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注安全及对策

2020-11-11 10:44范红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血液对策

范红玲

【摘 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注安全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输血科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的输血科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6个月未采取相关干预对策的资料54例作为对照组,后6个月针对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措施的54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5.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地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地提高输注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输血科;输注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

输血是临床中重要的治疗方式,在各个科室的治疗当中都会应用到。输血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之一,例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等,直接输血感染传染病的概率明显升高[1]。因此,输血安全非常重要,严格做好输血的安全把控。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有必要深入分析各个临床科室的输血,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输注安全。特此,笔者选取108例输血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输血科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的输血科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前6个月未采取相关干预对策的资料54例作为对照组,后6个月针对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措施的54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年龄为1~72岁,平均年龄(44.7±6.4)岁。对照组年龄为1~73岁,平均年龄(45.2±6.3)岁。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中的输血临床资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存在的输血隐患等等,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对策,运用到研究组当中。研究组的干预对策如下: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体内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不是直接输注到患者的体内。血液有严格要求的储藏温度,血液从输血科取出来以后,放在手术室。手术室的温度往往高于血液的要求储藏的温度,当在手术室放置超过30min后,红细胞可能会发生破裂,血液可能会被细菌污染等等,这都是输血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需要手术的科室都存在着这种现象,相关人员提前到输血科获取血袋到输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手术室缺乏专门的储藏冰箱,在常温中放置时间往往超过时限[2]。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手术前需要用血科室的医护人员亲自前往数输血科取血,与输血科人员共同认真地核对血液外观有无异常,血型、血量是否正确后,同时可以配备专门的冷藏箱,取到血液后即放置入冷藏箱,确保从输血科拿到血液到输注到患者体内,都符合储存条件。国家和医院都有许多关于输血安全的相关条例,建立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成立由多个科室领导、管理部门领导的管理委员会,根据相关的体系和条例,做好质量控制。加强对输血技术、设备器材的管理。严肃处理不符合要求的输血操作,出现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时,需要详细地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相似的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输血过程需要的储存器具、输血器具符合无菌的要求,在输血过程中也需要严格地贯彻无菌操作的理念。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后,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有无异常的皮肤反应,如瘙痒、皮疹、水肿等等,有无体温上升、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现象。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终止输血,并且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输血完成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患者的状态,确保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必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安全的学习和培训的考核,了解特殊病人的输血原则,熟知输血的要求,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3]。定期由专家组对输血的整个流程进行检查,及时指出输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且比较两组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X2(%),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例数(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比较,研究组的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5.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临床输血被广泛运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尤其是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往往需要提前准备预备血液。血液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等,经过输血途径均可感染上述疾病,另一方面,输血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输注到患者体内是输血安全的关键过程,必须要严格把控,确保输注安全。通过分析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针对性地做出如下对策以提高输注安全性。首先,医护人员对于输血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基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系统性地知识培训,提高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视度和专业素质。熟知输血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和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地处理风险事件。第二,血液需要储藏在一个合适的环境内,保障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到输入患者体内的这个过程中,血袋保存于合适的温度下,减少在常温中的暴露时间,避免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变形或者血液受到污染,输入到患者体内后发生不良事件。无菌操作与输血的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进行输血时,加强环境管理,做好无菌操作和无菌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输血有着严格的制度和要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发生不良事件时,寻找发生的原因,严肃处理每一次事件。定期由专门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对输血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估,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输血的安全对策。

综上所述,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注过程中需要严格地进行管控,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程聪,吕翠,张少强,鞠强,孙波.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构建和应用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02):200-202.

鄧桂花,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05):457-460.

余小平,夏和凤,冯敏.输血科血液发放质量控制带教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5):188+193.

猜你喜欢
血液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对其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