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物馆互动展示技术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运用

2020-11-09 03:34毛达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青少年教育

毛达

摘 要:与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技法相比,互动展示技术在知识传授性、社会性传播性、互动带入性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藏品信息化及体验感的大幅提升能给参观者带来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观赏体验,能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影响力,作为未来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互动展示技术;青少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177-02

一、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在欧美国家,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机构,更是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欧美国家一直将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将青少年群体看作博物馆的主要观众与服务对象[1]。其中,美国的大小博物馆内设有公众教育部、教育服务部等专门从事教育服务的项目部门,馆内还设有专门适合青少年群体的主题展区,教师可以利用博物馆中的专业教材,设备和教室等资源,在博物馆中给学生授课。博物馆直接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使其在青少年的学习、教育、创造力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富创新能力的国家,与其重视并充分利用博物馆进行青少年教育,从小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識不无关系。

为充分扩展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影响力,很多展馆都在互动性方面做足了功课,通过互动展示的形式来吸引青少年参观者。正如华盛顿少儿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过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体验了就理解了”[2]。青少年群体好奇心旺盛,相较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育,更乐于用自己的双手感知世界,通过互动实践这一主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二)对未来人才发展的意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青少年的知识面培养、能力塑造和素质养成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3]。博物馆教育能够在课余时间与课堂教育互相促进,丰富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青少年增强相关知识点的探索研究,将课堂上接触到的理论与实物联系起来,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寻找出新的方法支持传统的青少年教育,对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发展与储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国内外现状对比分析

美国现今拥有500余座针对青少年开放的博物馆,即平均每3万多青少年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青少年数量虽数倍于美国,但针对青少年、儿童年龄段的博物馆仅有分布在一线发达城市的几家博物馆,或者一些公立博物馆中“青少年馆中馆”,在博物馆总数和平均使用量上,都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2015年北京青少年研究所针对1 000位在校学生开展的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从事聚会,听音乐,看电视或是上网,只有7%左右的学生喜欢去博物馆参观[4]。由此可见,由于针对青少年群体建设的博物馆数量少,使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缺乏吸引力。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影响力不够,也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学习和平台交流的氛围。从实际教育、影响力来看,我国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仍十分有限。

在美国的各大中小学校、社区服务站中都可以领取到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项目的宣传资料,很多家庭还能适时收到博物馆邮寄而来的宣传手册,学校也常在假期里集中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博物馆颇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也是其教育项目能够一直成功的原因。反观国内,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国际化与创新变革,某些大展馆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参观者的展览项目。然而这类活动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小众专场”,只在官方网站上适时推出,参观人数上也有限额,因此未在社会上做大量宣传。这种与社会公众脱离的展览方式,带来的社会效应大打折扣,许多青少年与家长对于这类展览的开展一无所知,即使教育项目获得成功,也很难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与口碑。

二、互动展示技术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

(一)博物馆藏品的互动魅力

在早期的博物馆里,人们在参观时是可以用手接触藏品的。随着时代的改变,观展人数的增多,在当代博物馆中想要近距离接触藏品已不可能,但人们总是渴望通过与展品近距离互动来一探究竟,相关研究表明,博物馆内各类精美藏品独特的互动魅力,是吸引人们前来观展的原因。而借助互动展示技术,就能实现观众与藏品近距离互动,让参观者再度“接触”到博物馆藏品。互动展示技术可以创造出人与历史沟通的全新方式,让青少年参观者跨越时光,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世界,感受历史,感受藏品的独特魅力,既有助于参观者理解展品的内涵和价值,也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观展需求。

(二)互动展示技术的应用

互动展示技术能让青少年参观者在极具科技感的氛围下,了解博物馆的内容与信息。其中,新开设的上海地铁博物馆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技术,该馆内设置有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铁车站模拟装置、地铁驾驶体验舱等设备,使观众能够通过逼真的体验感感受到地铁的实际操作原理。还在信息展示的环节中运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只需用手指触摸,城市版图的位置及周边信息便会浮现出来。这类博物馆在原有展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互动体验活动,集学习、娱乐与互动交流于一体,使博物馆更像一个青少年教育活动体验中心。观众可以更多的通过切身体验的形式来学习相关知识,增强了学习中的趣味性,尤其对青少年参观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发展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技术存在的被动与局限,也是国内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缺乏影响力的原因。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由于藏品本身的珍贵特点,更多使用展示柜、展板等展陈形式,隔着展示柜,通过展板上的介绍了解展品的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缺乏吸引力,他们很难通过这种传统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互动展示技术,实现观众与藏品的近距离互动,让青少年参观者“真实触摸”到博物馆藏品。青少年参观者仿佛跨越时光与空间,用双手感知世界,感受历史,感受到藏品的独特魅力。这种人与历史沟通的全新方式,既有助于青少年参观者理解展品的内涵和价值,也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观展需求。

互动体验活动作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多以信息技术为依据,利用高科技技术,以多媒体、数字技术作支撑,将整个展览设计融为一体。这种博物馆展示教育方式更适合青少年、儿童群体,博物馆的作用不只限于传播知识,也在于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动手操作,用新的方式将思维与实际事物关联到一起[5]。

互动展示技术对于博物馆的变革,能够让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获得更多元化的展示通道与互动手段,影响着博物馆对受众的教育目标及方式的更新与迭代。通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参观者提供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的平台、更是鼓励青少年参观者积极互动,由静观转变为主动的新型教育平台。

三、未来面临的创新与挑战

(一)互动形式创新

博物馆需要进步与创新,除了融合先进的展示技术,还需要考虑运用特定的展示手法呈现出信息内容,为博物馆增添人气。因此,博物馆互动形式的创新将会是博物馆未来的发展的重点。部分展区可以设立可操作式展板,例如在鸟类展区,观众可通过手动操作的方式,在展板上展现出整个鸟类的进化史。摆脱传统展示中参观者被动接受的形式,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青少年参观者,鼓励、引导他们的成长与学习。

(二)体验方式创新

借助高科技手段,通过展厅的形式模拟展示相关的内容,增强体验感。如观众可以通过排队体验的方式,进入模拟展厅中体验不同级别地震的带来的感受,对于从未接触过地震的人来说,这种形式比起传统讲述给青少年参观者的印象要深刻许多。同时排队入场体验的形式也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能让青少年群体放松心情,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互动展示技术在博物馆空间与语境中的合理运用,在成熟且有效的参与模式之中,完成博物馆审美教育的职能。

(三)宣传模式创新

博物馆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重要,然而博物馆自身存在的体制问题,使其在参与青少年教育中缺乏热情与动力[6]。许多博物馆重展不重教,不愿主动进行受众研究及市场探索,既缺乏青少年教育相关的展览项目,更缺乏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宣传工作。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应当在文化教育与文明宣传中担负更多的责任,一方面可与中小学校等教育机构加深合作,策劃青少年教育项目。同时加强在学校的宣传工作,与学校课程相结合,既能帮助学校完成教育工作,又能使博物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此外,可定期对社区家庭开展宣传工作,以项目特惠的形式向家庭发放宣传单、折扣券、会员卡等,将青少年项目推广至各个社区,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观者。

四、结语

博物馆教育开展的目的是促进博物馆受众在道德、智慧以及审美艺术等领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间的联系,结合新兴的互动展示技术,利用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的影响力展开研究。

通过博物馆这样蕴藏有大量的人文历史及艺术、科技等知识资源的平台,结合新媒体互动式教育的全新展示方法;能够给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博物馆中的各种知识,提高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魏辉.论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 ——以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为例[J].新闻知识,2016(9):11-12.

[2]单霁翔.博物馆使命与文化生态环境净化[J].文博,2013(9):112-113.

[3]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双重视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60-61.

[4]曹楠.多媒体互动展示技术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创新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7-18.

[5]柯俊.素质教育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125-127.

[6]周云峰.信息化时代下博物馆的发展——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为例[J].科技资讯,2013(30):221-222.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青少年教育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简述关工委组织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