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中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及应急策略研究

2020-11-11 09:3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寄宿生人际辅导

邹 标

(厦门实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一、研究背景

中学寄宿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寄宿生。寄宿制中学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我们的关注。

二、调查对象

抽查了某市8 所中学的学生,其中完中7 所、初中1 所。发给每个学生两份调查表,共发放人际关系困惑测量表和人际的应对方式调查表,这两份问卷调查表各2220 份,问卷的真实性较好,回收问卷调查各2188 份,问卷回收率98.6%,其中,未完成的测量表各23 份,无效问卷各9 份,有效问卷表各2156 张,有效率为97.1%。

三、人际关系困惑综合诊断测试

1.人际关系困惑综合诊断测试量表介绍

本诊断测量表采用郑日昌量表,对中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进行测量。该量表已使用多次,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人际关系困惑综合诊断测试的测量数据处理

(1)初中生人际交往情况

①初中生人际交往的整体困惑现状。初中生困扰较严重有18.41%,其中,人际交往困惑很严重的占6.52.%。②初中生人际交往具体困惑情况。交谈方面有困难的占9.55%,交际方面有较大困扰的占8.39%,待人接物有较大困扰的占6.95%;在异性朋友交往方面有严重困扰的占10.99%。

由此可见初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中,异性朋友交往方面的困惑最大。

(2)初中寄宿生与走读生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表1 初中寄宿生与走读生人际困扰差异比较

由表1 看出,初中走读生人际困扰总体平均分为10.95 分,寄宿生总体平均分达到了13.52,都达到了轻度的人际困扰。并且寄宿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非寄宿生(p<.05)。在交友困扰方面,走读生平均分为2.81,寄宿生为3.55,寄宿生交友困扰显著高于走读生(p<0.05)。在异性交往方面,走读平均分为1.93,寄宿生为3.10,寄宿生交友困扰显著高于走读学生(p<0.01)。

(3)高中寄宿生与走读生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对于高中生人际关系的诊断情况,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3:

表2 高中寄宿生与走读生人际困扰的差异比较

从表2 中看出,高中寄宿生人际困扰平均分为12.4,走读生人际困扰平均分为11.18,都达到了轻度人际困扰。从平均分上来看,寄宿生困扰程度比走读生更高,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在待人接物困扰上,寄宿生平均分为2.74,走读生为2.21,高中寄宿生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显著高于走读生(p<0.05)。

(4)结果与讨论

中学寄宿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走读生,而问题解决程度低于寄宿生。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学校的制度有关。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在学校就读,对于寄宿生来说,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待人接物的能力相对薄弱;对于走读生来说,他们虽然与父母有较多的交流,但是与同伴的沟通则相对欠缺。寄宿生可以由一个个宿舍小团体链接起来,与同伴沟通更频繁,而走班之间则缺乏这样的联系。

四、寄宿制中学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调查

1.问卷设计

人际的应付方式调查问卷是由肖计划编制,该调查问卷适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 以上,6 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6=0.72。

2.问卷调查

测量的样本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调查样本相同。

3.数据分析

(1)初中生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在人际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对初中生的人际困扰应对方式情况,做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如下表3:

表3 初中寄宿生与走读生人际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从表中看出,寄宿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排序为: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非寄宿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排序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合理化>幻想>逃避。总体来说,中学生已经善于运用成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从排序可以看出,两者在解决问题失败后,都倾向于自责。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在问题应对的各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2)高中寄宿生与非寄宿生人际应对方式差异

表4 高中寄宿生与走读生人际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对于高中生来说,从平均数上来看,寄宿学生应对方式的排序为:解决问题>逃避>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走读生应对方式排序:问题解决>逃避>合理化>幻想>求助>自责。

在问题解决维度上,寄宿生平均分为8.56,走读生平均分为9.29,并且走读生平均分显著高于寄宿生(p<.05)。即走读生相对于寄宿生更倾向于运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在幻想维度上,寄宿生平均分为5.7,非寄宿生为6.44,走读生相对于寄宿生更倾向于运用逃避策略。

五、应急策略研究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副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指导教师、学生心理委员、宿舍长等。各级负责的范围和职责要明确。

(2)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心理问题应急管理制度、心理咨询管理制度、问题学生存档上报制度、问题学生分级辅导制度等等。

(3)完善硬件设施。提供办公场所,如心理接待室、心理资料室、心理测评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治疗室等。提供必要的杂志、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2.丰富校园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1)丰富校园的文体活动。学校、年级举办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迎新晚会、音乐会、各类体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际。

(2)丰富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交际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敬老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在与社会上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

(1)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并提供培训机会。专业心理教师负责培训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德育科干部、学生心理委员等,进行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课程,开设专项心理辅导讲座等。(2)聘请兼职心理辅导员。每个年级各聘男、女教师一人,作为兼职心理辅导员。请专业心理教师对这些兼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帮助本年级学生答疑解惑,使之走出思想、情感的误区,参与对特殊学生的辅导。此外,还需加强班主任,德育科干部等的培训。

4.开展心理辅导

(1)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帮助。(2)配备班级学生心理委员。挑选优秀的学生,由心理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再由这些学生心理委员对班级学生中出现的轻微心理困扰、人际交往困惑情况等进行诊断,为班主任提供相关信息,便于老师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3)配备生管班主任。寄宿制中学的每个年级安排男、女生管班主任各一人,协助生管教师管理、帮助学生。(4)配备女性心理指导教师和女生委员。针对女学生的心理情况,年级安排有丰富经验的女老师担任女生的心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人数,每年级安排2 至4 名女生为女生委员,经过培训后,为本年级女生提供简单的心理问题辅导。(5)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学生人群,进行针对性强的团体心理辅导。

5.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校本选修课

(1)开发人际交往心理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教材。(2)开设校本心理选修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不同主题的心理选修课,通过心理知识普及课、心理辅导课、情景模拟课等多样化的课型,引导学生正确应对人际交往问题。

此外,还需要建立家长学校,尽可能从源头预防人际交往危机的发生;建立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处理的应急预案,一旦人际交往危机发生,有供参考的应急预案得以迅速应对危机。

猜你喜欢
寄宿生人际辅导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