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伟大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

2020-11-11 07:57杨守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共同体情怀毛泽东

杨守学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诗,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毛泽东诗词,有利于引领学生接受壮美诗篇的熏陶,促进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笔者就此浅谈体会。

一、感受“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执着,激励学生发奋读书

少年时期,毛泽东就勤奋好学,期盼能离开韶山冲外出求学,便写了一首《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句豪壮,掷地有声,道出少年毛泽东的志向。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这一框题时,我便把这首《七绝·呈父亲》给学生朗诵,并引导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学生兴趣盎然,分享积极:“这首诗呈现出少年毛泽东刻苦求学的决心。”“这首诗表达了少年毛泽东志在四方的豪迈。”“这首诗反映了少年毛泽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抱负。”

趁此契机,我用PPT出示毛泽东的读书批注手迹: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研读《伦理学原理》时,在书页上写有一万多字的读书批注;在整理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其读书批注写满书页的天头、地脚、页边、中缝与行间,还留有许多阅读符号,如竖线、横线、斜线、浪线、三角、方框、圈、点、钩、叉及问号等。以此引导学生探究与分享:“说一说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学生的回答有“持之以恒”“全神贯注”“广取博览”“勤动笔墨”“学思结合”等,令人满意。

这堂课,因为运用毛泽东诗词,学生在催人奋进的诗句的感染下,在同龄人榜样——少年毛泽东的示范下,为中华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的热情被点燃,课堂激情涌动。

二、感受“浪遏飞舟”的豪情,激发学生勇于担当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所作。全词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框题时,我提前两天就给学生布置了自主探究家庭作业: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或在中国诗词网上,研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记录你喜欢的诗句,写出你的感悟,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在教学中,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分享,我先抛砖引玉:“这首词以景为纬线,以情为经线,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让我们获得了美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升腾起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在我的调动下,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很喜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句,它是我们祖国美丽山川的缩影。”“我很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句,我们青少年应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我很喜欢‘问苍茫大地‘到中流击水这两句,既善于思考,又勇于实践。”“我很喜欢‘恰同學少年,风华正茂这一句,我们青春勃发,要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我很敬佩青年毛泽东劈波斩浪、‘浪遏飞舟的英雄气概。”“我感受到了青年毛泽东‘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勇担大任的气魄。”

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对《沁园春·长沙》的感悟,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学习内容,深化了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而且强烈激发起学生“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学生爱国之情与凌云之志的种子又一次在胸中破土萌发。

三、感受“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度,勉励学生牢记使命

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作于长征途中。词句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描写的是红军铁血征战娄山关的激烈场景,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这一框题,学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这一内容时,我适时用PPT展示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配以油画作品《娄山关》图片,并激情朗诵诗文,重点引导学生品赏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并提问:“虽然雄关如铁,可是红军有没有气馁呢?”一学生回答:“没有,红军英勇向前,无所畏惧,完全不把这种艰难险阻放在眼里。”又一学生回答:“没有,‘而今迈步从头越就是答案,抒写了红军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也趁机参与分享:“这一名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千难万险的革命征程中,坚定自信、不屈不挠地追求民族和国家的解放,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的生动写照。”并进一步追问:“这一名句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迪?”以此引导学生在感悟中提高认识:站在新时代,回望起点、展望未来,作为伟大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应该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不忘初心,不畏艰难,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祖国。

本堂课,通过师生共同品赏毛泽东诗词名句,拓展和深化了教学主题,激发了学生传承铁血长征的伟大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初心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四、感受“环球同此凉热”的情怀,引领学生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作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行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远望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此词。词人的胸怀不仅仅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包容了整个人类世界。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内容时,我用PPT把毛泽东这首词的书法作品推荐给学生欣赏,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讨活动:名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抒发了毛泽东怎样的理想?结合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谈谈你的认识。

课堂上,首先通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词句意蕴,它形象地表达了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抒发了词人建立一个太平世界的崇高理想。字里行间,充分显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怀、人民领袖的人格魅力。然后,紧密联系当前时政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近几年来,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斐然,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从毛泽东的“环球同此凉热”到习近平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不断与时俱进,由愿景变为行动,由理念化为了现实。

教学中,由于引入毛泽东诗词,促成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国际主义情感高度融合,达成了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难点知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毛泽东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段峥嵘岁月;每一阕词,都是一片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运用毛泽东诗词来点睛。譬如,在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可以运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教学新中国成立时,可以运用“一唱雄鸡天下白”;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时,可以运用“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教学“四个自信”时,可以运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教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可以运用“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教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可以运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教学国际风云变幻时,可以运用“乱云飞渡仍从容”;等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毛泽东诗词是常读常新、常悟常新的传世经典。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品赏毛泽东诗词,不仅能使学生在韵律铿锵的诗句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还能让学生感受崇高的社会理想、深邃的人生哲理、浓厚的家国情怀,获得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从而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有为。

猜你喜欢
共同体情怀毛泽东
爱的共同体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