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生态区盘锦湿地水鸟调查报告

2020-11-10 09:02赵文元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态区盘锦水鸟

赵文元

(辽宁省湿地保护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盘锦湿地位于黄渤海生态区的最北部,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 249 559.49 hm2,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大类。湿地面积以自然湿地为主,面积 216 500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6.75%,纳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体系的湿地总面积12.4万hm2,湿地保护率49.68%。

盘锦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维管束植物40科99属138种,从生态类型上可划分为草甸、沼泽和滩涂,其中芦苇沼泽、碱蓬滩涂和浅海滩涂,构成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主体。分布有脊椎动物137科469种,包括兽类7目10科18种,鸟类17目60科298种,鱼类20目56科125种。鸟类有水禽148种,是黑嘴鸥Larussaundersi繁殖分布最北限和最大种群的繁殖地,是野生丹顶鹤Grusjaponensis繁殖分布的最南限和最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也是丹顶鹤越冬分布最北限。鱼类包括淡水种类38种、海洋种类41种及两栖爬行动物12种。

1 调查范围与调查方法

调查范围:黄渤海生态区北起鸭绿江口,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 6 省(直辖)市,达长江口止,总长约 6 500 km,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涉及到 18 块主要湿地,包括辽宁盘锦湿地、河北曹妃甸湿地、天津南大港湿地、山东黄河口湿地、江苏盐城湿地、上海长江口湿地等。

盘锦湿地调查范围包括大凌河口的大有农场到大辽河口西炮台的沿海滩涂和芦苇沼泽。

调查对象:调查时段内见到的所有水鸟,主要有种类、种群数量、分布及人类活动等。

调查方法:采用直数法对各个点的鸟类种类和种群数量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水禽数量大、分布不均匀,有几十只的小群,也有成千上万的大群,同时集群往往有不同种类混群的鸟类,首先分辨个体少的鸟种,进行逐个统计数量;对于种群数量大的鸟类,采用以10、50、100为基本计数单位进行数量统计,计数时根据活动群体的密度确定10、50或100只所分布的大概尺度,再以该尺度对大群体进行分割计数。

调查时间:2019年4月18-23日,调查地点为南小河、大凌河口、二界沟桥等,具体见表1。

表1 2019年盘锦湿地水鸟调查地点

2 调查结果

2.1 种类与种群数量

期间共监测到水鸟54种209 879只(表2),包括鹤鹳类2种,即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丹顶鹤Grusjaponensis,其它水鸟52种,主要有凤头Podicepscristatus、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carbo、苍鹭Ardeacinerea、大白鹭Egrettaalba、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赤膀鸭A.strepera、赤颈鸭A.penelope、绿翅鸭A.crecca、蛎鹬Haematopusostralegus、斑尾塍鹬Limosalapponica、大滨鹬Calidristenuirostris、黑腹滨鹬C.alpina、黑嘴鸥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种,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和小杓鹬Numeniusborealis。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CITES附录Ⅰ—Ⅲ、《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重点监测物种22种,除2种鹤鹳类外,还有大白鹭、白琵鹭、白额雁Anseralbifrons、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绿翅鸭、针尾鸭A.acuta、蛎鹬、黑尾塍鹬Limosalimosa、黑嘴鸥9种。

在记录的水鸟中,集大群分布的种类有翘鼻麻鸭Tadornatadorna、罗纹鸭Anasfalcata、灰斑鸻Pluvialissquatarola、大滨鹬等12种,种群数量均超过1 000只;其中翘鼻麻鸭4 208只、灰斑鸻9 481只、环颈鸻Charadriusalexandrines12 600只、大杓鹬Numeniusmadagascariensis6 903只、白腰杓鹬N.arquata19 400只、黑尾塍鹬1 014只、斑尾塍鹬8 675只、大滨鹬84 677只、黑腹滨鹬27 944只、红嘴鸥Larusridibundus9 501只、黑嘴鸥12 955只。在调查的22处湿地中,水鸟数量超过1 000只的区域共15处(表3)。

2.2 超过国际1%标准的水鸟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划分,超过国际1%标准(或某条迁飞路线上水鸟种群数量的0.25%)的物种有蛎鹬、灰斑鸻、大滨鹬、黑嘴鸥等13种(表4)。

表2 2019年黄渤海生态区盘锦湿地水鸟调查统计

续表2 2019年黄渤海生态区盘锦湿地水鸟调查统计

表3 盘锦15处湿地超过千只水鸟分布数量

表4 超过国际1%标准的物种及种群数量

3 结论与讨论

盘锦湿地处于黄渤海生态区的北端,也是我国海岸的北极,该区处于全球鸟类8大迁徙通道的东线,每年有近150种上百万只的水鸟迁徙经过或栖息于此,这里既是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是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又是多种鸻鹬类迁徙的最重要停歇地和取食地。从鸟类迁徙路线看,不管是由日本、朝鲜沿海经鸭绿江进入辽宁省沿海的迁飞路线,还是由黄河口,经渤海沿岸、辽河口、沿辽河水系迁徙的路线,均经过辽东湾的最北端辽河口湿地,这里也成为鸟类迁飞的咽喉要道;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和浅海滩涂,饵料丰富,为鸟类提供了充裕的食物条件;同时,受海洋气候影响,3月上旬,入海口处堆积的冰雪开始融化,到11月末,河口处才开始封冻,为鸟类栖息提供了充足停歇和补充能量的时间,因此,水禽北上长途迁飞或南下顺地势沿水系迁徙时,该区就成为我国北到西伯利亚,南到澳大利西亚间多种水禽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取食地。

从鸟类迁徙看,表现为迁徙时间长和迁徙高峰期时间短两个特点。春季,先期到达的鸟类主要是雁类,以豆雁Anserfabalis迁来最早,2月10日便可见到,陆续迁来的鸿雁Ansercygnoides、苍鹭、班头秋沙鸭Mergusalbellus、红脚鹬Tringatotanus等;秋季到11月中旬仍可见到绿头鸭、苍鹭等。北迁季节,水鸟迁徙呈现两个高峰期,即3月中下旬和5月中上旬,3月中上旬的高峰期主要是鹤鹳类、雁鸭类、鸥类和部分鸻鹬类,停歇时间比较短,约20天的时间;第二个高峰期为5月中上旬,主要种类是鸻鹬类。

盘锦辽河口湿地受经济发展影响,一些芦苇沼泽、海岸滩涂等湿地被占用开发,生产垃圾和废弃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农业开发和滨海养殖业使大面积自然湿地丧失自然属性,油田开采,造成湿地“破碎化”、“岛屿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挑战。与80年代相比,鱼类种类和产量不断减少,鸟类种群数量也在减少,一些种类如大鸨、黑鹳等珍禽罕见,雁鸭类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明显变小。

今后继续深入开展辽河口湿地鸟类监测,从空间和时间上加大监测力度,对重要鸟类分布区南小河的监测与海水的潮汐活动紧密结合,以保障鸟类信息的翔实。与其他保护区和鸟类研究团队密切合作,掌握更多鸟类尤其是鹤鹳类和鸻鹬类的信息,扩大信息交流,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将鸟类监测工作与湿地管理工作密切结合,围绕鸟类生存需求,打造适宜湿地环境,使鸟类种群得以维持和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区盘锦水鸟
江河里的水鸟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大都市生态区综合规划思路研究
下一站,盘锦
盘锦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交流活动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水鸟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