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滇缅交通述论

2020-11-12 07:31李铭
时代人物 2020年19期
关键词:缅甸云南交通

李铭

关键词:滇缅铁路 滇缅公路 近代

一、滇缅交通与英国的远东殖民扩张

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工业产能得到极大提高,寻找产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向全球扩张的动力。地理位置特殊的缅甸成为英国在远东扩张的重要目标,控制缅甸,“不但有利于巩固英属印度,而且可以把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连成一片,甚至可以进而打开中国的大门”。1826年,出使缅甸处理第一次英缅战争遗留问题的约翰·克劳福估计,以全缅甸的原棉与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交易,年交易价值约达40万~70万英镑。如此有利可图的买卖吸引着英国政、商界探索由缅入滇的捷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其他列强也开始染指中国这块肥肉,为了扩大在华势力范围,“英国越来越想通过缅甸,打通另一条进入中国的的道路”。 1852年英国通过第二次英缅战争占领了下缅甸,但这显然不够满足英国的扩张欲望,到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前,英国对滇缅交通的价值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通过打通上缅甸和云南的交通,洞开中国西南门户,进一步深入扬子江流域,使其在中国和印度殖民地的利益贯通起来,实现远东势力范围一体化。“英人视线,羣集我西南边疆,组织探察队,或个人旅行,以考察川康滇藏地理情形,其目的一在由印度打通西藏,一在由缅甸侵入滇康川三省,此两线均可握扬子江上流之牛耳”。在众多关于“滇缅路”的考察报告中,理查德·斯普莱(Richard Spyre)和柯乐洪(Archibald Ross Colquhoun)的主张最受关注。斯普莱是第一次英缅战争的退休军官,他于1858年向英国外交部提交了他的滇缅铁路计划,却受到了外交部的冷遇,斯普莱转而向商人宣传他的铁路计划,并在英国工商界掀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滇缅铁路”风潮。1881年柯乐洪从广州出发经云南进入缅甸,著有《横穿克里塞——从广州到曼德勒》一书,他回国后大力鼓吹兼并上缅甸及其滇缅铁路构想,其国内支持度几乎超过了斯普莱。尽管英国商会多次向政府提出备忘录要求修建滇缅铁路,却一再遭到政府的拒绝。英印政府驻仰光首席专员查尔斯·伯纳德爵士在信件中说道:“如果说这条铁路涉及从印度到暹罗抵抗法国挑战的保证,这个成本将过于昂贵,我认为这条铁路……数年内都不会得到(政府的)资助,在印度和缅甸有其他铁路更值得印度国库去投资”。由于英国政、商界间未能达成一致,以及上缅甸仍在雍籍牙王朝控制下,1885年以前英国的滇缅交通建设未见实质性进展。

 二、第三次英缅战争后的滇缅交通布局

1884年11月,由于担心上缅甸被法国吞并,仰光英国商人集会“要求英印当局立即采取行动,吞并上缅甸”。1885年法国正忙于中法战争,英国已经结束了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得以腾出手来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并最终吞并了全缅甸,将其划归英属印度,英国开始积极筹划与云南接壤的缅北地区的近代交通。从1886年至1889年,仅三年时间便建成了仰光至曼德勒的铁路,1899年又从曼德勒延伸至密支那,形成了一条沟通缅甸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同年,年戴维斯游历川滇西康并著《云南,印度和扬子江的链环》一书,该书提到:“就目前缅甸铁路将从腊戍延伸到滚弄,并且云南铁路修建将从滚弄到云州”,1902年曼德勒到腊戍的铁路即建成通车。通往密支那的铁路建成前,缅北交通主要依靠伊洛瓦底江航运,伊江贯穿缅甸南北,八莫以下全年均可通航,八莫至密支那有七个月可以通航。早在1863年,英国就创办了伊洛瓦底江公司,该公司在仰光、达拉、曼德勒、八莫等地都建有码头。此外,英人还将公路修至云南边界。1886年,经营滇西的岑毓英奏称“英人甫至新街,即欲修路,上通蛮暮,并招集野人之曾经人教者扎近新街各处,居心实不可测”,不久英人将公路修到了茅草地,“仅距云南边界一程之处”。曼德勒到密支那和腊戍的铁路支线,是将铁路延伸到云南的重要端口;伊洛瓦底江航线北至八莫全年可通航,“八莫紧靠中国边境,而且天然就是与云南建立贸易的最佳路线的必经点”;再有公路修到云南边界。英国在缅北的交通线路布局均针对云南。在云南方面,英国与法国争相探路、滋事挑衅,同时又采取政治手段胁迫云南开关通商。与缅甸接壤的思茅和腾越分别于1896年和1901年被迫开关。思茅、腾越两正关下设有查卡和分关,以这些关卡为端点有很多入缅的小道,出国后均与上述近代交通干線相续接。形成了以缅甸境内的近代交通干线为“树干”,从云南边界各关卡出国的马帮驿道为“树枝”的“树状”近代滇缅交通线路布局。滇缅交通初成体系,中缅跨界贸易规模急剧扩大,缅甸境内有便捷高效的新式交通,云南境内却只有原始的人畜运输。为了满足大量的货运需要,滇缅通道上“马骡络绎,终年运载,相望于道。由龙至芒至遮以达缅甸之木邦、新街等处,皆由是途”,马帮运输由此兴盛起来。

“滇缅铁路”构想一度深受英国商人的追捧,但英国终究未能将铁路修进云南。马嘉理事件后英人虽得到了在滇探路的便利,但“这个建立在无知和一厢情愿的想象之上的神话(滇缅铁路构想),最终在更为确切和完善的地理情报面前,将不可避免破灭”,大量基于实地考察的一手资料使英人对修建滇缅铁路的难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商界对滇缅铁路的热情开始逐渐平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各国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愈加激烈。特别在法国获得滇越铁路筑路权后,英印当局不甘被法国抢占先机,也开始向清廷索要滇缅铁路筑路权。国内学界一般认为,英人最终未能修成滇缅铁路主要原因是英国政、商界未能达成一致,以及受清末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打击。实际上,通过19世纪末腾越、思茅和蒙自三关的海关贸易数据显示,滇缅贸易规模根本没有达到英人的预期,“即使在1911年滇越铁路开通后的蒙自关,当年的总贸易额也不到300万英镑,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一”。后来辛亥革命又打断了中英双方关于滇缅铁路的相关谈判,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的注意力被迫由远东转移到欧洲战场以及战后社会经济重建上,此后,英国的滇缅铁路计划最终搁浅。因此,英国对滇缅铁路计划的放弃,不仅是在面对中国反侵略斗争下的“知难而退”,也是迫于国际形势及深知“无利可图”后主动作出的战略调整。

 三、抗日战争期间的滇缅交通建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军疯狂进攻下,祖国半壁江山沦陷。由于东南亚在支持我国抗战大后方补给上的重要战略价值,滇越铁路随时可能被日方阻断,此危急存亡时刻,打通云南与缅甸的现代交通补给线路,加强西南后方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联系成为国际共识,修筑滇缅铁路再次被提上日程。当时缅甸方有两个端口可接入,即腊戍和密支那,出于地理条件和修筑技术的考虑,最终选择从腊戍接入,分东、西两段。工程于1938年年底正式开工,后因外购材料无法运入和日军侵入缅甸、滇西,滇缅铁路工程曾两次停工,最终未能建成。相比工程量巨大的铁路,公路更具灵活性,且能在短时间内竣工以解燃眉之急,因此修筑滇缅公路成为当务之急。由腊戍到昆明的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其中缅甸境内腊戍至九谷187公里,中国境内畹町至昆明段长959公里。在当时技术、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翻越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高山,渡过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大川,工程之艰巨难以想象。工程于1937年12月开工到1938年8月31日建成通车,仅用时九个月。其艰难程度和修筑速度使世界为之震惊,美国曾派其驻华大使詹森亲自沿线考察,考察完詹森惊叹到:“滇缅公路工程浩大,沿途风景极佳,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物资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赖沿途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一种民族所不及的”。滇缅公路是滇缅交通中第一条现代化通道,标志着中缅对外交通正式迈入现代化运输的新纪元。滇缅公路建成后立即投入抗战物资的抢运,出国后与仰光至腊戍的铁路或伊洛瓦底江航线相续接,中缅国际联运由此实现,大量的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条大动脉输入国内,有力支援了抗战大后方。1940年6月滇越铁路被封锁,滇缅公路几乎成了唯一可联系外界的国际通道,更加成为战时物资抢运的重心,为我国持久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滇缅交通在近代逐渐形成体系:从云南各关卡出国的通道采用马帮运输,到密支那、腊戍、曼德勒及八莫等地换乘航运、铁路等近代交通,这也是近代滇缅交通的一大特点:马帮运输和近代化运输相配合。近代滇缅交通的另一个特点是受近代殖民扩张和战争等外因影响。抗日战争前,滇缅交通布局主要是按英国殖民者的扩张意图来规划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于战争的需要,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滇缅交通的现代化运输。尽管近代滇缅交通在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外来侵略者的经济掠夺和战争的无情摧残,对滇缅地区的社会经济、安全稳定造成了恶劣且深远的影响,但客观上仍对滇缅两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注释

[1]贺胜达.缅甸史[M]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页。

[ 2 ] J o h n C r a w f u r d,j o u r n a l o f a n E m b a s s y f r o m t h eGovernor-General of India to the Court of Ava, in the Year 1827.London,1829,p.193.

[3]贺胜达.缅甸史[M]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37页。

[4]夏光南.中印緬道交通史[M]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89页。

[5]HS Hallet,A Thousand Miles on an Elephant in the ShanState, Nature 41, 1890, p.267.

[6]贺胜达.缅甸史[M]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页。

[7](英)H.R.戴维斯著;李安泰等译.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锁链 19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社会状况及民族风情[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16页。

[8]李根源.覆陈滇缅边务译呈英人递书摺[M]曲石丛书,《永昌府文征》卷15,1941版。

[9]陶思曾.李根源:藏辖随记[M]曲石丛书《永昌府文征》卷21,1941版。

[10](英)H.R.戴维斯著;李安泰等译.《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锁链 19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社会状况及民族风情[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8页。

[11]李根源.曲石丛书[M]永昌府文征(卷18)云南腾冲1941版。

[12]Ralph C. Croizier, Antecedents of the Burma Road: BritishPlans for a Burma-China Railwa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Journal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y,1962,3(2):11.

[13]Ralph C. Croizier, Antecedents of the Burma Road: BritishPlans for a Burma-China Railwa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Journal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y,1962,3(2):15

猜你喜欢
缅甸云南交通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