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开展财经类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0-11-10 04:42何典梁英王雷
高教学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新工科信息技术

何典 梁英 王雷

摘  要:针对财经类高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了新工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行了校企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包括培养方案和教学指导文件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及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指导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新工科;校企协同;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147-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construction and the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new engineering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talents, carries out the practic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new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including the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and teaching guidance document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actice training, graduation project, subject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methods of guidance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majors. And good result has achieved.

Keywords: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ew engineer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一、概述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由于财经类高校的发展历史、学科专业结构、办学定位等方面与工科优势高校以及一些综合性高校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工科基础有差异,因此,财经类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财经类高校,与行业领域和企业有密切联系,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对接和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体现新工科专业在工商结合方面的特点。对于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可以形成“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促进专业升级改造。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工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充分体现财经类高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专业在工商结合方面的特点,有效推进实际工作。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企协同机制

信息技术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这些专业亟需取得突破的重要方面,校企协同是进行信息技术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针对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以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为主线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总体框架。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进而形成新职业,同时科技不断进步引发产生新技术、新经济。财经类院校培养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相融合的工商结合的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走“共商、共建、共享”之路,全方位和全过程不断深化产学合作、产教融合,使行业企业紧密参与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真正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与新经济产业需求有效结合。

從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特别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应该加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对应用型高校的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而言,应让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够与一些应用领域,特别是新经济领域相结合,开展专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并拓展专业适应面和学生的就业面与就业层次。同时,让学生能多一些真实的案例实训和实习机会,在某一方面能较为深入地进行专业实践,在校就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促进专业理论学习。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卓越工程师培养也是重要的方面,尤其需要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

我们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让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与行业企业,与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有较多较深的接触。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力图将行业企业对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协调统一起来;将行业企业引入到育人全过程,通过校企协同培养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实现从入学到毕业不断线的,贯穿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实习就业、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成体系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学校本身特点和专业历史及现实要求,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通过“工+商”结合,实现“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的财经类高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

三、构建校企协同校内协调机制

校企协同虽然是校企双方进行合作,但学校内部,特别是教学院部的内部机制必须协调畅通。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实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由教务、学工以及教学系(室)多个部门分头管理。进行全方位,贯穿育人全过程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会牵涉到实践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多个环节,如果这些环节当中协调不够,运行不畅,将直接影响到校企协同的进行及效果。

因此,需要打通这些环节的管理链条,加强沟通,形成联动机制。相关分管部门及实践教学专干、创新创业专干、就业专干等建立一个专门对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机构,进行联合办公,信息共享,职能联动。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畅通信息渠道,使学生能及时得到指导和服务,使企业在各个方面参加校企合作时,能够及时参与育人环节,并反馈效果。同时,某一环节的校企协同成效又能被其他环节所了解,从而又能促进工作。

四、校企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

在校企协同机制的框架上,通过校内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各专业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广泛联系企业,虚心接纳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切实落实校企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措施,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

校企协同进行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指导文件在制定之初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制定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制定完成后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评审。行业企业在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可以从自身角度及时反馈人才培养效果。

校企协同开展教学内容、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建设。校内老师和行业企业老师共同研究和制定教案、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引入企业软硬件平台和案例充实课程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申报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如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师资培养,实验条件与实习基地建设等。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课程内容、技术资料、教学视频、考核试题等。增进与课程平台类企业的联系,建立线上课程,或者引进企业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资源。

校企协同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外聘行业企业教师进行培养方案内的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辅导、课程设计等。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或者参与毕业设计答辩等。鼓励学生在企业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校外实习时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给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表现良好的大学生留到企业工作,企业与学生双方能提早接触,增加相互了解,增进文化认同。

校企協同打通培养、实习、就业环节,将企业选人、培训、用人的环节从毕业前向前提,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和企业一起选拔实习生,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可以在学生在学期间就培养学生具体的技术能力,提供企业案例给学生练习,提供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从而使企业能选到合适的人才,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学校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从而形成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校企协同进行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指导。与企业在校内或校外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心),聘请行业企业导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申请和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程序设计等学科竞赛,进行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担任各类学科竞赛评委和咨询专家等。从行业企业引入创新创业项目到校内基地进行孵化,经过一定的评估程序后,学校提供创客工场的场地或工位给学生参与创业的项目公司。引入工商业企业和人力资源企业的高管担任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老师,进行大学生职前指导,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

校企协同开展信息技术新工科师资培养。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师资培养体系以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师资培训类项目,每年安排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挂职等,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对参与企业锻炼挂职的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认定和其它激励政策。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进行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校企双方的人员能够通过共同指导学生的过程各取所长,各有所成,共同成长。

五、实践效果

2018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构建和实施校企协同的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与多种类型的行业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成效显著。

与多个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企业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协议,其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与电子商务、金融贸易、电子电信、教育技术等领域的企业开展实习和就业方面的合作,大力培养行业领域的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大量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一线,毕业实习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同意在合作企业实习的学生的开题答辩、中期答辩等可采用网络视频答辩形式进行。与多家本地企业、校友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十余个,包括2019年新增的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数十项,校企共同支持多个学生团队及其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创客中心。得到多家行业企业资助,立项并开展关于课程案例、慕课课程资源、师资培训、实验条件建设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个。邀请行业企业讨论和评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多个专业的2019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新增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互联网创新模式、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多门前沿课程和校企协同特色课程,与多家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聘请行业企业教师到校开展教学。与多个在线教学和在线实验平台合作,在网络实验平台上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等课程的网络实验,全程可记录、可评价、可追溯。与行业企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心)建设,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通过了省教育厅认定。

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校企协同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符合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依托于校内外平台与资源,充分体现“处处可成才”和“人人可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校企协同,传承商科背景,重在培養学生实践能力,聚力打造“工+商”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推进财经类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多名学生参加企业课题研究与开发,表现突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企业认可度高。众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IT企业、校友企业等,在学生大二、大三时就到学校来招收实习生,尽早培养符合企业要求、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梯队;或者招募校园合伙人,走企业和学生共同创业、共同成长的路径。招聘季来校延揽人才的企业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而且有合作的企业有相当比重占比。校企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效果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商科大学‘两基四维三型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湖南工商大学2018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六、结束语

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同开展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结合科学前沿、产业一线和技术应用,深入进行专业共建,探讨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和进行课堂教学,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指导,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了财经类院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是可行性和有效的,从培养目标、工作机制、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切实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且体现了财经类院校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特色。校企双方合作有动力,主动性越来越强,合作方面和途径越来越多,教师、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获得感增强。后续,将深化校企协同内涵,根据专业的特点,加强过程考核和应用能力评价,通过各个方面的反馈来改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机制、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波,梁海英.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8(5):63-66.

[2]吴佳清.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0-123.

[3]汤丽萍.新工科视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01):106-110.

[4]吴福忠,沈红卫,白忠喜,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95-197.

[5]刘泽勤,韩凯悦,张艺,等.新时代财经类高校培养工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3):114-116,120.

[6]熊伟,陈国华,张文,等.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5(11):33-34.

[7]万家山,陈蕾,戴平,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新范式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93-99.

[8]管连,梁建花.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287(11):104-107.

[9]李志鸿.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四个基本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44-47.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财经类院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8〕436号)

作者简介:何典(1977-),男,汉族,湖南湘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王雷(1973-),男,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大数据。

通讯作者:梁英(1977-),女,汉族,湖南道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新工科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