乐于接受这种新潮建筑。而且,骑楼在中国近代的不断发展,可以被理解成一种自由平等的象征,这是因为骑楼使用巴洛克式的处理方法,并用极具古罗马特色的符号来装饰,有浓厚的宗教人文气息,会让人联想到不同于东方文化的西方文化,对当时的广州人民来说不仅具有审美上的冲击性,还具有思想上的冲击性。

(三)骑楼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骑楼”旅游,是复兴骑楼及其文化最为快速且有效的办法,当前,上下九、北京路一带已经把旅游与商业融为一体了,游人也络绎不绝,接下来的重点是更加规范上下九的商业,要对山寨店、山寨货以及不正规的商铺进行整改,引进更多正规的店或知名的牌子,避免上下九被本地人一直称作“cheap”(在粤语中为低档、低下的意思),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字号的保护,使其更具文化魅力。而在恩宁路的整改完毕后,相信它与上下九将会成为骑楼文化复兴的关键一步。楼上的居民也可以把自家的房子进行装修改为民宿,让游客能够真真正正地体验骑楼的生活或对骑楼的内部一探究竟,而且也能让骑楼进一步焕发生机。当然,也要大力做好旅游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和纸媒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语言向游人以及本地的年轻人介绍骑楼,包括外部装饰、内部结构以及历史由来等,让游人能够全面地了解骑楼及其文化。

(四)广州骑楼对其他建筑审美的影响

广州人民已经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接受了骑楼的美感并且很乐意在现代建筑中使用骑楼。当前,广州留存到现在的骑楼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像大新路、一德路一带的骑楼保存较好。恩宁路一带的骑楼已经被保护起来,加以维护,同时打造成旅游区。现在广州的很多现代建筑都能看到骑楼的影子,有很多建筑都是按照骑楼的样式来建造的,這和骑楼的美观性以及经济活动适应性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商场或写字楼等商业开发区,像康王路一带。除此之外,骑楼式的建筑也出现在一些居住区,比如海珠区的富基广场、朗晴居等小区,这些骑楼样式的建筑不仅能够使人们免受日晒雨淋,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居民的活动空间。骑楼在产生以来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得到了新的发展,现在的人们不会排斥骑楼,甚至喜欢骑楼,充分借鉴了骑楼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广州骑楼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众对建筑的审美,并因此建造了很多带有广州骑楼特色的新式建筑,成为广州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广州骑楼结合现代审美有了新的发展

传统骑楼在审美上是古朴而奇特的,那么,在古典的骑楼基础之上,结合现代文化审美进行创新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传统的骑楼结合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创新,不仅是为了恢复其原本的面貌,更是在审美上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广州洪德路的骑楼街,广州环海集团将在洪德路打造“骑楼街下的动漫街”的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区、市、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并将其纳入迎亚运装饰工程建设中。动漫作为现代社会流行文化,与传统骑楼文化相结合,这在审美上和文化上都是巨大的突破。只有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不断创新,骑楼这种传统建筑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广州骑楼历史文化悠久,从兴起到盛行再到衰减的过程见证了近代广州的发展历程,是广州在不同时代的一个个缩影,紧随时代的发展却又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财产,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价值能够流传延续一直是人类的愿景,而建筑美学价值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学价值的传承能够赋予建筑持续的生命力,进而保护建筑,保存人的文化自信根基[4]。极具代表性的广州骑楼建筑如爱群大厦依然屹立在珠江畔,等着人们重新发掘它的美好。广州骑楼对当代中国建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如何将中西方建筑融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广州骑楼完美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建筑,提高了大众对中西方建筑的审美[5]。广州骑楼的保护刻不容缓,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认识它、保护它。

参考文献:

[1]袁剑锋.传统地域建筑的保护与价值重现——以广州骑楼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2]叶曙明.骑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杨宏烈.骑楼建筑空间艺术美学探识(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4).

[4]何海峰.从折中主义角度看厦门骑楼的美学价值[J].艺术科技,2019(1).

[5]陈睿.广州骑楼初探[J].山西建筑,2010(9).

猜你喜欢
骑楼美感价值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一粒米的价值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给”的价值
自然美感的桌子
广州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